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僧达最后是怎么死的?南朝宋王僧达生平简介

王僧达最后是怎么死的?南朝宋王僧达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80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7:05

王僧达(423—458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大臣,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太保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曾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惟以游猎为务。宋孝武帝刘骏即位,迁征虏将军、护军将军、吴郡太守,官至中书令,封宁陵县五等侯。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获得更高的官职,但未能如愿。因此,心生怨艾,加上轻视皇太后路氏家族

。大明二年,被刘骏借故赐死,时年三十六岁。

人物生平

聪慧好学

王僧达少年时就已好学,长于写文章,宋文帝刘义隆听闻王僧达年纪轻轻就已很聪慧,特地召见他,并问他书籍知识及家事。王僧达应对文雅敏捷,甚得宋文帝欣赏,更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嫁给他。王僧达还未够二十岁就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又迁太子舍人。及后又担任太子洗马及宣城太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王僧达因北魏大举南侵而求入卫建康,并得允许。北魏退兵后还郡,后又迁义兴太守。

支持刘骏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宋文帝,刘骏起兵讨伐,并传檄州郡,要郡出兵响应。当时王僧达不知应该支持哪边,有门客建议王僧达最好就是应檄并游说邻近各郡一同响应,否则也可以率领一些支持刘骏的人南返归附刘骏。最终王僧达选了南走,并在鹊头遇上刘骏,加入讨伐的军队,即被任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立下战功。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以王僧达为尚书右仆射,不久外调任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但因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想留任,不肯解任南蛮校尉,故王僧达未能成行,改任护军将军。但王僧达自以才能和地位乃是当时无人能及,且在刘骏即位不久就任尚书右仆射要职,故此就望一两年间就身居宰相,更曾答诏称:“亡父亡祖,司徒司空。”但任护军将军后就很不得志,于是自求徐州刺史,但不获允许。王僧达再三陈请,更令宋孝武帝不悦,于是调任征虏将军、吴郡太守。至此王僧达一年中就已经五度迁官,而今外任,更感不得意。王僧达为人高傲,在因自负才能却未能当上宰相高位后大感失意,但不但上表言辞不逊令刘骏不高兴,在被免去吴郡太守后曾单独获孝武帝召见时仍不发一言,仅望着刘骏。刘骏在王僧达离开后愤愤地说:“王僧达难道不狂妄吗?居然正脸瞪着天子!”颜师伯去拜访他,王僧达仍感慨道:“大丈夫宁当玉碎,怎可以无声无息地只求存活。”,颜师伯不敢回应并退去。

强取豪夺

王僧达爱财,强取豪夺。一是偷哥哥的:他与其兄王锡关系不和,其母去世时,王锡从临海郡罢官回乡,积俸禄百万以上。王僧达趁其不备,命家奴趁夜偷运出来,无所余留。二是抢和尚的:吴郡西台寺有很多有钱的僧人,王僧达因他们未能满足自己的需索,于是派主簿顾旷去劫略西台寺的僧人竺法瑶,得了数百万钱。孝建元年(454年),王僧达因刘义宣等叛变而加置佐领兵,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置兵三十队,每队八十人,超出限额。他又在吴郡建宅,以朝廷名义动用了不少人力。王僧达因着种种行为而遭免官。昔日王僧达为太子洗马时留在东宫,但心中却想着将领朱灵宝。在任宣城太守时,因着朱灵宝已长大,王僧达就假称朱灵宝死了,用了宣城人左永之户籍,改易朱灵宝为左永之子,并更名左元序。其后此人就屡任官职。事情一直到了孝建元年春才遭揭发,王僧达因而再加禁锢。但王僧达还上表道:“不能因因为左右的话,奉承权贵。”刘骏更是愤怒。孝建三年(456年),王僧达出任太常,但他还是不高兴,后又上表辞职,不过就因上表被指言辞不逊而遭免官。不久,王僧达任太傅、江夏王刘义恭的长史、临淮太守。随后刘义恭进为太宰,王僧朗亦随之转任太宰长史。大明元年(457年),王僧达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又以昔日归顺刘骏之功,封宁陵县五等侯。大明二年(458年),迁中书令。

