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靖降唐后的第一战,直接杀了萧铣的东平王

揭秘李靖降唐后的第一战,直接杀了萧铣的东平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10 12:19:37

李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才去长安正式上朝,这时才算是他真正地投降了唐朝。

上朝以后,以前杜伏威在淮南的一切都将划归于李渊的集团,特别是财务,杜伏威出差想报销,那都得李渊签字了才算数。

因此,“上朝归降”就相当于吞并了你,你才真正是部下了。

赶跑陈棱和杜伏威后,李子通清净了,于是这个月他登基建立吴国,改国号为“明政”,任丹阳的强盗头子乐伯通为宰相,乐伯通没什么才能,但有一万多兵马。

李孝恭能在巴蜀能舒服快活,主要是一因为他仁德,二是因为当时巴蜀人民很安逸,很多都潜心向佛,佛讲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还起兵作乱?

三是,即使有点暴乱,也用不着李孝恭亲自出马。

如619年的十月,巴地集州(四川省南江县和通江、旺苍二县部分地区)的獠人暴乱,獠人当时是巴蜀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一叛乱,李渊就命令唐左武侯大将军庞玉前往征讨,至于李孝恭,你就继续呆着吧,别急,有你出征的日子。

李渊进封庞玉为梁州总管,庞玉带着军队跑到集州一看,这战没法打。因为你打不着他,獠人都躲藏在深山高林的险要地段,凭险固守,而且獠人天生就是捕猎射箭高手,你一靠近他,死了都不知道谁射的。

庞玉无法前进一步,瞎忙活了一段时间,粮食也吃没了。当时靠近边境的熟獠和獠民是乡亲,就劝庞玉说你还是打哪来回哪去吧。庞玉偏不,而且故意放出风来,说马上就是秋收季节了,所有地里的谷子都被部队征用了,百姓不得擅自收割,除非叛乱被平定了。

獠民百姓一听,大为恐慌,如果唐朝大军不走,那咱们不都得活活饿死啊?

所以没等庞玉动手,獠民就斩了叛军的老大,然后提着人头投降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战争教父李靖降唐后的第一战,这一战虽然不算什么大战,但也令李靖一战成名,连李孝恭也刮目相看。

几个月后,也就是武德三年(620年)的二月,开州(重庆开县)的蛮子首领冉肇则叛乱。

冉肇则和獠人不同,獠人是野蛮,完全就为了抢东西,但冉肇则是文化人,有计谋有策略,也有目标,而且不单是抢东西,他还抢地抢城抢人,声势十分浩大。

李孝恭不高兴了,在巴蜀之地刚过了两年多安逸舒坦的日子,就有人唯恐天下不乱了。

李孝恭:你要什么你说啊,何必抢人抢地,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呢?

冉肇则:你丫的天天有小酒喝,有漂亮MM相陪,我也想过这样的日子,你给吗?

李孝恭:你这不是明摆着要和我过不去吗?

冉肇则也懒得和李孝恭废话,因为在他们蛮子的眼里,谁拳头硬谁拳头大,那谁就是老大?李孝恭和他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

二月十八日,冉肇则在拿下了开州后,又攻陷了通州,然后杀出了巴蜀挺进江南。

三月,冉肇则进犯信州(即夔州)。

再这么闹下去,李孝恭没法向李渊交待了,于是亲率大军与冉肇则开战。

冉肇则,其实人马也就五千多而已,但是李孝恭却吃了败仗。

李孝恭很没面子,于是问计李靖。

李靖说,你给我八百人,我足以消灭冉肇则。

和李靖玩,冉肇则简直还是个刚入门的军事文盲。

李靖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叛军大营,一路上故意搞得烟尘四起,鼓声大作。

冉肇则还没整明白唐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脑袋就搬家了,他手下的五千蛮兵全放下武器投降。

李孝恭清扫战场,收复了开州和通州。

当时李孝恭驻兵信州时,萧铣的东平王就在附近扎营。李靖一干掉冉肇则,李孝恭就对萧铣的东平王发动了攻击,结果大胜,还干掉了萧铣的东平王。

这场叛乱虽然才折腾了一个多月,双方总的兵力也就万把人,但让李靖初次领军就崭露头角,也让李孝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军法知识,比如:“兵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标签: 李靖唐朝

更多文章

  • 宋词之贺圣朝·留别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词,贺圣朝·留别

    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开篇写作者

  • 解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的史思明称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安史之乱,安禄山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

  • 古代战争:“安史之乱”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李光弼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 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 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 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

  • 解析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 对史思明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史思明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有什么联系呢?史思明703年出生,宁夷州人,居住在营州柳城。是唐朝的军阀,后成为叛军。安禄山,703年,营州人,他的职位是军阀,后成为叛军。从这里可以看出,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是同乡人。史思明像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

  • 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是被儿子谋杀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出生于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史思明的样貌不扬,但是他懂六蕃语。他与安禄山为同乡人。史思明的职位是军阀、叛军的首领,他建立了燕国形成割据,是安史之乱祸首之一。史思明号称大圣燕王、燕帝,年号为应天、顺天。史思明是宁夷州人,原名叫阿史那,名崒干,因为有战功给,所以唐宣宗赐名为“

  • 安史之乱秘闻:唐肃宗欲想密除史思明被识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迫使唐朝逐渐式微,为日后消亡埋下伏笔。今天,小编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史之乱中,不太引人瞩目的史思明。关于安史之乱,我们一般对安禄山了解的比较多,知道其阴险狡诈,凶狠残忍,还知道他是个二三百斤的大胖子。但是关于史思明,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史思明其实原来并不姓史,而是姓阿史那,名干,是阔面碧眼的突

  • 史思明有几个儿子?他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首领之一,他和安禄山一起发动了这场叛变。安史之乱使唐朝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一向繁盛的局面也逐渐消失。史思明是突厥人,会六蕃语,和安禄山是从小长到大的玩伴,一直跟随在安禄山左右,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一。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后

  •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二号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史思明

    还不知道:史思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时期有名的重大兵变事件,这场兵变的发生,直接将唐朝从兴盛转到了衰亡,兵变平息之后,唐朝的经济渐渐的下滑,到了后来唐朝和周朝各占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个藩王分封,变成了一个

  • 安史之乱的中,安禄山集团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安史之乱的中,安禄山集团的二号人物,史思明是什么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时期有名的重大兵变事件,这场兵变的发生,直接将唐朝从兴盛转到了衰亡,兵变平息之后,唐朝的经济渐渐的下滑,到了后来唐朝和周朝各占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个藩王分封,变成了

  • 李光弼是什么出身?他是怎么“诱骗”史思明上千良驹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光弼,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光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孙子兵法·势篇》有言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凡是擅长作战的人,都会以正兵御敌,以奇兵制胜。善于用奇兵的人,其方法变化莫测,如江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在敌众我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