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介书生的萧铣成群雄之一,董景珍为啥反叛?

一介书生的萧铣成群雄之一,董景珍为啥反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10 12:19:04

萧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江南形势大转变,开始于武德三年(620年)的十一月。

历史上稍有成就的农民起义军,似乎许多都摆脱不了内讧的死局,如李密翟让的内讧,太平天国内讧。

实际上,内讧最基本的起因,就是领导人性格的问题。

李密杀翟让,因李密性格多疑;石达开出走,也是因洪秀全的猜忌。

萧铣也一样,此人性格狭隘,爱猜忌。既想让大家替自己打天下,又怕给了部下人马和权利后,部下反过来打自己。

他起家原本就是岳阳的那些低级军官把他捧起来的,称帝建立梁国后,尽管一一给他们封了王,但这些人自恃功高而恣意骄横,令萧铣胆战心惊的是这些人特爱杀人,杀杀人,跳跳舞,挥刀的时候眼都不眨下。

作为一介书生的萧铣,以前穷的时候替人抄书写字。现在好不容易发达了,却非常害怕有朝一日无法控制这些部下,于是他颁布了一条命令:裁军。

又不是和平年代,况且四周还有林世弘、沈法兴,现在还有李孝恭的大唐兵马,现在裁军,无疑等于自杀,再傻的人,也清楚萧铣是想夺兵权了。

第一个不满的是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于是策划准备反叛,结果事情泄露,萧铣斩了董景珍的弟弟。

他弟弟死的时候,董景珍正在湖南长沙,且手握重兵。

萧铣担心董景珍也谋反,于是马上十万火急派人飞马去湖南长沙,赦免董景珍。

按说,事情该结了。

但萧铣却画蛇添足,又派人去给董景珍下了第二道诏书。

第一道诏书,董景珍很感激;

第二道诏书,董景珍很害怕。

因为这第二道诏书是命令董景珍立即动身前往首都江陵,觐见萧铣。

同月初五,董景珍率领大军,以湖南长沙投降了唐朝,负责接纳工作的是许绍。

董景珍的反叛让萧铣十分恼火,更令他寝食难安的是,许绍收编了董景珍的兵马后,开始主动袭击自己。

当时,宜昌作为唐朝边境地区,是王世充的郑国和萧铣的梁国交界。只要是一抓获了越境的唐军民,王世充 、萧铣就以非法入境罪砍头。

而许绍却和他们反着干:只要抓获了王世充 、萧铣的军民,却给钱给粮,而后送到移民局,后派人护送到边境,让他们回家。

这样一来,由于许绍的做法深得人心,自此王世充 、萧铣的散兵游勇再也不非法入境了。在许绍的治理下,宜昌民众安定团结,社会经济欣欣向荣。

标签: 董景珍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李靖降唐后的第一战,直接杀了萧铣的东平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才去长安正式上朝,这时才算是他真正地投降了唐朝。上朝以后,以前杜伏威在淮南的一切都将划归于李渊的集团,特别是财务,杜伏威出差想报销,那都得李渊签字了才算数。因此,“上朝归降”就相当于吞并了你,你才真正是

  • 宋词之贺圣朝·留别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词,贺圣朝·留别

    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开篇写作者

  • 解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的史思明称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安史之乱,安禄山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李光弼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 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 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 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

  • 解析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 对史思明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有什么联系呢?史思明703年出生,宁夷州人,居住在营州柳城。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安禄山,703年,营州人,他的职位是军阀,后成为叛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是同乡人。史思明像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

  •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是被儿子谋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

  • 安史之乱秘闻:唐肃宗欲想密除史思明被识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迫使唐朝逐渐式微,为日后消亡埋下伏笔。今天,小编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史之乱中,不太引人瞩目的史思明。关于安史之乱,我们一般对安禄山了解的比较多,知道其阴险狡诈,凶狠残忍,还知道他是个二三百斤的大胖子。但是关于史思明,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史思明其实原来并不姓史,而是姓阿史那,名干,是阔面碧眼的突

  • 史思明有几个儿子?他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首领之一,他和安禄山一起发动了这场叛变。安史之乱使唐朝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一向繁盛的局面也逐渐消失。史思明是突厥人,会六蕃语,和安禄山是从小长到大的玩伴,一直跟随在安禄山左右,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一。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后

  •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二号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史思明

    还不知道:史思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时期有名的重大兵变事件,这场兵变的发生,直接将唐朝从兴盛转到了衰亡,兵变平息之后,唐朝的经济渐渐的下滑,到了后来唐朝和周朝各占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个藩王分封,变成了一个

  • 安史之乱的中,安禄山集团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安史之乱的中,安禄山集团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是什么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时期有名的重大兵变事件,这场兵变的发生,直接将唐朝从兴盛转到了衰亡,兵变平息之后,唐朝的经济渐渐的下滑,到了后来唐朝和周朝各占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个藩王分封,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