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羲之为何成就如此之大: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王羲之为何成就如此之大: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7 14:32:20

说到王羲之,人们想到的第一印象自然就是他那“书圣”的身份。王羲之出生在名门世家,而且家中的长辈,像父亲王旷,伯父王导、王、王敦都是精通书法的大家。虽然父亲早逝,王羲之被寄养在王导家中,但是他还是拥有优越的生活以及优异的学习环境。少时的王羲之师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来又受到王虞的指导。加之其后来游览名山大川研究前人书法家的作品,令其能够集众家之长开创出一种新的格局。

王羲之雕像

也许有人会说后来有很多书法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难道就不能取代王羲之吗?这样就要从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和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了。其实中国的汉字发展过程中,是有几次重大的变化的,其中一个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影响都很大的一次就是秦汉之际篆书向隶书的转变。在先秦是篆书系统的天下,是象形的字。而从西汉开始转为象意的隶书,这其中的变动自然是很大的。在隶书系统刚开始的几百年中,虽有钟繇的楷书和张芝的草书,但他们都是比较初级而质朴的阶段,正真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觉醒并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到了王羲之那里,才有了质的变化。

王羲之的确师从前人,不过并没有循规蹈矩只是一味的模仿前人。在吸收了众家的长处后,自行消化。王羲之书法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完全是自然而为的。他的书法正好符合中国人的对于美的审视理想,字体姿态丰富而不张扬,冲和雅致,刚柔相济,体态丰盈又不失法度。所以世人愿意尊其为“书圣”。

王羲之的成就

对于王羲之的认识,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兰亭集序》上,的确这篇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在向世界宣告自己书圣地位的强力手段,王羲之的成就大多离不开他的书法作品,他的草书、行书被后人模仿。

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关于王羲之练字认真的小故事就层出不穷,有说王羲之家中丢弃来垃圾的地方已经被王羲之用写坏的毛笔堆成小山;王羲之院子后面的池塘的水被他洗毛笔和砚台染成黑色,因为练字太认真,他误用墨水蘸馒头吃了还毫无知觉。

后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就像掠过一撇的鸿雁,又像遨翔苍穹的游龙,看王羲之的书法有一种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的感觉,王羲之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多变,草书和行书原本就是人们为了简化写法,为了彰显自己的随性而演变出来的字体,王羲之在这一方面把字体的变化用的淋漓精致,再看到他的作品的时候都有一种畅快的感受。

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人的写作影响很大,大家都模仿王羲之的写法,到现在,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不存在了,无论是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因为但是的存储技术不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着的,大部分都是唐代的临摹本。

王羲之将不同字体的写法融会贯通,加到自己的行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书法的理解,为后代开辟了新天地。

羲之真迹还有吗

王羲之距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目前全世界也没有他的真迹。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现在所存的都是王羲之作品的拓本和墨本。唐代的精摹本历来是被当做真迹看待的。

《兰亭序》拓本

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很多作品都享有盛誉,被许多人追捧,即使是现在也是如此。和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一样,对他临摹拓印的年代就有不同来推断,有宋摹,也有认为怀疑是米芾所临摹的,但是更多的则认为是唐代临摹的。唐代所临摹著录的非常的多,并且很多次被刻入各种从帖里面。元朝以后所有的无论是朝廷公开要临摹出来的,还是私自要临摹的而且流传下的,都是有历史可以验证的,所以它的珍贵所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相传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作传家之宝,并代代相传,直到在王家的第七世孙智永的手中的时候,智永出家做了和尚,所以没有子孙继承,于是将真迹传给了他最喜爱的弟子辩才和尚。到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大量收集王羲之的书法,并经常临摹练习,但是出于对《兰亭序》的喜爱,所以曾多次悬赏,却一直没有结果。后来知道在会稽的一个和尚手里,所以有了一段唐太宗设计骗取《兰亭序》的故事。唐太宗让人拓印数份赐给大臣,真迹则随唐太宗殉葬在了昭陵。但是现在传世的《兰亭序》都不是真迹了。

王羲之书法值多少钱

王羲之有着“书圣”的称号,可见王羲之书法功力之深。王羲之书法在当时便已经非常地受推崇,那么到了现在,王羲之书法值多少钱呢?

