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裴子野南朝著名文史学家生平简介,有哪些成就?

裴子野南朝著名文史学家生平简介,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84 更新时间:2023/12/7 11:20:42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南齐时,裴子野曾任诸暨县令,在县不行鞭罚,县民有争,以理晓喻,史称“百姓称悦,合境无讼”。裴松之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成而卒,子野据沈约《宋书》删撰为《宋略》20卷以竟先业。沈约览后叹道:“吾弗逮也。”南梁时,裴子野任著作郎,掌修国史及起居注。不久,因其博识,升通直员外郎。梁武帝称子野“其形虽弱,其文甚壮”,诸诏诰敕令皆命其撰稿。后官至中书侍郎。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

幼年时期

裴子野出生于世族家庭,曾祖裴松之,南朝宋太中大夫,曾为《三国志》作注;祖父裴骃,南齐中郎外兵参军,著有《史记集解》,都是著名史学家;父裴昭明,南齐通直散骑常侍。裴子野出生后母亲病逝,由祖母殷氏抚养。殷氏“柔明有文义,以章句授之”。不幸,在他九岁时,祖母也去逝了。裴子野悲痛万分,哀毁过人。

少年时期

裴子野聪颖早慧,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以善于著述文章闻名。年轻时即开始步入仕途,初任南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后为江夏王参军。南齐中兴二年(502年),父裴昭明去世,裴子野辞官回乡。正在这时,南齐王朝也被萧梁王朝替代了。

青年时期

萧梁初始,梁尚书仆射范云很赞美裴子野的文才、品行,准备上表推荐他,可惜未奏就突然去世了。当时文学家任昉颇负盛名,很多文人投靠到他门下,请求推荐仕官,唯独裴子野不愿走这条捷径,为此任昉很恼火,不在朝廷为他说好话。过了很久,裴子野才任安成王参军,兼廷尉正。廷尉是掌刑狱的机构,一次廷尉上奏一件判狱,裴子野不在场,同僚们代他签了名。谁知,梁武帝对此案很不满意,把办案的人全撤了,裴子野也在其中。有人劝他把事情真相讲明,可官复原职。裴子野笑着说:“丢官固然可惜,我岂能靠诉讼辩解当官呢?’他在家呆了很久,终无悔意。著名无神论者范缜在朝中任国子博士,与裴子野素未相逢,却很敬佩他的学识和为人,上奏请朝廷将自己的官职让给裴子野。朝廷以裴子野资历太浅为由,未予采纳。过了很久他才任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后又任诸暨(今浙江诸暨)令。任职期间,以理取信于民,“百姓称悦,合境无讼。”数年后,裴子野被吏部尚书徐勉推荐为著作郎,掌修国史及起居注。后又兼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诰,不久又迁中书侍郎。梁大通元年(527年)转鸿胪卿、领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530年),死于任上,终年六十二岁。

中年时期

裴子野仕官期间,忠子职守,任劳任怨,且为政清廉,是—尘不染的清官。他把朝廷的俸禄分摊给生活困难的亲戚朋友,自己则与妻子恒苦饥寒,居住在数间茅草屋内,“唯以教海为本”。晚年信奉佛教,严守戒律,病重期间“遗命俭约,务在节制’。裴子野死后,梁武帝为之流涕,亲下诏书,称“文史足用,廉白自居。谥曰贞子”。据说过去,五品以上的官职才有谥号,

裴子野“以令望见嘉”破了先例。裴子野下葬,湘东王萧绎亲自写墓志铭,藏在墓葬中,邵陵王萧纶为他立墓志,立于墓道中,“羡道列志,

自此始焉”。子裴謇,官至通直郎。

标签: 裴子野

更多文章

  • 段韶最后是怎么死的?北齐开国功臣段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段韶

    段韶少年时善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因母亲娄信相是高欢妻子娄昭君的姐姐,所以高欢对他很是器重,常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作为心腹看待。建义初年,为亲信都督。中兴元年(531年),跟随高欢抗抵尔朱兆,战于广阿。高欢对段韶说:“敌众我寡,怎么办?”段韶答:“所谓众者,是得众人之死;强者,是得天下之心。尔朱兆狂妄奸

