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文帝死后汉王杨谅起兵为何失败?杨广是如何迅速拿下杨谅的?

隋文帝死后汉王杨谅起兵为何失败?杨广是如何迅速拿下杨谅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3/12/29 8:27:28

我们接着说隋炀帝这个系列。隋文帝死后,杨广先是将他的大哥杨勇弄死,同时派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去召汉王杨谅回朝,企图将汉王骗回京都。

这位汉王我们在前面也介绍过,是文帝与独孤皇后五子中最小的一位,也就是杨广的小弟。隋文帝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封其为汉王,任并州总管。

这个并州下辖52州,地域辽阔。杨谅身为藩王,自然对朝中的诸多变故很是留心。当他看到杨勇与杨秀接连被软禁后,就觉得应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于是,他上书隋文帝说:“突厥强大,太原为重镇,应修武备。”杨坚觉得其子说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汉王杨谅增兵的请求。此后汉王杨谅大力扩充兵力,至杨广登基时,已是非常强大。

我们回头再说屈突通。当其见到汉王杨谅后,先是说明来意,而后取出诏书。由于文帝去世的消息被严密封锁,这时的杨谅一定是不知文帝去世的。基于此种原因,屈突通虽是来骗汉王的,但他表现的也很坦然!

按道理来讲杨谅见其父诏书应立即回朝,但无论是杨广、杨素,还是屈突通都没有想到,隋文帝与汉王还留了一手。

由于汉王所掌并州,至关重要,为防止不测,杨坚与杨谅父子有一秘密约定,就是如果文帝以诏书召杨谅回朝,“敕”字旁会特意的加上一点,同时还要跟玉麟符契合。

汉王接过诏书一看,“敕”字旁并无一点,便知道朝中定是发生了大事。

杨谅心中已明了,就刻意的去询问屈突通。屈突通见汉王有所怀疑,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再加上做贼心虚,其个人又为武将出身,无太深的城府,顿时有些慌张,杨谅一看屈突通的状态,更加的确认了诏书有假。便对屈突通一笑,派人将其送回了朝中。

送走屈突通后,杨谅便决定起兵,他的口号是:“杨素反,将诛之”,此时的汉王应该也不清楚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估计他也没有想到其父杨坚会突然去世。便以杨素谋反为由,起兵讨伐。

开篇我们提到杨谅的并州下辖52州,支持其起兵的共有19州,势力不可小觑。杨广知其小弟已起兵,还打出了讨伐杨素的旗号,就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大总管,平定叛乱。同时,任命杨素也可使汉王的起兵名不正,自然会削减其战斗力。

简单的说汉王杨谅的起兵很快就被杨素平定,杨谅个人也被杨广囚禁起来,后忧郁致死,时年仅31岁。

我们且不说汉王杨谅的起兵会不会成功,但起码不应被那么快的平定下来。这里,我们简要的分析一下,杨谅在手握精兵的情况下,为何会速败。

首先,我们提一个人,叫王頍,是汉王手下的重要谋士,是名臣王僧辩之子。这个人非常有谋略,在汉王起兵的过程中,其先后几次为杨谅献上奇计,但都不被汉王所采纳,就算是采纳也都是打了折扣的采纳。

杨谅兵败后,王頍与其子打算逃到突厥去,进入深山后,觉得两个人一起逃走的可能性不大,王頍便决定自杀,并对其子说:“我的谋略不亚于杨素,只因我的建议都不被采纳,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还叮嘱他的儿子,一定不要投奔亲属,说完,便自尽而去。

后来他的儿子没有听其父临终的劝告,投奔了亲属,以至于被生擒。

想来王頍虽有大才,却是一位可悲之人,杨谅不听其策也就罢了,就连其子也不听其叮嘱……

这里,我们举一个王頍在汉王起兵前为其献上的奇策:

王頍认为,汉王手下主要将士的家属都在关西,如果已这部分人为主力,就应孤注一掷,直取长安;如果想先割据原北齐的领土,就应该重用关东之人。

王頍的计策可谓是上上之策,以当时杨谅的兵力,别说无法与杨广的天下之兵对比,就是对比原并州52州的兵力,其也不过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在兵力如此悬殊之下,如主动出击,必然是要出奇兵,并必须旗开得胜;如不主动出击,就应画地固守,以逸待劳。

而杨谅最终5路分兵,又逢杨素这样的老手,怎能不速败!而期间他的内部又接连发生叛变之事,兵败被俘也是必然。

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窥其一点便可知,杨谅是一个无大略之人,不足以凭兵力取天下,所以其失败是个必然。

至此,隋文帝的五子除杨广外,杨勇、杨俊已死,杨秀、杨谅被软禁,杨广已无威胁可言。

标签: 隋朝杨谅杨广杨素杨坚

更多文章

  • 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杨坚,杨谅,杨广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享年三十岁。人物生平受父宠爱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

  • 隋朝宗室大臣杨秀简介,历史上杨秀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秀,隋朝

    杨秀(573年—618年),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入朝为官,担任检校内史令、右领

  • 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手里的权力 洪秀全是如何扳倒杨秀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秀全,杨秀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攻下永安城,洪秀全封王之后,他似乎就已经从权力的中心离开了,一直到后来太平军定都天京,洪秀全的权力已经快没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呢?早在永安封王之前,杨秀清就曾经来了一出“天父下凡”的闹剧,而洪秀全竟然还承认了。

  • 虞世基是如何成为奸臣的 隋代文学家虞世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中国,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父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拚命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

  • 隋朝虞世基有哪些传世之作?虞世基诗词及书法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南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八年(612年),从炀帝出

  • 虞世基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毁掉隋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世基,隋朝

    虞世基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隋炀帝却乘水殿龙舟沿大运河下江南,躲在扬州的江都行宫中花天酒地、风花雪月。昏君与佞臣向来难分难解,他的身边也环绕着一群佞臣,虞世基就是其中代表。此君擅长鼓吹,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是拿

  • 元岩为何能用正气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公元578年,北周名臣乐运连续上疏谏阻刚即位的周宣帝切勿“昏暴滋甚”无效后,令手下抬着棺材跟自己上朝堂,当面指斥周宣帝的八大过失。“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中大夫(即中书令,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元岩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殿求情。临行前,他大义凛然表示:“如果不能救下乐

  • 元岩是什么人?隋朝大臣元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

  • 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世。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史料记载清丰县以人名名县,欲溯清丰县之由来,必及张清丰之名,故记张清丰之事迹者迭起。近读《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

  • 隋朝张清丰有哪些孝行?清丰县城的名字由来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我出生在这个清丰县城,从小就听父母讲张清丰的故事。张清丰生活在我国的隋朝,当时的清丰县城名叫顿丘,正是因为张清丰的孝顺传遍了十里八乡,随后当地改顿丘为清丰作为我们这个县城的名字,全国的县城名字中使用孝子的名字命名的这还是首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孝子的尊敬,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孝顺的重视程度很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