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宇文泰:以成败论英雄 显然比高欢更出色

宇文泰:以成败论英雄 显然比高欢更出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05 更新时间:2024/1/17 3:46:07

宇文泰,字黑獭,武川镇人,武川在内蒙古,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名字,历史上,武川作为地名,是从拓跋珪迁徙东部的鲜卑贵族进入边境,防范柔然开始的,而宇文泰的先祖,叫宇文陵,是武川镇的第一批居民。宇文世家,原先是南匈奴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融入鲜卑族,成立宇文部落,这是个小部落,实力和慕容部、拓跋部,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公元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之后,突然强盛起来,开始不断兼并鲜卑部落,最后,宇文陵作为部落酋长,跟随慕容家族,转战中原。公元397年,拓跋珪灭后燕,将慕容家族的核心成员迁往平城,便于控制,而慕容家族的余党,宇文陵,则被安排在了武川,作为防备柔然的主力。

网络配图

随着六镇战略地位的不断下降,叛乱,最先在怀荒镇爆发,随后破六韩拔陵响应,攻占沃野镇,而宇文家族跟随的老大,叫鲜于修礼,六镇起义失败后,作为降卒,被安置在河北左人城,不久再次暴乱,和柔玄镇的杜洛周相互配合,转战河北。

队伍越带越大,到了十万大军的时候,鲜于修礼的个人能力跟不上了,被部下元洪业刺杀,但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元洪业身边忽然冒出个葛荣,葛荣杀将夺权之后,开始领导整支起义军,此后攻占大半个河北,成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土皇帝,这时,距离尔朱荣平定河北,还有两年。

幸运的是,宇文泰经历了这多战役,依然活着,公元528年,尔朱荣在相州打败葛荣,收编军队,宇文泰的顶头上司,变成了贺拔岳,进入晋阳,成为官军。

贺拔岳,纯正的太学生,六镇起义的时候,贺拔岳是怀朔镇的军区老大,后来辗转进入了尔朱荣体系,平定万俟丑奴的关陇叛乱,宇文泰跟着贺拔岳,完成了名将的第一堂课,兵法理论:

“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爱施好士。初为太学生。及长,能左右驰射,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识者咸异之。”-《北史·贺拔岳传》

532年,高欢打败内部不和的尔朱家族,成为北魏新晋权臣,唯一还有点实力,可以和高欢掰掰手腕的,就只有贺拔岳,当时身上挑着二十个州的军区司令,老人家也不容易,仗打了一辈子,最后却不是死在战场上。

在雍州,贺拔岳有个将领,叫侯莫陈悦,侯莫陈是姓,单名一个悦字,祖居河西,拜尔朱荣为Godfather之后,成了小弟,因为作战勇猛,随着军功慢慢升上了大都督,名义上受贺拔岳节制。

侯莫陈很清楚,在官场上,如果还想更进一步,贺拔岳永远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刚好,高欢的亲信翟嵩出使关中.

自从打败尔朱家族之后,高欢的离间计运用的更加炉火纯青,侯莫陈的野心,高欢有能力满足,而他们的共同敌人,就是贺拔岳,合作水到渠成。

贺拔岳在战场上,什么兵者诡道,用的非常好,对于政治,却始终没什么嗅觉,这一年是公元534年,贺拔岳需要讨伐在相州的曹泥,在他的布置中,侯莫陈是先锋的第一人选。

不知道是讨论战术,还是什么原因,在侯莫陈的请求下,贺拔岳进入了老侯的军营,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本来是杀将夺权,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好事,这方面葛荣是专家,侯莫陈档次就低了点,贺拔岳是个好领导,战士们心里是矛盾的,要不要反呢,没人当老大也成不了事,群龙无首。黑暗中,有双眼睛始终冷漠的看着这一切,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收拾这个乱局,在部落里,宇文泰就是酋长,虽然辗转进入的尔朱体系,但是官位一直不低,当时作为相州刺史的宇文泰,一直是贺拔岳身边的亲信,在取得贺拔岳嫡系部队的信任之后,迅速带上家伙,准备找侯莫陈复仇。侯莫陈悦的野心很大,但是能力只适合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面对宇文泰的步步紧逼,乱了方寸,侯莫陈有个亲信叫李景和,看着形势不对,提前投降了宇文泰,里应外合,逼的侯莫陈悦只能上吊自杀。

网络配图

顺利接收贺拔岳的军队之后,宇文泰将孝武帝,从洛阳接到了大本营长安,仿效曹魏,挟天子以令天下,正式和高欢决裂,作为应对,高欢辅助孝静帝元善见即位,都城建在邺城,史称东魏,自然宇文泰的就成了西魏,一百多年历史的北魏,结束。

北魏分成了两半,当然不是平均分配,占大头的是高欢,打败尔朱兆之后,尔朱家族的军队大部分纳入高欢旗下,实力比宇文泰高出了一个等级,宇文泰退守长安。

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于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35年,东西魏第一次大战拉开帷幕,战争很有名,叫潼关之战。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将时间拉长到整个中国历史,潼关也是名声在外,位列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谁?

