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宣王为什么娶丑女钟无艳?钟无艳究竟有多丑

齐宣王为什么娶丑女钟无艳?钟无艳究竟有多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4/1/5 8:47:39

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美好的事物,因为美的事物带给人美感,给人愉悦,而天下阅尽美色、美景之人,自然是一国之君了。史书上有记载的后妃们,大多都是名门出身,而且都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就算没有厚实的家底作支撑,至少也要有倾人城的姿色。偏偏历史上就有一个例外,战国时期齐宣的王后钟离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齐宣王的王后叫做钟无盐,她战国时期是齐国无盐人,因此称其为钟无盐,后世戏剧里又将钟无盐叫做钟无盐,因为无艳和无盐谐音,无艳即丝毫没有艳丽姿色的意思,很贴近人物,钟无艳这个名字便流传下来了。

《诗经》里有很多描写美女的句子,“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多一分太长,少一分太短,美人如玉应该出此。美人应该有“清水出芙蓉”的姿色,应该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风华绝代的女子来都是人们称颂和仰慕的对象,钟无艳吸引人的不止是她的外貌,还有她的头脑。她称为众人瞩目的原因,并非是美得惊为天人,而是丑得无以伦比。

很奇怪像钟无艳这样的丑女,为什么能够进入皇宫?齐宣王哪根筋不对,娶了这么丑的一个女人?更令人惊讶的是,她后来还光荣地被西汉刘向编进了《列女传》中,成为了那个时候的十大杰出女青年。名垂千古,她的成功实在是令人惊讶。

齐宣王娶丑女钟无艳并非一时兴起,娶一个其丑无比的女人是需要勇气的,单身四十多年,到底有多丑?书上记载:“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可以自行脑补下钟无艳的外貌,绝对不是个美女。

即使不是美女,钟离春有的是勇气和骄傲的资本,她有头脑,丑陋的外表下拥有着忧心天下的心,且胸怀大志,为拯救国家,不顾个人安危,来到了国都临淄。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齐国虽然是个大国,但是齐国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齐国若不求变革,一定会被强大的秦国,或是强楚等诸侯国所取代,而且战国时期的思想特别繁多,那个时候是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至于别人采纳不采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钟无艳也是一个敢于直言自己想法的人。

她赶到临淄求见齐宣王,一见面就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齐宣王见到钟无艳直接吓到了,他还没见过这么丑的女人,本想敷衍几句,钟无艳却先开口,“大王这样很危险啊!”齐宣王觉得很奇怪,便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愿闻其详。”

钟无艳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大王见我陈述时,不时举目、张口、挥手、拍腿,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大王,在帮助大王您啊!我这举目,是替大王观察各国形势;张口,是多向大王陈述劝谏之言;挥手,为大王赶走阿谀奉承的小人;拍腿,是要帮助大王拆毁绯优、宫掖。”

齐宣王听闻之后,十分惊讶于钟无艳的政治眼光和头脑,他立刻将钟无艳留在了身边,将她封为皇后,钟无艳在齐国帮助齐宣王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在齐国和钟无艳的努力下,齐国国势蒸蒸日上。

标签: 钟无艳齐宣王齐国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钟无艳好看吗?钟无艳是怎样获得齐宣王青睐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无艳,齐宣王,齐国,春秋战国

    有一部叫《钟无艳》的喜剧,里面钟无艳有一句台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听起来既哀怨又凄凉,而这句话讲的就是夏迎春和钟无艳两个女人,前一个其丑无比但是却有才华,后一个倾城倾国却没智慧。于是,齐宣王一旦有事,就会找钟无艳帮忙,而没事的时候,则去找夏迎春寻欢作乐,把钟无艳抛到了一边。“有事钟无艳,无

  • 齐宣王为何要娶四十多岁的丑女王后?钟无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丑女,齐宣王,战国

    战国时齐宣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齐国得以大治。他的这一做法还造成了一个破天荒的结果:将一个丑女迎入后宫做了王后,此丑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无盐女钟离春。要知道,在京剧舞台上,钟离春是以半旦半净(就是花脸)的形象出现的,其丑可想而知。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即丑娘娘。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最早提出了社会舆论监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子产,舆论监督,郑国,

    作为改革家的子产对中国历史独特的贡献,就是他以罕见的魄力和胸怀,支持社会舆论监督,不干涉社会舆论对朝廷的批评。在野蛮残暴的春秋时期,仅此一例,千古流芳。郑国人有个习惯,父老乡亲们常常到乡镇里的学校扎堆聊天,议论国家大事,就像北京“的哥”开出租车喜欢和乘客议论国家大事一样。北京“的哥”是在小车里议论,

  • 子产改革:改革军赋制度 增加税收 复兴了郑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子产,改革,郑国,

    子产知道,因循守旧的郑国,如果不经一番革新,万难应付危局。在改革中,子产不回避争议,不压制争议,也不怕争议。他认为改革就是要迎着争议往前走。比如他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以增强郑国自卫能力,就遭到一些人的咒骂。有人说:“子产的老爹就死在路上,他又要做蝎子尾巴了!”子产还主持全国农业普查,整

  • 子产铸刑鼎:历史上第一次将法律面向民众公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子产,铸刑鼎,法律,

    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隐蔽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

  • 曾子换席讲的是什么?孔子为何选曾子接自己的衣钵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颜回,孔子,孟子,曾子

    曾子师孔子的学生之一,入学时间并不长,资历不是最老的,才学是中上等。但是孔子死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亲孙子子思,而是将门下包括子思全部托付给了年轻的曾子,这是为什么呢?颜回毫无疑问是孔子的接班人,论语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在论政篇章里面提到,颜回的悟性非常高,而且人又公正谦虚,对长者恭敬;凡事

  • 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曾子,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孔子在家里和学生论道,这时候有听见有客人上门拜访,于是孔子让学生赶紧回避,然后起身迎接。门刚一打开,一位穿着长衫高帽的男子走了进来,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孔子面前给孔子弯腰敬礼,双腿并拢,作揖道:“学生来请先生大安,有问题向您求教。”孔子忙回礼让客人座下。这个男的道谢之后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的垫子

  • 曾子轶事:因为不会锄草而被自己的父亲打晕在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曾子,曾参,儒家,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县)人,从十六岁起师从于孔子。在孔老师那里学习期间,曾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到自己家里看望一下自己的父亲(母亲早逝),以尽自己的孝心。有一天,曾子再次请假回家。刚一入门,他就看到自己的老父亲正在院子里给他那几棵心爱的瓜苗除草呢。于是,天生孝顺的曾子同学便

  • 俞伯牙与钟子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俞伯牙与钟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

  • 精通琴艺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摔的是什么乐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俞伯牙,钟子期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