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百年前高僧预言隋炀帝会死在扬州?杨广怎么死的

百年前高僧预言隋炀帝会死在扬州?杨广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4/1/10 20:55:31

考古专家确认,新近在江苏扬州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系隋炀帝杨广之墓。隋代都城在长安,陪都在洛阳,隋炀帝为何葬于扬州?杨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隋朝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有“短命王朝”的诡异说法?关于隋炀帝、关于隋朝究竟有哪些谜团?

隋炀帝葬于江都之谜——

“好头颈,谁当斫之?”

隋炀帝名叫杨广,“炀”是谥号,一般只有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帝王,才会谥“炀”,含贬谪之意。实际上从政绩来看,杨广并非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

杨广遭人诟病,主要是因其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大兴徭役,不知体恤民众。而且,杨广不知反省和检讨执政失误,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诛杀勋臣,导致国内外矛盾加剧。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已故重将杨素之子杨玄感发动兵变,农民起义相继跟进,先后有130余起之多。

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杨广每天提心吊胆,常从恶梦中惊醒,呼叫有“贼”。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杨广干脆以巡幸为名,出逃江都。然而,他这么一去,却再也未能回来。

隋时江都,是现在的扬州,杨广曾任扬州总管,所以视之为福地。到江都后,杨广荒淫益甚,整日寻欢作乐。有一回杨广引镜自照,自言“好头颈,谁当斫之?”谁知竟成谶言。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人发起宫变,擒拿了杨广。宇文化及举刀欲杀时,杨广倒也爽快,说“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服毒自杀要求被拒绝后,杨广只好自解练巾,指示校尉令狐行达将自己勒死,时年50岁。

巧合的是,杨广到江都后曾作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隋书·五行志》解读这句诗时称,杨广三月被杀“遭春之应也”。

而在兵变前,江南还曾传出一首童谣:“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杨广被杀地江都宫苑附近,刚好有个地名叫“彭城口”。

更神奇的是,早在百年前便有高僧预测到了事件的发生。唐赵蕤所著《长短经.惧诫篇》(卷七)记载,南朝的高僧宝志和尚曾在书中写下一首诗:“牵三来就九,索虏下殿走。意欲东南游,

厄在彭城口。”

难道预言真这么准?显然是一种附会。

杨坚代周建隋王朝之谜——

“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有一传言,杨坚代周建隋是天意。这是为何?

《隋书·五行志上·妖诗》记载,早在北周建立之初,民间就流传着一首奇怪的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杨广江都死亡有不少巧合之谜。事实上,从隋朝开始建国,坊间就有不少诡异的说法。

在古代,好多童谣都带到政治谶语的性质。这句童谣到底是什么意思,起初并没有人能理解,直到杨坚代周称帝后,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来,童谣是在预言北周将被“杨”姓天子替代。

杨家是北周的皇亲国戚,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起义关西,有功,赐姓普六茹,位至极品,赐封“隨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实在宇文邕(武帝)当皇帝时,朝廷对杨坚已有戒心。

《隋书·高祖纪上》记载,杨坚有帝王之相貌,“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宇文邕欲除了杨坚,避免江山遭其祸害,但杨坚始终未被除掉,在重重危机中,反而地位日升。特别在当了北周倒数第二位皇帝、宣帝宇文贇的老丈人后,杨坚还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全面控制了北周朝政。

宇文贇生前曾立了5位皇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天元皇后”。宇文贇是个浑蛋皇帝,沉湎酒色。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十九,年纪轻轻的他竟内禅帝位给时年仅7岁的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做起了太上皇。

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公元580年6月8日)宇文贇病死,杨坚“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当时,权臣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扶持年幼的静帝。次年,即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杨广诱逼宇文阐禅让,称帝,时杨坚41岁,史称“隋文帝”。“白杨树头金鸡鸣”--北周果然被“杨”姓天子替代。

宇文阐非杨丽华所亲生,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但伦理关系上是杨坚的外孙,却一点没错,与杨家有“甥舅关系”。“外甥”禅让于杨坚后,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不久即被杨坚害死,应了“只有阿舅无外甥”一语。

