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是千古一帝吗 杨广最后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隋炀帝是千古一帝吗 杨广最后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4/1/23 21:36:3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炀帝杨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千年来,炀帝杨广一直都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他弑父、杀兄,臭名昭著。事实上,隋炀帝也是有为之主,并且大有作为。

公元604年,隋帝驾崩,经过一系列斗争,杨广战胜了废太子杨勇、汉杨谅等对手,继位登基,称隋炀帝。隋炀帝志远大,对自己的定位是千古一帝,所以他决定干一番大事业,那就是:开凿大运河,连通南北水系。

隋文帝在位期间,在疆域上尽管已经实现了天下统一,但是政治统一仍然是一个十分严峻任务。隋文帝去世后,这道难题便留给了隋炀帝来解决。所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迁都洛阳其实都是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而不断进行巡视是为了树立绝对权威,展示大隋风采,彻底征服内心并不服气的各个部落。

这条全长2500多公里的大运河,的确是一件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杰作,一条贯穿南北、贯古通今的文化纽带,一条造福后人利益万世的黄金水道;但是,对于隋朝百姓而言,“利在千秋”的南北大运河却是不折不扣的“弊在当代”,这条大运河的一切都建立在百万民工的累累白骨之上,开凿大运河所征调的数百万民工全都是无偿劳动,男丁不够就征发妇女充役。而且,各级官吏为了自己的政绩,不顾民工死活,调动一切手段迫使他们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导致了大量民工的死亡。

明朝于慎行说,隋炀帝“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矣!”隋炀帝的确是暴君,在位期间急于求成,不体恤国力和财力,但平心而论,他不是只顾个人享乐而无作为的昏君。他虽有种种暴政,但也有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标签: 隋朝隋炀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作出的贡献那么大 后人为什么还说杨广是一个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隋朝

    对隋炀帝贡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他因为突然发动袭击,为国家夺得了很大的疆域。而且他还修建大运河,把都城迁到了洛阳,把南北的水道打通,这些地方的沿岸因此受到了很多福利,这么多年依然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而且他还发展了考试制度,让出身不

  • 王薄竖起反隋的农民起义大旗 最后被刺客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隋唐

    王薄石像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月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是一首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的歌谣,大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伙子,喜欢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不愿意为昏君卖命,只好上山做了强盗。官军来了就和他们拼命吧,反正穷人已

  •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 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薄

    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城,因为远离江东,而使政令不通的问题;第二个是同期建设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终点,南至杭州,北达北京,可以在富裕的江南,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再进运河,或流向长兴城,或运往北方前线,既解决了粮食的运输问题,更可以将部

  •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末,王薄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独孤盛是谁?独孤盛的个人资料、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盛是谁

    独孤盛(?-618年),隋朝将领,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姓独孤。谥号武节。618年三月十一,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计划谋杀隋炀帝,裴虔通用司马德戡的部下替换各门的卫兵。裴虔通驱赶殿内宿卫出宫门,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军队为什么这样调动。裴虔通回答:“形势已如此,不关将军的事,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佞臣,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

  • 裴矩为何拍隋炀帝马屁却在唐太宗面前说真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

    在隋炀帝杨广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臣。这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历史的评价中,隋炀帝那可是排得上号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却是少有的明君、仁君。这一好一坏两个皇帝,怎么对裴矩的评价如此高度一致?隋炀帝喜欢裴矩,因为裴矩很懂他。一个眼色过去,不用说出来,裴矩就已经把事情办

  • 裴矩:隋唐时期著名外交家,一生历经了七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隋唐

    对裴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裴矩(548-627年),本名裴世矩,字弘大,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裴矩的主要工作经历。一、北齐时期北齐建立后,裴矩父亲裴讷之官至太子舍人,后受同僚诬

  • 隋唐名将史万岁之死:被冤杀于朝堂的隋末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万岁,隋朝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勣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

  • 隋朝史万岁单挑破敌 突厥听到他大名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史万岁,突厥

    说起隋朝名将,有名的就是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但有一人也不差,他就是开国四名将中的史万岁。名字就霸气,但行军打仗他更霸气。史万岁这个人,15岁就跟着父亲从军,熟读兵书,懂占卜之术,箭术精妙,马上功夫也好。他随军去打尉迟迥的时候,路上看到一群大雁飞过,史万岁对上司说:“看我射第三只雁。”语毕,拈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