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

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5 更新时间:2023/12/25 20:06:5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陶弘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讲到南梁的时候,我总爱用《琅琊榜》这部与其有着不少联系的电视剧来作比喻。比如在之前,我们就比较过赤焰军少帅林殊和白袍军主帅陈庆之的异同;而今天,我们则要说说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和梁朝另一位名人的相似点了。

在《琅琊榜》里,江左盟的势力几乎遍及整个大梁江湖,身为盟主的梅长苏也几乎等于控制着整个大梁黑道。而后他又登入庙堂,成为在许多大事上都举足轻重的客卿。等到他协助萧景琰备位东宫以后,一向阴鸷腹黑的梁帝终于动了要杀掉他的心思。

而在真实的大梁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位与梅长苏有一定相似之处、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高人,他就是陶弘景。

与林殊不大一样的是,陶弘景并非出身什么名门望族,虽说姓陶,和陶侃、陶潜也没什么关系。而且由于其父早早就被小妾害死,使得小陶弘景早早成为了孤儿,并且成为了一名不婚主义者。

尽管早早就失去了父亲,陶弘景却一点也没放松自己的学习。儿时的不幸使得他将一身精力全部放在了对道家文化的研究上,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声名鹊起,被当时已经快要篡位的萧道成聘为家庭教师,成了一等一的红人。

按理说攀上这根高枝,又成了皇子们的老师,陶弘景应该很富庶才对。但偏偏陶弘景就穷得叮当响,而且还不想给萧道成打工,只想去外地当个县令就行了。当他再三请求都被峻拒以后,陶弘景把自己的官服挂在了大内正门神武门上,递上了第四道辞表。

闹到了这个地步,萧道成也没办法,只好批准了陶弘景的辞呈。在他临行的时候,京郊的征虏亭停满了前来送行的当朝公卿的香车宝马。自东晋以后,这种满朝名士齐聚一堂的场景,已经近百年未见了。

出了京城以后,本是地道南京户口的陶弘景没有回到秣陵老家,而是去了京口的句曲山。在这里,他干了一件对日后中国鬼片事业影响很大的事——他把句曲山的名字改成了茅山。

茅山道术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笔者没见过,不敢妄言;但隐居于此的陶弘景很神奇,却是见诸于正史的。当然,他的神奇不是捉鬼,而是修仙。

厌倦了官场的陶弘景隐居于茅山以后,每天所做的就是看书、修道。相比于其他道士来说,陶弘景看得可不止是道家的经典,而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农学星象、医书历法,他都喜欢看,而且每样看得都很好,甚至还修炼出了预言家的功夫。

陶弘景的时代,祖冲之的大明历已经开始通行,但是却还没有人指出为什么大明历比之前的历法要好。陶弘景计算出了新老历法之间的误差点,并且将年历又往后推了几十年,在萧衍的大军攻陷建康、派人前来请他出山的时候,将其献给了朝廷。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陶弘景是要重出江湖了,其实不然。尽管陶弘景和萧衍在年轻时就关系很好,但是这并不是打动他出山的理由。将历法献给萧衍,只是对既往两人友谊的体现;而在送出历书以后,陶弘景还是安安静静地隐居在茅山,当他的清闲道士。

深知陶弘景脾气的萧衍知道请不动这位老友,也不多加刁难;倒是建康的达官贵人知道陶弘景是萧衍的铁哥们儿,隔三差五、逢年过节都要来给他送钱送物。对于这些东西,陶弘景一般都是全部挡回去;实在挡不住的,转手就让徒弟布施给周遭穷人,也算是一件功德。

当然,茅山不是什么险峰,陶弘景也不可能和尘世完全割裂开。尽管没有请陶弘景出来做官,萧衍却也没怎么放过他,每逢国家有大事踌躇不决的时候,萧衍就会派人疾驰前往茅山,请教陶弘景的建议。而陶弘景的答复也总是能让萧衍茅塞顿开,同时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相当风雅的绰号——山中宰相。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佛事越来越倾心的萧衍对天下的关心越来越少,叨扰陶弘景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对于此事,陶弘景丝毫不以为意,因为早在梁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他就在给萧衍的历书上埋了伏笔——

