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如何鉴赏,崔曙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如何鉴赏,崔曙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3/12/7 8:37:16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代崔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更多文章

  • 《瀑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恰似把蓝天的顶部割开,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那泉水像一条裁好的白丝带,与太阳一起挂在秋天的晴空中。瀑 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释词⑴青冥:青天.⑵颠:顶部,⑶素:未染色的丝绸。解说那泉水像一条裁好的白丝带,与太阳一起挂在秋天的晴空中。诗人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

  • 《幼女词》唐诗人施肩吾,原文翻译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幼女词》

    《幼女词》是中唐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幼女词》正文: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名称】《幼女词》【年代】中唐【作者】施肩吾【体裁】五言古诗幼女词[唐] 施肩吾幼女(1)才六岁,未知巧与拙(2)。向夜(3)在堂前,学人拜新月(4)。注释(1)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2

  • 施肩吾唐朝状元生平简介,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施肩吾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 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

  • 羽林行 (鲍溶诗作)原文翻译,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羽林郎:禁军官名。汉置。掌宿卫侍从。乐府杂曲歌名。羽林行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1)。君王重年少,深纳开边利。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2)。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3)。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4)。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5)

  • 鲍溶诗作《鸣雁行》,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鸣雁行》是唐代大诗人鲍溶的作品。此诗咏物寄情,描绘鸣雁失群憔悴霜雪,以胡雁的悲惨遭遇,比喻人生的坎坷,是以诗自寓身世。全诗意境苍凉、开阔、深远,既描绘了胡雁一生的艰辛命运,又展现其内心世界,刻画其往来于南北之间颠沛流离的苦痛,表达了古代文人的忧患心态。鸣雁行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1)。八

  • 中唐时期诗人鲍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人物生平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

  •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济源市

  •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写作起因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

  • 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卢仝(tóng)(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 《秋闺思二首》唐张仲素,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闺思二首》

    《秋闺思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张仲素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都是抒发思妇情怀的。第一首诗,诗人以深情而洗练的笔墨,表现了闺中思妇的幽怨;第二首诗,诗人用委婉的笔法,写出了思妇的忧虑和怨嗟。两首诗都写得回环曲折,深婉动人。秋闺思二首其一碧窗斜月蔼深晖⑴,愁听寒螀泪湿衣⑵。梦里分明见关塞⑶,不知何路向金微⑷。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