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

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3/12/13 2:00:21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享年三十岁。

人物生平

受父宠爱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谅为汉王。开皇十二年(592年),杨谅被任命为雍州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开皇十三年(593年),转任左卫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597年),杨谅出任并州总管,隋文帝巡幸温汤时亲自送他到并州赴任。领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五十二州,隋文帝很宠爱杨谅,特授杨谅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

不利而还

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二月,隋文帝命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九月,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军队不利而还。

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侵犯隋朝边境,隋文帝任命杨谅为行军元帅,想让他率兵攻打突厥,但杨谅最后未去临阵统兵。

暗生异心

杨谅自认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又因长兄太子杨勇被进谗言而遭废黜,平时常怏怏不乐,私下里有了反叛的图谋。他于是劝隋文帝说:“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隋文帝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又招纳亡命之徒,和身边的无户籍之人,将近数万人。任命南朝梁将军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和重用以前是南朝陈的将军萧摩诃

起兵谋反

仁寿二年(602年),杨谅的四哥蜀王杨秀因罪被废,使得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召杨谅回朝。杨谅知有异,不听从遂起兵反叛。总管司马皇甫诞劝谏不可,杨谅大怒,囚禁了皇甫诞。

王頍劝杨谅说:“大王手下将领士卒的家属们,都在关西(函谷关以西),如果用他们当主力,就应该发动攻击,长驱直入,直接夺取京师,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如果只打算占据北齐旧有疆域(杨谅管辖地),则应任用东方(函谷关以东)人。”杨谅不能决定,于是兼用两种策略,宣称“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

战略谋划

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建议杨谅说:“井陉(河北井陉西)以西地区(山西),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山东(太行山以东)武装部队,也由大王指挥,应该全部动员,派老弱残兵驻守险要,但仍命他们随时扩充土地。然后率领精锐,直入蒲津关(山西永济西黄河渡口),我愿充当前锋,大王率主力继进,闪电攻击,挺进霸上(陕西西安东灞河畔);咸阳(陕西咸阳)以东地区,可以从容不迫的把它平定。此时,京师震动骚扰,军队不能马上集结,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我们立即发号施令,谁敢不听。用不了十天,大事可定。”

杨谅大喜,派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大将军綦良从滏口(今河北武安西南)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浚县);大将军刘建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出发,夺取燕赵地区(今河北);柱国乔钟葵从雁门(今山西代县)出发。任命裴文安担任柱国,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等率军直指京师。到了距蒲津关一百多里处,杨谅忽然改变主意,命纥单贵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今山西永济),召回裴文安。裴文安返抵晋阳说:“军事行动,必须诡秘神速,为的是要出敌人意料之外,大王既不亲征,我又被调返,使敌人计成,大事就会永去。”杨谅不回答,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囚禁而死

隋炀帝派杨素率骑兵五千,袭击王聃、纥单贵据守的蒲州,将其攻破。于是率步兵、骑兵共四万取太原。杨谅派赵子开守高壁,杨素击败他。杨谅得知消息大为恐惧,亲率大军在蒿泽(今山西汾阳县北湖泊)布阵抵抗。不料下大雨,杨谅打算率军撤退,王頍劝谏说:“杨素孤军深入我方阵地,人困马乏,大王率领精锐部队,亲自出击,一定取得胜利。而今见到敌人就要退走,显示我们胆怯,使军心沮丧,更增加对方军队的气焰,大王千万不可回军。”杨谅不听从,退守清源(今山西清徐)。杨素进而发动攻击,杨谅与之大战,死了一万八千人,杨谅退保并州,杨素四面包围,杨谅束手无策,请求投降,文武百官上奏杨谅罪当死,隋炀帝说:“始终是兄弟,在情不忍心,欲饶恕免其一死。”于是削为民,除其户籍,杨谅遂被囚禁而死。儿子杨颢也因此被禁锢,宇文化及弑逆隋炀帝之时,遇害。

标签: 隋朝杨坚杨谅杨广

更多文章

  • 隋朝宗室大臣杨秀简介,历史上杨秀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秀,隋朝

    杨秀(573年—618年),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入朝为官,担任检校内史令、右领

  • 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手里的权力 洪秀全是如何扳倒杨秀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秀全,杨秀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攻下永安城,洪秀全封王之后,他似乎就已经从权力的中心离开了,一直到后来太平军定都天京,洪秀全的权力已经快没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呢?早在永安封王之前,杨秀清就曾经来了一出“天父下凡”的闹剧,而洪秀全竟然还承认了。

  • 虞世基是如何成为奸臣的 隋代文学家虞世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中国,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父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拚命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

  • 隋朝虞世基有哪些传世之作?虞世基诗词及书法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南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八年(612年),从炀帝出

  • 虞世基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毁掉隋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世基,隋朝

    虞世基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隋炀帝却乘水殿龙舟沿大运河下江南,躲在扬州的江都行宫中花天酒地、风花雪月。昏君与佞臣向来难分难解,他的身边也环绕着一群佞臣,虞世基就是其中代表。此君擅长鼓吹,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是拿

  • 元岩为何能用正气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公元578年,北周名臣乐运连续上疏谏阻刚即位的周宣帝切勿“昏暴滋甚”无效后,令手下抬着棺材跟自己上朝堂,当面指斥周宣帝的八大过失。“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中大夫(即中书令,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元岩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殿求情。临行前,他大义凛然表示:“如果不能救下乐

  • 元岩是什么人?隋朝大臣元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

  • 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世。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史料记载清丰县以人名名县,欲溯清丰县之由来,必及张清丰之名,故记张清丰之事迹者迭起。近读《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

  • 隋朝张清丰有哪些孝行?清丰县城的名字由来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我出生在这个清丰县城,从小就听父母讲张清丰的故事。张清丰生活在我国的隋朝,当时的清丰县城名叫顿丘,正是因为张清丰的孝顺传遍了十里八乡,随后当地改顿丘为清丰作为我们这个县城的名字,全国的县城名字中使用孝子的名字命名的这还是首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孝子的尊敬,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孝顺的重视程度很深,至此

  • 孝行传千年 清丰县张清丰的孝道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