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周皇帝宇文泰简介 宇文泰与苏绰之间的对话是怎样的?

北周皇帝宇文泰简介 宇文泰与苏绰之间的对话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3/12/28 20:05:3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周宇文泰苏绰对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详见《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太祖文帝宇文泰》)

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王猛齐名的政治家苏绰。

苏绰(498—546),字令绰,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汉族。出身世宦豪门,其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苏绰少好学,精通算术。从兄苏让推荐于北周太祖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宇文泰重用苏绰,制定计帐法、户籍法。大统十一年(545),授大行台度支尚书。草拟《六条诏书》,宇文泰立于座右,宇文泰下令百官习诵,并规定:“牧守令长,不通六条和计帐法者,不得居官。”

又制定《大诰》,文字简练流畅,一改自晋以来的浮华文风。又据《周礼》改定官制,大统十二年(546年)未成而卒,宇文泰率百官送棺椁出城外,扶棺痛哭,悲叹:“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死后家无余财。著有《佛性论》、《七经论》。(详见《北史卷六三·苏绰》)

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天三夜。其中一段对话,揭示出千古治国之术,值得深思。节录如下: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宇文泰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苏绰)曰;具官。(具官,即配备官员)

苏绰回答:“配备各级官员。”

问:何以具?

宇文泰继续请教:“怎样配备官员呢?”

曰:用贪官,弃贪官。

苏绰回答:“使用贪官,反对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宇文泰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要任用贪官呢?”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苏绰答道:“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大臣对你忠诚。群臣忠诚,皇帝就安心;皇帝安心,社会就稳定。可是你想让部下忠心耿耿地卖命,你就得给人家好处。可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怎么办呢?”

曰:为之奈何?

宇文泰说:“是呀,那怎么办呢?”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苏绰回答:“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权去搜刮钱财,获得好处后必然会高兴啦!”

问: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宇文泰问:“虽说如此,但大臣们大获其利,那我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苏绰回答:“他们获得好处,是因为你授予的权力。有权自然就有利,为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官员们必然对你忠心耿耿。要知道天下乱哄哄的,皇帝宝座有多少人在觊觎啊?但有这些忠诚的贪官维护着您,(唱)皇上的江山,万呀么万年长!”

上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宇文泰恍然大悟,竖起拇指赞曰:“高!实在是高!”接着不解地问:“既然咱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贪官呢?”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

苏绰答:“既大胆用贪官,又高调罢免惩治贪官——这就是治国权术的精髓所在。”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之!

宇文泰往苏先生身边凑近,满脸堆笑:“请老先生您接着指教。”

(苏绰)笑对: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指贪污)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一也。

苏绰微笑道:“天下没有不贪的官。官员贪污有啥可怕的?可怕的是他不听你的话。凡对你不忠诚的,你就以肃贪的名义罢免他。既可巩固政权,又能获得百姓拥戴,何乐不为呢?”

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官吏贪污,把柄就攥在你手里了。你既抓住把柄,他就诚惶诚恐,对你毕恭毕敬,忠心无二啦!因此惩治贪腐,是驾驭部下的一大法宝。如果你不任用贪官,又怎么谈得到惩治贪官呢?所以,我们对贪官,既坚决任用,又要进行惩治。如果全国官员都清廉不贪,那老百姓自然高兴,可是你这个政权就危机四伏了。

问:何故?

宇文泰疑惑地问:“这是什么逻辑,我怎么越听越糊涂呢?”

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苏绰徐徐道来:“清官因操守清廉,无所顾忌,就会梗着脖子批评你,冒犯你。你又能琢磨什么借口来除掉他呢?你毫无理由地罢免清官,老百姓肯定不高兴。老百姓不高兴,就会引起民愤,那国家就危险了。清官大多是刺头,所以不能任用。”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苏绰忽然严肃地对宇文泰说:“你还有问题吗?”

(宇文泰)大惊,曰:尚有乎?

宇文泰吃了一惊,“您还有什么指教?”

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苏绰又严肃地提问:“如果你任用都是贪官,使老百姓的怨愤就像开了锅的沸水,你怎么办?”

(宇文泰)上再移席而匍匐问计。

宇文泰一惊,爬过来,靠近苏绰,虚心请教:“您说咋办呢?”