杨坚代周建隋,真是天意吗?当然不可能!这无疑是杨氏家族为篡权所散布的舆论。

国号影响国运之谜--

“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迷信版本是,国号“隋”字不吉利,影响了国运。

杨坚从宇文阐手里轻松夺得江山后,便希望自己建立的江山能长治久安,“千秋万岁”。但杨坚建立的王朝很“短命”,前后仅有38年。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迷信版本是,国号“隋”字不吉利,影响了国运。

“隋”,源于杨坚的“隨王”。可是,为何不是“隨”而是“隋”?原来杨坚忌讳中间的“足”,即“辶”。

现在大家熟悉的“随”字是简化字,繁体写作“隨”。杨坚觉得,如果国号用“隨”字,中间的“辶”不吉利,会让国运“随之而走”,于是他去掉了“辶”,而用“隋”字。

这一说法可以从古人笔记中找到佐证。南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事始》“古无隋字”条是这样交代的:“‘隋’字古无之。文帝受禅,以魏、周、齐不遑宁处,恶之,遂去‘走’,单书‘隋’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坚接受禅让当了皇帝后,考虑到之前的魏、齐、周三朝都不安宁,国运较短,很讨厌“隨”字中间的“辶”,觉得晦气,担心隋朝也“走得太快”,于是去掉了“辶”,写作“隋”字。

事实上,“隋”字并非吴曾所说“古无之”,在先秦时已存在此字。《周礼.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的说法。

杨坚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给新朝带来好运,不希望步前面短命王朝之后尘。但很快有人发现,“隋”字并不吉利,更为凶险,还不如“隨”字。

《说文解字》称,“隋,裂肉也”。所谓“裂肉”,是用手撕好用来祭祀神灵的肉品。《周礼》中所说的“则藏其隋”,就是祭祀完毕,把祭品埋到地下的意思。

试想,堂堂王朝是一块祭肉,隋之国运能长久么?果然,38年后,隋朝便成了唐王李渊刀俎下的“鱼肉”。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中,借南唐文人徐楚金之口,批评了杨坚的不学无术:“随文帝恶‘隨’字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隨’从‘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岂非不学之故?”

隋朝灭亡后,“隋”在唐初又被加上了“辶”,写成了“隨”。新近发现的杨广墓志写作“隨故炀帝墓誌”,应该是此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唐朝讥讽贬损旧朝的动机。

隋文帝被弑杀之谜--

“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皇帝都迷信,杨坚更迷信。但是,“隋”字虽然“走不起来”了,却并未能避免隋朝速亡。

历代史家都曾分析,如果继位的不是杨广,隋朝可能不会“走”得那么快。既然杨广不是好的继承人,杨坚为何又让杨广当了皇帝?这又涉及了隋朝的另一谜团:弑杀与传位之谜。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共生了5个儿子,杨广是次子,长子是杨勇。在“立长不立幼”传位制下,杨广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份儿。杨坚代周称帝之初,杨勇就被立了太子。

杨勇生性率直,为人宽厚,但他生活上不检点,奢侈浮华,而这正是杨坚反感、独孤氏讨厌之处。杨勇渐渐失宠,这给了善于伪装的晋王杨广一个机会。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犹豫再三的杨坚终于废了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但令杨坚没有想到的是,杨广比杨勇更糟糕。直到临死前,杨坚才识破了杨广的嘴脸,但为时已晚。

仁寿四年六月(公元604年7月)杨坚病倒,得宠的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随侍榻前。陈氏为陈宣帝陈顼的第14个女儿,姿色出众,陈亡后被杨坚收入后宫。

杨广却对陈氏想入非非。一天早上,陈氏从杨坚的病房出来更衣,杨广竟然欲奸淫陈氏,遭拒。杨坚从慌慌张张跑进来的陈氏口中了解事情经过后,大骂杨广是畜生。

《资治通鉴·隋纪四》记载,杨坚当时大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杨坚决定下诏废掉杨广,重新确定杨勇的继承人地位。权臣杨素却把此绝密信息告诉了杨广,杨广赶紧想对策,派自己的心腹、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

