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另类“官二代”祖暅,坐牢十几年,科学成就辉煌

另类“官二代”祖暅,坐牢十几年,科学成就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74 更新时间:2023/12/25 11:32:14

老子英雄儿好汉”,大名鼎鼎的数学家祖冲之,儿子有出息不?

1、另类“官二代”

约公元502年夏季的一天,在中岳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山巅,一位满脸沧桑却精神饱满的中年人正在仔细做一个实验。他先立了一根8尺长的铜棍(学名铜表),棍底部有一个带槽的石圭,圭里放满水(主要是测水平)。每隔半个时辰,他就用规尺测量铜棍的影子,并详细记录下来。夜晚时,中年人用干粮填饱肚子后,又坚持守在铜棍边,观测天上北极星的位置。每当重大发现时,他会欣喜若狂,偶尔也会像当时的名士一样,来个仰天长啸。中年人就这样默默地守这个简陋的天文观测站边,不论寒暑,不分昼夜。两年后,他终于用翔实的数据证明:北极星并不在地球的北极上空,而是与北极相差“一度有余”。

这位中年人的名字叫祖暅(gèng),今河北涞县人。大家对他或许不太熟悉,但一定都知道他的父亲——大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塑像(网络图)

祖暅是个名符其实的“官二代”。他出身书香门第兼官宦世家。曾祖祖昌是南朝刘宋时的大匠卿(相当于国家建工部长);祖父祖朔之学富五车,退休后还“返聘”为皇帝的“奉朝请”;父亲祖冲之任县令、校尉等职30多年,发明创造几十件。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祖暅会选择怎样的人生之路?和众多躺在祖辈功劳簿上混日子甚至胡作非为的官宦子弟不同,祖暅走的一直是一条另类的“官二代”之路。

祖暅和很多借“父”发威的“官二代”完全不一样(网络图)

青年时代起,祖暅就开始当父亲的助手:父亲编《大明历》,他帮助观测;父亲推算圆周率,他协助摆算筹;父亲研制指南车,他准备材料......某日,祖暅在宫门外边走边思考问题,由于入了神,竟一头撞在官员许勉身上。人家许勉差点摔倒,祖暅却浑然不觉,只顾朝前走。——幸好他撞上的不是石狮子!

父亲逝世后,作为孝子的他强忍悲痛,重新实测《大明历》,并多次向朝廷建言实施。蒙受48年压制之后,祖冲之生前花大量心血的《大明历》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关于祖冲之编修《大明历》的故事,请移步》》)

数学方面,祖暅同父亲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发明了“祖暅定理”。这个定理用白话解释是:两个高相等的立体,如果在任意等高处截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在今天看来颇为简单的道理,1000多年前得来并不容易:三国刘徽、南北朝祖冲之等人都进行过类似的研究,但最终没有进展。祖暅出奇制胜,不断创新,终于找到这种最简捷的方法。“祖暅定理”一直在世界数学史上遥遥领先,直到1000多年后,意大利数学家毕华列利才得出类似结论。

祖暅的一生也如他的科学成就般辉煌吗?答案是否定的。

“祖暅定理”示意图(网络图)

2、坎坷人生路

生活在战争频发年代的祖暅虽然想摒除世事杂念,全心扑在科研上,但结果并不如意,相反还一生坎坷。公元514年,梁武帝为对抗北魏军队的进攻,便决定在淮河上修筑一个浮山堰,以期淹没被北魏占领的寿阳城(今山西境内)。祖暅被任命为工程负责人后,觉得兹事体大,便认真进行实地考察。他感觉问题比较严重,便向武帝建言:“淮河沙土稀松,建筑容易,但如浮山堰遇大水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

染武帝求胜心切,不但不听忠言,还调20万士兵筑堰。祖暅含泪领命。很快,浮山堰筑起来了,寿阳城也被淹没了。一段时间后,天降大雨,浮山堰化为鸟有,洪水夺走了淮河沿线10多万村民的生命。自然,祖暅成了替罪羊,锒铛入狱。