  • 段韶:北魏权臣高欢的侄儿,也是他的心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段韶,北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段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段韶是北魏权臣高欢的侄儿,他“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先被高欢“常置左右,以为心腹”,再为高氏家族南征北战,终生被北齐王朝视为定海神针。(一)初露锋芒在事关高欢存亡的广阿之战中,段韶第一次展示出“长于谋略”的战略家风采。当时,高欢羽翼

  • 段韶是怎么成为北周定海神针的?“慎、色、啬”段韶的生存法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周,段韶

    段韶是怎么成为北周定海神针的?“慎、色、啬”段韶的生存法则!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段韶是北魏权臣高欢的侄儿,他“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先被高欢“常置左右,以为心腹”,再为高氏家族南征北战,终生被北齐王朝视为定海神针。(一)初露锋芒在事关高欢存亡的广阿之战中,段韶第一次展示出“

  • 【周书·赵文表传】原文饭友,赵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文表传

    赵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后徙居南郑。累世为二千石。文表少而修谨,志存忠节。便弓马,能左右驰射。好读《左氏春秋》,略举大义。起家为太祖亲信。魏恭帝元年,从开府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复从平南巴州及信州,迁帅都督。又 从许国公宇文贵镇蜀,行昌城郡事。加中军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定元年,除许国公府司马,

  • 赵文表是什么人?西魏名将赵文表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文表,西魏

    赵文表(?—580),其先天水西人也,后徙居南郑。累世为二千石。父江,性方严,有度量。历官东巴州刺史、计部中大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国县伯。赠虞、绛二州刺史,谥曰贞。文表少而修谨,志存忠节。便弓马,能左右驰射。好读《左氏春秋》,略举大义。起家为太祖亲信。魏恭帝元年,从开府田弘

  • 【南史·章昭达传】原文翻译,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章昭达传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昭达性倜傥,轻财尚气。京城陷,昭达还乡里,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侯景平,世祖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世祖。世祖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优渥,超于侪等。及高祖讨王僧辩令世祖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僧辩诛后龛遣其将杜秦来攻长城世祖拒之命昭达总知城内兵

  • 章昭达是什么人?陈朝名将章昭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章昭达

    章昭达(517年—571年),字伯通,陈朝名将,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章昭达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时与陈蒨交好,侯景之乱时章昭达曾率领招募起来的乡民援救台城。侯景之乱结束后跟随陈蒨,屡建战功。天康元年(566年)章昭达受封邵陵郡公。太建三年(公元571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封大将军,配

  • 陈叔陵受尽宠爱却生性暴戾 在父皇灵柩前挥刀砍兄欲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父皇,宠爱

    南北朝时南方陈朝是这个大动荡时代的一曲挽歌,开国者陈霸先豁达大度、恭俭自厉,却不想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后主陈叔宝这一代,兄弟数人,真可谓各有各的败家法。后主陈叔宝骄奢淫逸,他做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后来成了亡国的靡靡之音。兄弟陈叔陵,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做出的事情屡屡让人瞠目结舌。叔陵曾和后主叔宝一

  • 陈叔陵是什么人?陈宣帝陈顼次子陈叔陵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

    陈叔陵(553-582年),字子嵩,陈宣帝陈顼次子,母彭贵人,生于江陵,封为始兴王。曾随父往西魏作人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与兄陈叔宝一同还陈朝。16岁时因彪勇善战被封为都督,统领江、郢、晋三州诸军事,独当一面,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 叛乱兵败被杀。长沙古称湘洲,太建四年(公元572年),陈

  • 陈叔陵为什么会夺位失败?死的还很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叔陵,南北朝

    陈叔陵的失败夺位之旅,人傻就算了,死的还很窝囊,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以姓代国号,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这就是陈朝,从陈霸先建立陈朝以后,陈朝的国力就一天不如一天,而在北边政权日益强大的局面下,陈朝的皇帝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后期还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