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幼女词》唐诗人施肩吾,原文翻译鉴赏

《幼女词》唐诗人施肩吾,原文翻译鉴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1/25 11:36:01

《幼女词》是中唐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幼女词》正: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名称】《幼女词》

【年代】中唐

【作者】施肩吾

【体裁】五言古诗

幼女词

[唐] 施肩吾

幼女(1)才六岁,未知巧与拙(2)。

向夜(3)在堂前,学人拜新月(4)。

注释

(1)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

(2)未知:不知道

(3)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

(4)拜新月:古代习俗。

作品鉴赏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标签: 《幼女词》

更多文章

  • 施肩吾唐朝状元生平简介,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施肩吾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 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

  • 羽林行 (鲍溶诗作)原文翻译,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

    羽林郎:禁军官名。汉置。掌宿卫侍从。乐府杂曲歌名。羽林行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1)。君王重年少,深纳开边利。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2)。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3)。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4)。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5)

  • 鲍溶诗作《鸣雁行》,原文注释及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鸣雁行》是唐代大诗人鲍溶的作品。此诗咏物寄情,描绘鸣雁失群憔悴霜雪,以胡雁的悲惨遭遇,比喻人生的坎坷,是以诗自寓身世。全诗意境苍凉、开阔、深远,既描绘了胡雁一生的艰辛命运,又展现其内心世界,刻画其往来于南北之间颠沛流离的苦痛,表达了古代文人的忧患心态。鸣雁行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1)。八

  • 中唐时期诗人鲍溶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809)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人物生平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

  •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济源市

  •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写作起因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

  • 唐代诗人卢仝生平简介,对后世造成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

    卢仝(tóng)(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

  • 《秋闺思二首》唐张仲素,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闺思二首》

    《秋闺思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张仲素的组诗作品。这组诗都是抒发思妇情怀的。第一首诗,诗人以深情而洗练的笔墨,表现了闺中思妇的幽怨;第二首诗,诗人用委婉的笔法,写出了思妇的忧虑和怨嗟。两首诗都写得回环曲折,深婉动人。秋闺思二首其一碧窗斜月蔼深晖⑴,愁听寒螀泪湿衣⑵。梦里分明见关塞⑶,不知何路向金微⑷。其二

  • 张仲素诗歌《秋夜曲》,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夜曲》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月夜通宵听着滴水和虫鸣、看着天空中时时露出的月亮,因想到丈夫在外没有寒衣而求告上天不要降霜,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⑴,漫漫轻云露月光⑵。秋逼暗虫通夕响⑶,征衣未寄莫飞霜⑷。词句注释⑴丁丁:形容漏水的声音。漏:古代计时

  • 唐代诗人张仲素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张仲素(约769年~约819年),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