在这部历书上的农历己巳年、公元549年、后来的梁太清三年,陶弘景用朱笔点了几个点。而在这一年,爆发了南北朝晚期最大的一场动乱——侯景之乱。

其实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陶弘景早就去世了。而他临死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也预示着这场浩劫的来临: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所谓夷甫、平叔,指的是王衍何晏,这两个人都是清谈高手,西晋和曹魏的覆灭他俩也难辞其咎;而昭阳殿则是梁宫的正殿,在侯景之乱里成了羯胡侯景的“单于宫”。数年之后,尽如其言。

当然,说陶弘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未免太玄;而他有感于当时南梁的风气日益浮夸、从上到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虚妄因而断言梁朝将亡,则是更有可能的事。

标签: 陶弘景南北朝

更多文章

  • 明明是道士却被奉为宰相,陶弘景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陶弘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的宗教与很多国家不同,佛教和道教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温和的竞争关系。即便就算冲突比较激烈的时期,相比西方的血流成河还是不过如此。然而,在这其中,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放弃了尊严,选择了妥协,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就是如此

  • 佛道兼修的传奇人物,揭秘陶弘景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陶弘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

  • 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司马令姬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南北朝

    司马令姬,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父荥阳公司马消难。579年二月宇文阐即位,七月立司马令姬为皇后。580年,司马消难响应尉迟迥反对外戚杨坚而起兵,兵败,投靠南陈,九月,司马令姬废为庶人。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不久又秘密杀害了宇文阐。司马令姬则改嫁司州刺史李丹为妻,直

  • 司马令姬:6岁被封皇后,改嫁隋朝大臣后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南北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令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并不是太高,很多人都渴望能够嫁给达官贵族,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贵妇人。那些女人们也希望能够当选为皇后,这样就能够成为一国之母,从而掌握更多的荣誉。不过并不是每个皇后都十分高兴,也有一些皇后的命运

  • 司马令姬:北周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最后改嫁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令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天下》已经终结,但剧中那些可歌可叹的女子命运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杀伐决断、堪比男儿的明敬皇后独孤般若,谋算一生、不死不休的元贞皇后独孤曼陀,聪敏柔善、爱憎分明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都给观众留下

  • 齐武帝萧赜次子:萧子良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子良,南北朝

    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北朝时期南齐宗室。齐武帝萧赜次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母武穆皇后裴惠昭。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

  • 袁顗: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顗,南北朝

    袁顗(420-466年),字景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初为豫州主簿,累迁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大明八年,拜侍中,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以为吏部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宋明帝即位后,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缺乏将略才

  • 北魏名将邢峦:攻占川蜀,压制南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邢峦,南北朝

    邢峦(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l岁,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魏书·邢峦传》

  • 北魏大将尔朱兆:骁勇善战却败在了自己的短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尔朱兆,尔朱荣,北魏,

    尔朱兆,字万仁,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太原王尔朱荣堂侄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至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等职,封爵颍川郡王。尔朱兆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矫捷过人,深得尔朱荣宠信器重。尔朱兆历任要职,多次率军讨伐叛军、平定叛乱。后与高欢决裂,终被高欢所败,自缢而死。骁勇善射尔朱兆年少时就骁勇刚猛

  • 尉迟迥叛乱时,为什么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迥,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第一功臣在尉迟迥叛乱时,为何要送给杨坚一个熨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杨坚做北周宰相时,尉迟迥等老臣叛乱。有一个人功劳比尉迟迥还大,他送给杨坚一把熨斗,从而稳定了人心,让杨坚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这人是北周第一功臣李穆。李穆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