绰笑曰:斥之可也。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苏绰哈哈一笑,回答:“对大贪官,毫不含糊地罢免严惩,让朝野臣民都知道你对贪官恨之入骨,让乡间民众都认为你很英明,而败坏国家法度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和你无关,全都是那写贪官造成的。你这样办,百姓的怨气就涣然冰释了。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宇文泰问:“特大贪官,民愤极大,如何处置?”

曰:杀之可也。检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

苏绰答:“对大贪官处以极刑,抄家没收全部财产。这样做,民怨就平息,百姓就歌颂,没收的巨额财产就收缴国库,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遂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总之,任用贪官培植死党,铲除贪官消除异己,诛杀贪官平息民愤,没收贪腐充实国库,这就是千古来帝王玩弄的治国权术啊。”

上称善。

宇文泰颔首称是。

标签: 宇文泰苏绰

更多文章

  • 苏绰是什么人?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的影子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绰,南北朝

    大家好,说起苏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读过《明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明初四大案——空印案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

  • 尉眷是谁?尉眷的家庭成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尉眷,尉诺

    尉眷(?―463年),代郡人,安东将军、幽州刺史尉诺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尉眷忠诚谨慎,有其父风范。初任太官令,因前往柔然擒住叛臣受斤,而以骁勇闻名。后随明元帝征讨,所向无敌,敌寇都很畏惧他。太武帝继位后,尉眷等八人分管四部,总管启奏机要事务。加任陈兵将军。后任安北将军,镇守边境。始光元年(42

  • 昌义之是谁?南梁名将昌义之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昌义之

    昌义之(?—523年11月19日),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昌义之不懂读书,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他在地方任职,也能使官民安居乐业。昌义之少有武干,随曹虎征战,多有战功。后留事萧衍,受其厚待。在萧衍起兵的过程中,立有功绩。南梁建立后,累

  • 钟离之战之前战: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离之战,张惠绍,昌义之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将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于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地区败北的作战。网络配图天监四年十月,梁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昌义之败走。五年四月,北

  • 《梁书》列传第十四 陈伯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伯之,《梁书》列传

    陈伯之,济阴睢陵人也。幼有膂力。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辄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云:“楚子莫动!”伯之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田主将执之,伯之因杖刀而进,将刺之,曰:“楚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伯之徐担稻而归。及年长,在钟离数为劫盗,尝授面觇人船,船人斫之,获其左耳

  • 陈伯之是谁?南梁将军为何叛梁投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伯之,叛梁投魏

    陈伯之,济阴睢陵(今江苏睢宁)人,幼有膂力,少小无赖,家中贫穷,以盗劫为生。后跟随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征讨齐安陆王萧子敬有功,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食邑500户。齐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衍率义军攻打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东昏侯萧宝卷任命陈伯之为豫州刺史,占据寻阳(今江西九江)

  • 《与陈伯之书》兵不血刃,陈伯之拥兵八千归降梁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与陈伯之书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网络配图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

  • 程灵洗简介,南北朝时期南陈将领程灵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灵洗

    程灵洗(514年―568年),字玄涤。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北朝时期南陈将领。网络配图少以勇力闻,梁时以拒侯景乱,授谯州刺史。入陈,官兰陵太守,以讨伐战功拜都督,郢州刺史,封重安县公,治军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又躬勤耕稼,老农不能及。光大二年(568年),程灵洗在州中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旧

  • 南陈将领程灵洗战功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灵洗

    网络配图侯景祸乱海宁、黟县、歙县等地,所以鄱阳、宣城郡县境内有很多盗贼。附近县的百姓都深受其害,程灵洗向来以勇猛著称乡里,地方上的小官就派他招募年轻勇士,追赶逮捕强盗。 程灵洗聚集几百个人守卫黟县和歙县以抗拒侯景。侯景当时占据新安,所以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也来投靠程灵洗,程灵洗推举萧隐主持抗侯联盟

  • 崔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崔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北魏——这个南北朝时期国祚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北方王朝。而提到北魏,就不可能绕过一个重要的人物——崔浩。崔浩是北魏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谋略家,他先后辅佐了北魏三代帝王,算无遗策,深得历代帝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