当然,对军事有点了解的都知道,守关最重要的是人,特别是守关的将领和士兵,最近在整理孙膑兵法,更新在我的博客上,原文解析都有。

公元534年,孝武帝不爽高欢对自己指手画脚,作为皇帝,是有尊严的,于是集合了些部队,想找高欢摊牌,老高手握重兵,完全没将孝武帝放在眼里,先发制人,直接把孝武帝赶到了宇文泰那里。

孝武帝,本名叫元修,当时只有24岁,年轻气盛,更重要的是,对于孝武帝和高欢的决裂,有一个人始终站在孝武帝这边,作为声援,他还派兵进驻前线,更派了一支部队,进驻洛阳。

后来战役失败,元修跟着宇文泰的部队,半推半就,去了关中,而高欢一路追到潼关,但是好不容易把潼关给攻破了,南朝那边有情况了,当时又回到了三国争霸,东魏最强,南朝面积最大,最弱的就算宇文泰的西魏了。

于是老高把潼关交给了行台尚书长史薛瑜,自己赶回晋阳主持大局了,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宇文泰迅速集合部队,还没等薛瑜弄明白潼关的防御体系,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宇文泰就把潼关给夺回来了。

第二年,高欢旗下的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带着部队,又来攻打潼关,宇文泰从六镇起义那会,就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可谓身经百战,司马子如只是个花架子,被宇文泰追着打。

老高很郁闷,当时正在和南朝打的起劲,没想到后院起火,没办法,给南朝赔了点精神损失费,就提着大刀,找宇文泰去了,于是潼关之战爆发。

昨天周末看到篇文章,说马云做来往那会,注定打不过腾讯的微信,因为通讯是腾讯的命根子,一旦其他企业想插足,企鹅就算拼了命也要把你挤出去,潼关之战对于宇文泰来说,没有退路,输了,可能辛苦挣下的基业就没了。每场战争,涉及的情况都很复杂,明争暗斗,信息量很庞大,我们能从史书上看到的,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当时高欢分三路大军,攻打宇文泰,高欢自领中路,在蒲坂,牵制宇文泰,另两路攻潼关和上洛(现在的陕西商州)。自从跟着贺拔岳学习了军事理论,宇文泰的名将六堂课都已经毕业,老泰果断放弃和高欢一对一的机会,回军偷袭攻打潼关的窦泰,窦泰兵败自杀,全军覆没,高欢的中路主力没了士气,也只能撤退,就这样,潼关之战,宇文泰赢了。

网络配图

此后,每隔一两年,东西魏就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战役,公元537年的沙苑之战,538年的河桥之战,543年的邙山之战,最后是公元546年的玉壁之战,因为高欢占尽优势,却始终进不了关中,没机会打败宇文泰,在玉壁之战后,很郁闷的去世了。

以成败论英雄,宇文泰显然是个胜利者,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影响两个朝代,几百年历史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和八柱国。

讲制度,内容就多了,简单点理解就是,当时北魏能当兵打仗的,都是鲜卑人,汉人只能当农民,没有战斗力,但是宇文泰实力太弱,思来想去,决定联合中原世家豪门的力量,于是就有了八柱国。

第一代的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宇文泰是老大,地位超然,元欣是拓跋家族成员,拉进来凑数的,不可能给实权,其他六位,仨汉人,仨鲜卑,分配的很平均。

李虎,比他更有名的,是他孙子,叫李渊,李氏家族本来也是晋朝贵族,晋朝灭亡后,就定居在陇西的成纪,六镇起义后,成为宇文泰身边大将,因为战绩彪炳,成为八柱国。

李虎有八个儿子,老大老二战死,老三李昞就是李渊的父亲,后来李虎被封为唐国公,李昞早逝,被七岁的李渊继承,而一手抚养李渊长大的,是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赵贵,汉人,也是在武川参加的六镇起义,后来辗转进入贺拔岳体系,官拜征北将军;李弼,汉人,进入尔朱军队后,在侯莫陈悦下效力,当初宇文泰为贺拔岳报仇,李弼就是宇文泰的内线,和李虎一样,是陇西成纪李氏家族成员;于谨,出生在洛阳,北魏正规军的背景,官拜征北大将军,高欢打败尔朱家族后,于谨逃往关中,长于计谋,什么孙子兵法,背的有模有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长安,最先就是于谨向宇文泰献的计策;

