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3/12/6 20:49:09

长干行·君家处住,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也不象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更多文章

  •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

  • 《新唐书·冯盎传》原文翻译,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盎传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

  • 冯盎放弃称王放弃江山,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盎,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冯盎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岭南,也就是今天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在今天,这里是人口密集、商贸发达、人文荟萃之地,然而在隋唐以前,却是人人望而生畏的化外之地,甚至有不毛之地之称。岭南与中原有着崇山峻岭的阻隔,同时又有中原人难以

  • 唐代诗人秦韬玉生平简介,诗作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代诗人秦韬玉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

  • 唐诗贫女如何鉴赏,秦韬玉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诗,贫女

    贫女,唐代秦韬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

  • 《送薛据之宋州》作者崔曙,原文翻译注释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送薛据之宋州》

    《送薛据之宋州》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五排诗,作者是崔曙。送薛据之宋州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词句注释①媒:引荐的人。②嗟jiē:感叹。③失路:喻不得志。唐?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诗:“

  • 崔曙唐朝状元、诗人生平简介,写作特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

  • 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如何鉴赏,崔曙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代崔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

  • 《瀑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恰似把蓝天的顶部割开,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那泉水像一条裁好的白丝带,与太阳一起挂在秋天的晴空中。瀑 布(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释词⑴青冥:青天.⑵颠:顶部,⑶素:未染色的丝绸。解说那泉水像一条裁好的白丝带,与太阳一起挂在秋天的晴空中。诗人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

  • 《幼女词》唐诗人施肩吾,原文翻译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幼女词》

    《幼女词》是中唐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幼女词》正文: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名称】《幼女词》【年代】中唐【作者】施肩吾【体裁】五言古诗幼女词[唐] 施肩吾幼女(1)才六岁,未知巧与拙(2)。向夜(3)在堂前,学人拜新月(4)。注释(1)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