张衡进去后,把陈氏、蔡氏等一班后宫随侍嫔妃全都撵了出去,不一会儿,里面就传出了杨坚的死讯,此即《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杨广顺理成章登基,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有史学家一直怀疑,杨坚是被张衡谋杀的,主谋就是杨广,即所谓“仁寿宫变”。隋末赵毅《大业略记》中称,杨坚是被张衡下毒药鸩杀的,后来张衡被杨广找个理由赐死。死前张衡曾承认谋杀了杨坚:“我这人做灭口事,而望久活”。

然而,《隋书》对“谋杀说”只字未提,仅交代,杨坚“丁未(公元604年8月13日),崩于大宝殿”,杨坚亡死真相遂成历史之谜。

标签: 杨广隋朝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隋炀帝最宠爱的南阳公主为出家为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炀帝,南阳公主

    大隋缩影:南阳公主,半生繁华,一世落寞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隋朝,那还真是件难事。隋朝和秦朝一样,持续时间虽短暂却极具影响力。它就如烟花绽放,刹那芳华,给后人留下永恒的思索。如果要找类似的例子,而这个例子又一定是个人的话,我想南阳公主是最合适的。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最宠,半生繁华,但隋朝灭亡后,却如花一般迅

  • 揭秘:隋炀帝做了一件什么事影响了中国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炀帝,中国,历史

    都说隋炀帝如何如何的凶残,荒淫无道,还是大色魔,从民间选一大批美女入宫,夜夜笙歌寻欢作乐。总之就是一代大暴君、大昏君。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知识分子,但没有出息,杨广就是这样的人。杨广打仗应该是很厉害的,灭陈朝抓住陈后主就是他,后来又平定江南叛乱,北上击败进犯的突厥人等等,

  • 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杨广

    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不是念念不忘天下大乱。至于老百姓,更是做梦都巴望着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谁不知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道理。然而,由于皇帝们对乱源的生成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治乱观,

  • 隋炀帝曾率百万大军远征 最后躲在宫里声色犬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炀帝皇后萧氏继王薄之后,又出现三支起义军。其中主力之一杜伏威、辅公佑所领导的的江淮农民起义军日渐壮大,并屯兵六合;其他两支,李子通攻占海陵(江苏泰州),左才相占领淮北。对江都形成三面包围。杨广随即派陈棱率八千警卫精兵“暗杀”杜伏威,不料反被歼灭,江淮起义军又迅速攻下高邮、历阳两城,杜伏威自称总管,

  • 揭秘:唐太宗曾欲做何事 被认为“连隋炀帝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隋炀帝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过人还真喜欢比较,同学之间会比较,某某升官发财了,某某下海成了土豪了,某某娶了个温柔漂亮的妻子等等;同事之间也会比较,比较工资待遇,比较升官的快慢等。于是有人说:“人的烦恼,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想想也还真是,这年头,谁不比较呢?有比较,才会有计较!在南北朝时期,南燕

  • 最终令隋炀帝亡国丧命的小小缺点:讲面子讲上了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皇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绝对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隋炀帝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公元610年,也就是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27个小国的国君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隋炀帝西巡时,曾经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

  • 隋文帝杨坚长什么样?为何说隋炀帝相貌异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杨坚,隋朝

    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二、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纹形似“王”字;五、上身长,下身短。他这个长相,生

  • 隋炀帝杨广第一次下江南就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京杭大运河

    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宽广,水上交通运输业自古就很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开始开凿运河,勾连水路。隋炀帝继位之后,一直梦想着建立丰功伟业,垂名青史,所以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在前代开凿的运河基础之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主持开凿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是在下江南时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江南

    史书上记载隋炀帝曾三巡江南,可这第三次却是有去无回。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是在大业十二年(616)三月。在离宫之前,他曾赋诗一首“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可见江南是让隋炀帝魂牵梦萦一生的地方。即便当时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政局也动荡不安,却仍然无法阻止隋炀帝对江南的向往。据史书记

  •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只剩2700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兵马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