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成交的41字《平安帖》

王羲之书法汇集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个书法的长处,从而形成了王羲之独有的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历朝以来的书法家均对王羲之书法心悦诚服,也是因此,王羲之有了“书圣”的美誉。

由“书圣”王羲之所写的书法更是可遇不可求,更何况王羲之的真迹早就在这个世上不存在了,有的之后唐代的那些精摹本,光是这些精摹本,就已经价值不菲了。在2010年11月20日的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王羲之的一幅41字的《平安帖》便已经拍出了3.08亿的价格,而且只是《平安帖》的上半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平安帖》。

这还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可想而知王羲之的真迹价格更是不菲了。然而因为王羲之真迹的缺失,王羲之书法值多少钱根本就无法估量,倘若还存有王羲之的真迹,相比即使出价再高,也未必会有人愿意出售。

而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一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有人说光是这《兰亭序》中的一个字,便已经售价8200万亿人民币了,可见王羲之《兰亭序》的价值不菲。

标签: 王羲之

更多文章

  • 解析王敦与王导王羲之司马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敦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王敦图像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

  • 东晋才女谢道韫为何下嫁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才女谢道韫

    东晋女才人谢道韫出于名门,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丈夫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那时候王谢两家最为风光,势力财力均是那时候最鼎盛的家族,直到在梁武帝在位时被诛杀。王谢两家的风光也就被泯灭。谢道韫从小便才气侧漏,聪慧爱学。有一次她的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那一句最好?”谢道韫的回答让他叔父大为称赞。

  • 揭秘:王羲之为什么偏爱养鵝 “书圣”写经换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右军将军(中央直属武官)等官职,因此又有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就爱习书法,曾经拜书法名家卫夫人为师,精通各种书法字体,草、隶、正、行,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体裁。他的行书《黄庭

  • 王羲之:书法功力之深到连皇帝都视为传世至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同他那本就是书法大家的王氏家族分不开,他先是像自己的父亲王旷学习。好学的他还将父亲视为家传之宝的《笔论》偷取自己研习。后来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卫夫人那里王羲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形成了一种媚妍之风。王羲之不过王羲之从卫夫人那里学到除了书法,还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处世之

  • 王羲之为何放着大官不做:只因瞧不起上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羲之

    宋人洪迈《容斋四笔》中有“王逸少为艺所累”一条,他认为,论操守见识和议论口才,整个东晋时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王羲之是跟温峤、蔡谟、谢安等相当的人物。但是因为王羲之有出世思想,不愿意被人使唤,因此“功名成就,无一可言”。网络配图 结果是,包括《晋书》在内的后代文献,都只能称赞他的书法造诣,“

  • 唐太宗竟是王羲之粉丝:曾派卧底骗走兰亭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叫《兰亭序》、《临河序》、《楔序》、《楔帖》)是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就接连不断,如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就记载了其中的一个传奇故事。在唐代,“萧翼计赚辩才”的故事就已经是当时画家喜欢的题材,唐代画家阎立本将之绘成《萧翼

  • 他是王羲之后人,狄仁杰帮助他从武则天手里要回传家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方庆

    《万岁通天帖》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王氏后裔王方庆将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位家属的十通书翰进献。王方庆将传世法帖进献武则天后,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后悔把自家法帖进献给了武则天。担心武则天会死后把法帖带到地下,那么这样他就是家族罪人,这是他就想办法把法帖要

  • 王羲之儿子是谁?王徽之奇特的死法却让人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徽之

    东晋宰相谢安在为自己的侄女,著名才女谢道韫选丈夫时,先看中的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可是,考虑到王徽之太不着调,才换成了相对稳重的王凝之。那么,王徽之真的不着调吗?从才华上来说,王徽之绝对是杠杠的。他的书法不仅得到父亲的真传,还被后人评价为“徽之得其(王羲之)势”。气势是书法的灵魂,这等于是说,

  • “书圣”王羲之的孙女王神爱 才华出众却嫁给了个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王羲之,王神爱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美称。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了父亲高超的书法技艺,父子二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王献之早年丧妻,第二次结婚娶的是当时东晋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公元384年,新安公主为王献之生了一个女儿,爷爷王羲之看到孙女之后非常喜欢,亲自给她取名——王神爱!由于爷爷

  • 书圣王羲之之子,东晋名士王徽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晋;王子猷;王徽之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司马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