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子为何能预测李斯能够位极人臣而又不得善终?

荀子为何能预测李斯能够位极人臣而又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26 更新时间:2024/2/12 2:57:45

秦朝宰相李斯是一代权术大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极大的智慧支持。尽管李斯陷害韩非死在监狱,但是他后来被赵高陷害而死的狱中。而他一生位极人臣,而又不的善终,其实早被他的老师荀子所预测。李斯一开始是一名小吏。衣食温饱没有大问题,但是他感悟了仓鼠厕鼠的区别在于平台。一个人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平台。所以断然辞职去找荀子学习帝王权术。荀子知道他的事情之后,问他的想法,李斯毫不掩饰的说出了自己的野心。于是荀子立即就断定李斯将是他最出名的学生,而且李斯将不的善终。为什么权术宗师荀子简单的谈话就能做出精准的预测呢?

我们从权术分析的角度认为:

1、李斯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想成就大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又知道从哪里开始,这个人就一定能够达到他想到的地方,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李斯不甘心在小吏的身份上度过一辈子,去寻更大的机会平台,这就是对自己未来有了明确的想法。

2、李斯有舍弃的果断性格,有所取舍,行动力。有明确目标的人很多,但是能够为自己目标舍弃现有生活方式,舍弃亲情,这并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李斯能够舍弃掉自己温饱生活,从新选择未知的职业生涯。这个很难做到。李斯做到了,说明李斯极端理智。

3、李斯知道权术是进阶的工具。李斯舍弃掉自己的小吏的职位,并没有贸然的跳槽而是选择去找荀子学习帝王之术。这说明,李斯的思维非常清晰,知道想在战国末年成就自己需要学的就是帝王术,而不是武术,不是儒术。李斯知道权术是最有效的工具。

4、李斯选择荀子知道关系网的重要性。李斯利用求学的关系去结识更多的人,让自己换一个更好的平台,有了荀子的徒弟的名片,有了贵族韩非同学的支持,荀子未来的路一下子有了更好的身份。

5、李斯不懂得隐藏自己。暴漏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懂得韬晦,无形中就会树敌很多,越是位阶高,就越是会有更多的风险。所以李斯在最后死在了赵高手里。我个人认为荀子就是通过上面的思维对李斯的人生简单的事件就分析出李斯能够成功,但不能善终。权术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预测。之所以权术能够预测,还是对人情练达的了解。

标签: 荀子李斯秦朝

更多文章

  • 著名思想家荀子简介:一个崇尚法治的儒家学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子,儒家,法治,

    中国古代的历史,自秦朝以来,基本就是儒家的发展史。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政策的实施,儒家开始正式作为封建帝国的官方哲学而流传于世。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提倡人治,靠圣哲、贤人的力量感化众生,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可就是这样一个提倡人治的学派,竟然诞生出一个提倡法治的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学

  • 中国古代怎么搞环保?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环保

    雾霾、沙尘……两会期间,环境保护绝对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实,环保是中国古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局)”便诞生于中国,那么古人是怎么搞环保的?世界上最早的 “环保治国”理念在古代早期,保护环境被提到政治高度。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一书中

  • 韩国位列战国七雄之列:最大功臣相国申不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申不害,韩国,七雄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

  • 申不害是谁?申不害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申不害,周朝

    申不害生平简介相韩之前申不害原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公元前354年(韩昭侯四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

  • 战国时期申不害是怎么死的?申不害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申不害,战国

    申不害是怎么死的?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变法,但最终变法失败,申不害也落个战死的下场。历史上的申不害又是怎么死的呢?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

  • 仲由简介:春秋时期孝子,是二十四孝中的“百里负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仲由,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仲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

  • 齐宣王为什么娶丑女钟无艳?钟无艳究竟有多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钟无艳,齐宣王,齐国,春秋战国

    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美好的事物,因为美的事物带给人美感,给人愉悦,而天下阅尽美色、美景之人,自然是一国之君了。史书上有记载的后妃们,大多都是名门出身,而且都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就算没有厚实的家底作支撑,至少也要有倾人城的姿色。偏偏历史上就有一个例外,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王后钟离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齐

  • 钟无艳好看吗?钟无艳是怎样获得齐宣王青睐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无艳,齐宣王,齐国,春秋战国

    有一部叫《钟无艳》的喜剧,里面钟无艳有一句台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听起来既哀怨又凄凉,而这句话讲的就是夏迎春和钟无艳两个女人,前一个其丑无比但是却有才华,后一个倾城倾国却没智慧。于是,齐宣王一旦有事,就会找钟无艳帮忙,而没事的时候,则去找夏迎春寻欢作乐,把钟无艳抛到了一边。“有事钟无艳,无

  • 齐宣王为何要娶四十多岁的丑女王后?钟无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丑女,齐宣王,战国

    战国时齐宣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齐国得以大治。他的这一做法还造成了一个破天荒的结果:将一个丑女迎入后宫做了王后,此丑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无盐女钟离春。要知道,在京剧舞台上,钟离春是以半旦半净(就是花脸)的形象出现的,其丑可想而知。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即丑娘娘。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最早提出了社会舆论监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子产,舆论监督,郑国,

    作为改革家的子产对中国历史独特的贡献,就是他以罕见的魄力和胸怀,支持社会舆论监督,不干涉社会舆论对朝廷的批评。在野蛮残暴的春秋时期,仅此一例,千古流芳。郑国人有个习惯,父老乡亲们常常到乡镇里的学校扎堆聊天,议论国家大事,就像北京“的哥”开出租车喜欢和乘客议论国家大事一样。北京“的哥”是在小车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