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绰是什么人?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的影子丞相

苏绰是什么人?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的影子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4:25

大家好,说起苏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读过《明史》或者《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明初四大案——空印案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章,但表是空白的,这样外地一旦需要改动,不用再去盖章,只需要重新拿一张空表就行了。

然而这就导致了权力的失控风险,章盖好了,万一填表的人动了坏心思,那可就不好管理了,后来得知此事的朱元璋顿时上火了,一道圣旨下达,两百州、一千多县的大小官员全部被处死,刑罚严苛,令人胆寒。

历史上,其实不止明朝干过这种事情,数百年前,西魏的权臣宇文泰也曾这样做过,当时,他曾拿了盖过章的一叠书令给了一个叫苏绰的官员,“哥们儿,今后有啥事不用等我盖章,直接填就是。”

就是这么心大,那么为何枭雄宇文泰能够如此推心置腹地信任这位苏绰呢?

实话说,这位苏大人,确实很有才干,而且跟宇文泰的关系那是真的铁,可以说,没有苏绰就没有以后西魏的崛起,而最后击溃东魏,统一北方,或许也会非常困难。

隋唐之前,古代当官多为推举,也就是我觉得他行,不过也不是可以任人唯亲,因为一旦被推举的人不称职,那么推举他的官员也会被牵连。

作为宇文泰的府属,苏让一直是宇文泰的心腹,当其被外放出任汾州刺史、一方大员之时,宇文泰专门为他送别,临行之际,宇文泰问苏让:

“苏让呀,你们家的子弟之中,有没有可以任用的人?”

作为武功大族,苏家子弟众多,然而苏让想了想,只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苏绰,宇文泰随即召苏绰任行台郎中,对于苏绰,他本来以为对方是个人才,没想到自己这次招揽的这位竟然是位天纵之才。

官宦家族出身的苏绰,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情商也很高,上任后渐渐崭露头角,苦活、累活、难活都能干,而且还干得很不错,关键人家还居功不自傲,跟同僚们关系也处的来,加之有苏让这层关系,因此行台中的同僚们都很欣赏这位小哥,在年末推荐时,纷纷给他点了赞。

而后来的一个机会,让苏绰的才能彻底被宇文泰记住了。

昆明池之游

有一天,丞相宇文泰率领众位大臣前往昆明池巡游,途中路过了汉时的一个仓储遗址。

宇文泰一时兴起,便随口问了句,:“此地从前有什么故事吗?”

没想到他这一问,竟把大家真给问住了,众人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最终只有苏绰从众人中站出,将此仓储兴建、衰败从头至尾、娓娓道来,宇文泰一时听得兴起听得兴起,便不由得问起天地造化、王朝兴衰等事情,而苏绰也是对答如流,而且见识非常深刻。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并肩骑马缓行,苏绰说得慷慨激昂,宇文泰听得更是过瘾,以至于本来宇文泰当天目的地是昆明池,结果到了昆明池他却没心思游玩了,身边有着这么一位大才,自己怎么早没发现呢?

宇文泰将苏绰带回丞相府,两人畅谈了整整一夜,从治国之道到帝王之道,宇文泰听得如痴如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二天一上朝,宇文泰就立即擢升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并参与决定国家机密大事,有才能的人,就是要不拘一格提拔。

辅佐霸业

对于宇文泰的知遇之恩,苏绰心存感激,而这位西魏的顶级谋士也自此开了自己人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程。

军事方面力挫东魏

西魏大统三年,高欢率领东魏大军分三路,造三浮桥,大举进攻西魏。

面对来势汹汹的东魏大军,许多西魏将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认为西魏整体实力不及东魏,分兵反而会导致兵力分散,应合力抗敌。

宇文泰支持苏绰观点,力排众议,派出西魏主力军队迎击,最终东魏全军覆没,东魏大将窦泰自杀,高欢狼狈退去,西魏取得了大获全胜。

苏绰不仅在军事上才能非常明显,在国家诸多事务之中,苏绰也倾尽才学,大力支持宇文泰的改革。

内政方面,奠定强大基业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西魏国家微弱的现状,苏绰归纳出古今治国经验,总结为六条, 被后世称之为“六条诏书”,其中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讼狱、

均赋役”。

自此,西魏以六条诏书为施政纲领,其成为了西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措的核心灵魂。

在宇文泰的大力支持下,“六条诏书”得以贯彻实施,原本国力微弱的西魏最终得以迅速发展,由弱转强,国力的攀升,也为日后替代西魏的北周,击败东魏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