网络配图

独孤信,也是六镇起义出身,跟着宇文泰混后,镇守荆州,被高欢打败,投奔了南朝三年,此后跑回西魏,后来因为谋反罪名被杀。

独孤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因为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建立北周的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七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成为皇后,也就是后来抚养李渊的独孤伽罗。

人脉太广,历来被皇帝忌讳,独孤信用三个女儿,将四个家族捆绑起来,谋反被杀,好像也没那么简单。

最后一个侯莫陈崇,名字和侯莫陈悦有点像,应该来自同一个家族,不过为贺拔岳报仇那会,侯莫陈崇是站在宇文泰这边的。

这六大柱国下面,各有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可以开两个府,每府可以统领一支军队,总共24支军队,这就是传说中府兵制度的由来,府是一个独立的衙门,人事任免什么的,可以自己决定,类似于家将。

这是一种全新的门阀体系,从西魏,经历北周和隋朝,一直延续到唐朝的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击李氏家族,府兵八柱国,才开始解散。

标签: 宇文泰

更多文章

  • 宇文泰为什么会选择他的侄子继承皇位?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对宇文泰为何没让他的儿子继承大业,而偏偏选了他的侄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宇文护他是宇文泰的第三个孩子,他当时出生的时候国家正在经历着灾难,所以不算繁荣朝廷中的事情也比较多,人心分散,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因为国家有灾难,所以使当时的百姓都流连失所,很多人没有

  • 宇文泰的政治改革到底是什么样 对西魏造成了什么样的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宇文泰的政治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北齐书·儒林传》曰: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学之徒通经者推择充举。射策十条, 通八以上,听九品出身,其尤异者亦蒙抽擢。在北齐孝昭帝时期,要求负责主管北齐朝廷事务的官员,不论是五品以上

  • 宇文泰是如何在关陇地区建立稳固的统治,最终完成北方统一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泰,北周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宇文泰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北魏末年,统治者虽然镇压了各族人民的起义,但其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永安元年(公元6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不久,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

  • 宇文泰率领的西魏军是怎么打败高欢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宇文泰率领的西魏军是怎么打败高欢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魏时期有一个将领叫做高欢,这个人仗着当时东魏的实力很强大,所以常常主动去攻击西魏。即便没有将西魏拿下,但是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困扰。当时西魏有个大臣宇文泰觉得如果长此以往,一定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很大的灾

  • 宇文泰高欢的关系怎么样?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泰,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魏大将宇文泰高欢是如何成为死对头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瑜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一句话便道出了周瑜心中的不甘,他与诸葛亮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奈何生在了同一个时代,只能相互厮杀。其实,历史上这样的CP有很多,而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泰和高欢就是这样的

  • 高欢长子高澄怎么死的?高澄的死和高洋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欢,高澄,高洋,南北朝,

    高澄(521-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神武帝高欢长子,东魏权臣。为高欢正妻娄氏所生,自幼聪明过人,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

  • 玉璧之战的失败原因:高欢太过小看对手韦孝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欢,玉璧之战,韦孝宽,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历史上称为“玉壁大战”。高欢两次折戟玉璧,最终也使得西魏的实力超过了东魏。①骄兵轻敌:作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3年前邙山之战的胜利

  • 玉璧之战的终结:高欢病故 东魏无力继续进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欢,玉璧之战,韦孝宽,

    五年正月朔,日蚀,神武曰:"日蚀其为我耶,死亦何恨。"丙午,陈启于魏帝。是日,崩于晋阳,时年五十二,秘不发丧。 《北齐书.神武纪》高欢(496-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

  • 北魏两大集团内讧:高欢凭借3万军队击溃尔朱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高欢,尔朱荣,

    从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怀荒镇民杀镇将于景起义开始(见上篇),到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止,十年之间,战乱几乎遍于北方各地,其间建号称王称帝者,可稽的在十人以上。他们造成的结局是高欢掌握了魏朝实权。如果进一步查考高欢实力的来源,又可以找到一条简单明了的线索:头一个建号的破六韩拔陵失败后,其部

  • 北齐高欢的贡献有哪些 高欢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欢,皇帝,南北朝

    北齐高祖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 。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