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谁忽悠了齐宣王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谁忽悠了齐宣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76 更新时间:2024/1/5 2:07:52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滥竽充数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我还是先讲讲故事再讲讲到底是谁在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逃走了。

故事讲到这里,通讲故事的人会分析道: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这样的分析是对的然而我们还要考虑的是难道只有一个南郭先生是个充数的吗?齐宣王不是这样吗?他是真喜欢音乐还是喜欢热闹与排场吗?如果没有烂耳充听的齐宣王哪会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呢?没有昏庸的君主奸臣又哪会有一席之地呢!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提君王与大臣。我们把齐国当作一个公司,总裁要招聘员工,南郭来应聘,齐宣总裁一看这人仪表堂堂,又能说会到,写的简历有极其丰富,便任用了他。南郭时而恭维老总时而拉拢同事,随无真才识学却高官厚禄。老总裁死了新总裁上任,新总裁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明确每个职务的责、权、利,制定了相应考核计划,实行绩效工资,可怜的南郭先生只好辞职回家了。作为一个公司,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员工,老板不可能让每个人去勤奋学习,作为管理者要辨别人才、使用人才,让合适得人做合适的工作,指定严谨的考核制度,这样滥竽充数的人哪有机会充呢?!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在于滥竽充数的员工,更在于烂耳充听的领导啊!

标签: 滥竽充数主人公

更多文章

  • 韩非子之死:他的死与秦始皇 李斯 姚贾的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王,韩非,李斯,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攻韩。从长时段的历史看,这场局部战争只是数百年来大秦的统一意志伸张过程的一个微细的环节,并无特别之处。然而,由于它的特殊指向,使得它与思想史的进程紧密地关联起来。《史记·韩非传》云:“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 韩非子因何被杀:李斯的嫉妒亦或是秦王的多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非,李斯,秦始皇,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

  • 揭秘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神秘宰相:韩非子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李斯,秦国

    在大家的印象中,李斯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是秦国宰相。可实际上统一六国时期的宰相在史书中是一片空白,李斯是在嬴政去世后,才由廷尉变为宰相,廷尉:秦朝专门管理司法的部门,既然李斯曾立有那么大的功劳,为什么只是小小的九卿之一?秦始皇一直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秦国也一向以赏罚

  • 荀子为何能预测李斯能够位极人臣而又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子,李斯,秦朝

    秦朝宰相李斯是一代权术大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极大的智慧支持。尽管李斯陷害韩非死在监狱,但是他后来被赵高陷害而死的狱中。而他一生位极人臣,而又不的善终,其实早被他的老师荀子所预测。李斯一开始是一名小吏。衣食温饱没有大问题,但是他感悟了仓鼠厕鼠的区别在于平台。一个人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平台。所以断然辞

  • 著名思想家荀子简介:一个崇尚法治的儒家学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子,儒家,法治,

    中国古代的历史,自秦朝以来,基本就是儒家的发展史。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政策的实施,儒家开始正式作为封建帝国的官方哲学而流传于世。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提倡人治,靠圣哲、贤人的力量感化众生,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可就是这样一个提倡人治的学派,竟然诞生出一个提倡法治的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学

  • 中国古代怎么搞环保?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环保

    雾霾、沙尘……两会期间,环境保护绝对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实,环保是中国古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局)”便诞生于中国,那么古人是怎么搞环保的?世界上最早的 “环保治国”理念在古代早期,保护环境被提到政治高度。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一书中

  • 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申不害,韩国,七雄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

  • 申不害是谁?申不害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申不害,周朝

    申不害生平简介相韩之前申不害原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公元前354年(韩昭侯四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

  • 战国时期申不害是怎么死的?申不害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申不害,战国

    申不害是怎么死的?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变法,但最终变法失败,申不害也落个战死的下场。历史上的申不害又是怎么死的呢?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

  • 仲由简介:春秋时期孝子,是二十四孝中的“百里负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仲由,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仲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