用则不疑

权力至尊,不可假人,作为一代枭雄的宇文泰自然不会轻易放权,但对于身边的这位苏绰,宇文泰对其的信任、宠爱的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每次宇文泰离京出去,往往会将签字、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交给苏绰,遇到什么事,无需禀报自己做主,自己起草下达命令就行,苏绰成为了当时西魏丞相府内的一个藏在宇文泰身后的影子,因为不少政令都是出自其本人之手,而发布命令之时,宇文泰本人当时都不一定知晓。

正是因为宇文泰的无限信任,才使得苏绰为了西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最终因为疲劳过度不治身亡,去世之时,年仅四十九岁。

陡然得到苏绰去世噩耗的宇文泰,顿时顿时崩溃,大哭不止,左右怎么劝都无法劝止。

大统十二年,苏绰的棺椁归葬武功,路过长安之时,大丞相宇文泰亲率百官步行送至城门外,当灵车启动之后,望着渐行渐远的灵车,宇文泰将手中的酒轻轻浇在地上,嘶哑着嗓音喊道:“‘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正打算你我二人以后共定天下,不幸你竟先舍我而去,留下我,以后可该怎么办啊!苍天呐!”

随着宇文泰的哭声,百官伏地助哀,苏绰的离去也使得宇文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心理阴影,自此再也没有找到可以像苏绰一样有才能、特别信任的大臣。

标签: 苏绰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尉眷是谁?尉眷的家庭成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尉眷,尉诺

    尉眷(?―463年),代郡人,安东将军、幽州刺史尉诺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尉眷忠诚谨慎,有其父风范。初任太官令,因前往柔然擒住叛臣受斤,而以骁勇闻名。后随明元帝征讨,所向无敌,敌寇都很畏惧他。太武帝继位后,尉眷等八人分管四部,总管启奏机要事务。加任陈兵将军。后任安北将军,镇守边境。始光元年(42

  • 昌义之是谁?南梁名将昌义之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昌义之

    昌义之(?—523年11月19日),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昌义之不懂读书,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他在地方任职,也能使官民安居乐业。昌义之少有武干,随曹虎征战,多有战功。后留事萧衍,受其厚待。在萧衍起兵的过程中,立有功绩。南梁建立后,累

  • 钟离之战之前战: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离之战,张惠绍,昌义之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将张惠绍、昌义之攻魏于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地区败北的作战。网络配图天监四年十月,梁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以其弟萧宏为统帅,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战于梁城,昌义之败走。五年四月,北

  • 《梁书》列传第十四 陈伯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伯之,《梁书》列传

    陈伯之,济阴睢陵人也。幼有膂力。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辄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云:“楚子莫动!”伯之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田主将执之,伯之因杖刀而进,将刺之,曰:“楚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伯之徐担稻而归。及年长,在钟离数为劫盗,尝授面觇人船,船人斫之,获其左耳

  • 陈伯之是谁?南梁将军为何叛梁投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伯之,叛梁投魏

    陈伯之,济阴睢陵(今江苏睢宁)人,幼有膂力,少小无赖,家中贫穷,以盗劫为生。后跟随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征讨齐安陆王萧子敬有功,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食邑500户。齐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衍率义军攻打郢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东昏侯萧宝卷任命陈伯之为豫州刺史,占据寻阳(今江西九江)

  • 《与陈伯之书》兵不血刃,陈伯之拥兵八千归降梁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与陈伯之书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网络配图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

  • 程灵洗简介,南北朝时期南陈将领程灵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灵洗

    程灵洗(514年―568年),字玄涤。新安海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北朝时期南陈将领。网络配图少以勇力闻,梁时以拒侯景乱,授谯州刺史。入陈,官兰陵太守,以讨伐战功拜都督,郢州刺史,封重安县公,治军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又躬勤耕稼,老农不能及。光大二年(568年),程灵洗在州中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旧

  • 南陈将领程灵洗战功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灵洗

    网络配图侯景祸乱海宁、黟县、歙县等地,所以鄱阳、宣城郡县境内有很多盗贼。附近县的百姓都深受其害,程灵洗向来以勇猛著称乡里,地方上的小官就派他招募年轻勇士,追赶逮捕强盗。 程灵洗聚集几百个人守卫黟县和歙县以抗拒侯景。侯景当时占据新安,所以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也来投靠程灵洗,程灵洗推举萧隐主持抗侯联盟

  • 崔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崔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北魏——这个南北朝时期国祚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北方王朝。而提到北魏,就不可能绕过一个重要的人物——崔浩。崔浩是北魏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谋略家,他先后辅佐了北魏三代帝王,算无遗策,深得历代帝王信

  • 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北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南北朝之际,北方曾出现过一个一统的王朝——北魏,与之前的曹魏不同,北魏是由鲜卑的拓跋部建立,是典型的鲜卑族政权。他们利用前秦瓦解的机会,成功在乱世中建国,在拓跋焘的努力下,成功一统北方。与前秦非常相似,北魏的一统多亏拓跋焘的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