狂妄身死

刘骏的母亲路太后出身微贱(庶族),其兄路庆之曾做过琅邪王氏(资深士族)门下的马车夫。路庆之的孙子路琼之和王僧达做邻居。次,路琼之盛装并带着大批随从去访问王僧达,王僧达不理他,半晌轻蔑地说:“当年我家有个马车夫叫路庆之的,是你什么亲戚?”路琼之羞惭地颓然告辞。王僧达又让人将路琼之坐过的床用火烧掉,引起路太后震怒。路太后想要宋孝武帝为路琼之出头。不过当时刘骏就说:“琼之年轻,无故去访问王僧达家,被辱是理所当然呀。僧达是高贵的公子,怎可以因此事而加罪于他呀?”不过路太后仍然很愤怒。大明二年(458年)八月,高阇等人图谋作乱,但败被杀。刘骏以王僧达屡次言辞忤逆,不会悔改,于是就诬王僧达与高闇是同谋,将其收付廷尉。王僧达于狱中被赐死,享年三十六岁。

标签: 王僧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北齐高孝琬、高孝瑜、高长恭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孝琬、高孝瑜、高长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辉煌的顶点,往往可能是悲剧开始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

  • 高孝琬是谁的儿子?北齐宗室高孝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孝琬,北齐

    高孝琬(541年―566年),北齐宗室,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嫡长子,排行第三,母亲为元氏。北齐建国后,被封为河间王,后迁尚书令。突厥与北周军队侵入太原,武成帝高湛将东逃,孝琬叩于马前苦谏。北周军退去,拜为并州刺史。人物生平天保元年(550年)受封河间王,后主天统时,迁任尚书令。当初,突厥与北周的军队攻占

  • 【入若耶溪】王籍原文赏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籍

    《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

  • 王籍是什么人?南朝梁诗人王籍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王籍:出

  • 历史上的宇文直,周武帝同母弟,浮薄诡诈,贪狠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直

    宇文直(?-574年 ),宇文泰第六子,母为文宣皇后叱奴氏,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阴谋反叛,被处死,谥号为剌。宇文直是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弟弟,为人浮薄诡诈,贪狠无赖。北周从宇文泰死后,军政大权就一直由宇文护掌握,宇文护既可以换皇帝,也可以要皇帝的命。到了第四任皇帝宇文邕上台以后,权力还是紧紧的掌握在宇

  • 宇文直为什么造反?浅谈背后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直

    一、史书记载中宇文直造反的原因、经过、结果1、宇文直之前是怎么到宇文邕阵营的《周书 宇文直传》:【保定初,为雍州牧,寻进位柱国,转大司空,出为襄州总管。天和中,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来附。诏直督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兵赴援,与陈将淳于量、吴明彻等战于沌口。直军不利,元定遂没江南。直坐免官

  • 宇文直怎么死的?北周宗室宇文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直

    宇文直(?-574年 ),字豆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北周宗室大臣,宇文泰第六子,母为文宣皇后叱奴氏,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初封秦郡公,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保定初年,任雍州牧,升任柱国,转任大司空,出任襄州总管。协助铲除权臣宇文护,升为大司徒。建德三年(574年),晋封卫王。阴

  • 李冲轶事典故爱憎分明,家门敦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冲

    李冲(450年—498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军李宝的幼子。北魏献文帝末年为中书学生。升为秘书中散。后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三长制设立之后,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任给事中。旋即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文明太后去世后,升任侍中、吏部尚书、咸

  • 后周王峻从艺人起家最后当上重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峻

    王峻,后周大臣,河南安阳人(古代河南安阳一带称之为相州),王峻的老爸曾经是个“乐官”首长,负责宫中节目演出之类的事物,放到现在应该算是文工团团长。王峻从小就跟着他老爸当帮手,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王峻的唱功很好,曾在一些节度使门下干过演艺类的差事(古代这种演艺类的差事大都是很低贱的人做的),当然,王峻的

  • 王峻是什么人?后周大臣王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峻

    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王峻的音乐天赋很高,既聪明又善于唱歌,嗓音也非常好听。后梁大臣张筠在做镇州节度使时,很欣赏他的才能,将他留在身边。一次,权臣赵岩到张筠的家里去,张筠设宴招待,酒席间又让王峻出来唱歌助兴,见赵岩喜欢,张筠就将他送给了赵岩。后梁灭后,赵岩也被杀,王峻又寄宿于别人家,不久他又投靠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