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爱情故事之一:诗人崔护与绛娘最后在一起了吗?

古代爱情故事之一:诗人崔护与绛娘最后在一起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00 更新时间:2023/12/5 20:19:48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崔护的代表作《题都城南庄》,它在中国古代学史上脍炙人口,声名赫赫。桃花依旧,物是人非,人生如梦,恍然春归。它不知让多少人萌发万千感慨,亦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才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崔护,唐朝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据传出身名门世家,风流倜傥(清人世贞《艳异编》说是“姿质甚美,少而孤洁寡合”),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0年)赶会士,终进士登第,曾官至岭南节度使,相当于今之省级军区司令、公安厅长,仕途也还算不错。

但早在贞元初期,崔护赴京城长安应试进士未中,心中郁闷,书斋枯寂。那是暮春清明时节,他独自一人来到长安城南郊游踏青。野外春光烂漫,蜂歌蝶舞,桃红梨白菜黄,色彩绚丽似画;柳枝间黄莺穿梭、池塘中鸳鸯戏水,处处竹篱茅舍、小桥流水。崔护赏心悦目,好不惬意,落第之愁一时尽消。

春阳明媚,天气暖和,崔护口渴讨水,来到一户黄墙白扉的农家茅舍前,见花木丛萃,寂若无人。他好不容易叫开门,遇一及笈妙龄女子独立于院内桃树下。桃花盛开,映衬女子,娇艳妩媚,光彩照人。崔护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分不清是桃花映人面还是人面映桃花,不由目注神驰,心旌摇动。

他几番与之问讯,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含含糊糊、疯疯癫癫尽说些傻话。女子既不嗔怪也不答腔,不胜娇羞,含情脉脉,面对风度翩翩的俊俏书生,不由心头怦怦如小鹿乱撞,“目注者久之”;临别时虽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意,却因淑女矜持,始终没有开口倾诉衷情。两人都是情窦初开,心思微妙,只得怏怏各顾。“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回城后,少女倩影每每萦绕心怀,崔护不时出神遐想,怅然若失。

光阴倏忽,转眼一年过后,又是清明时节,崔护再度进京求取功名。因思念之情难以抑制,他又专程来到了长安城南。依然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依然是原野锦绣,阡陌纵横;依然是那黄墙白扉的茅舍。春光和煦,百花争艳,园中如故。崔护雀跃而至,可物是人非,门锁萧然,久无反应,女子已不知去,空一树桃花凝情含笑,红靥露欢,芳容如醉,仿佛去年那位村姑的俊俏脸蛋。

抚今忆昔,往事历历,诗人心中不禁怅惘悲伤。真情实感,于事及情,因而思如泉涌,他在园墙上一口气挥笔写下了这篇千古流传之诗作。人面桃花,去年今日;物是人非,景相同而人不见。同一景色,两次境遇,因人面不同、心境不同而截然迥异。于不经意中偶然遇到美好事物,又在不知不觉中离人远去;再回首时,它已随风而逝,空留下回忆和遗憾。

美好事物因失去而愈显珍贵,美丽故事浓缩成一首梦幻诗篇。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竟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全诗因情即兴,自然浑成,虽然是大白话,简单的句子,却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山泉,清澈醇美而又起伏跌宕,回味不尽。人面桃花千年吟咏,令人断魂长安城南!

标签: 古代爱情故事

更多文章

  • 唐诗行经华阴如何鉴赏,崔颢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

  •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

  •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

  • 《新唐书·冯盎传》原文翻译,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盎传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

  • 冯盎放弃称王放弃江山,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盎,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冯盎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岭南,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在今天,这里是人口密集、商贸发达、人文荟萃之地,然而在隋唐以前,却是人人望而生畏的化外之地,甚至有不毛之地之称。岭南与中原有着崇山峻岭的阻隔,同时又有中原人难以

  • 唐代诗人秦韬玉生平简介,诗作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代诗人秦韬玉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

  • 唐诗贫女如何鉴赏,秦韬玉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诗,贫女

    贫女,唐代秦韬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

  • 《送薛据之宋州》作者崔曙,原文翻译注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送薛据之宋州》

    《送薛据之宋州》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五排诗,作者是崔曙。送薛据之宋州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词句注释①媒:引荐的人。②嗟jiē:感叹。③失路:喻不得志。唐?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诗:“

  • 崔曙唐朝状元、诗人生平简介,写作特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

  • 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如何鉴赏,崔曙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代崔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