10年后,祖暅出狱,投奔萧综(梁武帝之子);公元525年,萧综投降北魏,祖暅再度沦为阶下囚。十数年的狱中生活,几乎打垮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一个个不眠之夜,祖暅辗转反侧。他不止一次地面壁思索:父亲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难道自己就一辈子当阶下囚?屈原一身才学,为什么最后要沉湖自杀呢?司马迁身受腐刑,为什么不选择轻生呢?一番番灵魂拷问后,祖暅豁然开朗: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坚强的意志,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二次出狱的他重新拾起笔来,发愤著书,先后写有目录学方面的著作《术数》,度量衡方面的著作《权衡记》,还有一本《欹(qī)器漏刻铭》。

3、英雄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祖暅除了有一位伟大的父亲,还有一个文武全才的儿子祖皓。祖皓少年时便得父亲真传,尤其精通天文和数学。他任广陵郡太守(相当于今江苏省都县县长)时,深受百姓爱戴。在著名的侯景之乱中,祖皓派兵死守广陵。城破之日,叛军把他捆在木桩上,射成刺猬,然后处以“车裂”之刑。祖皓兄弟子侄一同被害的共16人,只有个别化装改名得脱。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个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世家,就这样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无论如何,祖暅在天如有灵的话,一定为有这样地英雄后人而笑慰!

科学人小档案:

姓名:祖暅简介:祖

暅(gèng),又名祖暅之,字景烁,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同其父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即著

名的“祖暅原理。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名言:火,阳精也。地,阴主也。地燃,越阴之道,行阳之政,臣下专恣,终以自害。

标签: 祖暅,南北朝

更多文章

  • 陶弘景:茅山道士的始祖,遥控天下的预言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陶弘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讲到南梁的时候,我总爱用《琅琊榜》这部与其有着不少联系的电视剧来作比喻。比如在之前,我们就比较过赤焰军少帅林殊和白袍军主帅陈庆之的异同;而今天,我们则要说说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和梁朝另一位名人的相似点了。在《琅琊榜》里,江左盟的势力几

  • 明明是道士却被奉为宰相,陶弘景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陶弘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的宗教与很多国家不同,佛教和道教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温和的竞争关系。即便就算冲突比较激烈的时期,相比西方的血流成河还是不过如此。然而,在这其中,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放弃了尊严,选择了妥协,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就是如此

  • 佛道兼修的传奇人物,揭秘陶弘景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陶弘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

  • 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司马令姬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南北朝

    司马令姬,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父荥阳公司马消难。579年二月宇文阐即位,七月立司马令姬为皇后。580年,司马消难响应尉迟迥反对外戚杨坚而起兵,兵败,投靠南陈,九月,司马令姬废为庶人。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隋朝,不久又秘密杀害了宇文阐。司马令姬则改嫁司州刺史李丹为妻,直

  • 司马令姬:6岁被封皇后,改嫁隋朝大臣后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南北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令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并不是太高,很多人都渴望能够嫁给达官贵族,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贵妇人。那些女人们也希望能够当选为皇后,这样就能够成为一国之母,从而掌握更多的荣誉。不过并不是每个皇后都十分高兴,也有一些皇后的命运

  • 司马令姬:北周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最后改嫁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令姬,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令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天下》已经终结,但剧中那些可歌可叹的女子命运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杀伐决断、堪比男儿的明敬皇后独孤般若,谋算一生、不死不休的元贞皇后独孤曼陀,聪敏柔善、爱憎分明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都给观众留下

  • 齐武帝萧赜次子:萧子良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子良,南北朝

    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北朝时期南齐宗室。齐武帝萧赜次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母武穆皇后裴惠昭。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

  • 袁顗: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顗,南北朝

    袁顗(420-466年),字景章,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袁氏,南朝宋大臣,吴郡太守袁洵之子。初为豫州主簿,累迁晋陵太守,袭南昌县子。大明八年,拜侍中,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以为吏部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宋明帝即位后,与邓琬拥戴晋安王刘子勋称帝,进号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缺乏将略才

  • 北魏名将邢峦:攻占川蜀,压制南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邢峦,南北朝

    邢峦(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l岁,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魏书·邢峦传》

  • 北魏大将尔朱兆:骁勇善战却败在了自己的短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尔朱兆,尔朱荣,北魏,

    尔朱兆,字万仁,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太原王尔朱荣堂侄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官至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等职,封爵颍川郡王。尔朱兆骁勇刚猛,善于骑射,矫捷过人,深得尔朱荣宠信器重。尔朱兆历任要职,多次率军讨伐叛军、平定叛乱。后与高欢决裂,终被高欢所败,自缢而死。骁勇善射尔朱兆年少时就骁勇刚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