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弼是什么出身?他是怎么“诱骗”史思明上千良驹的?

李光弼是什么出身?他是怎么“诱骗”史思明上千良驹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3 更新时间:2024/1/17 0:15:5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光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孙子兵法·势篇》有言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凡是擅长作战的人,都会以正兵御敌,以奇兵制胜。善于用奇兵的人,其方法变化莫测,如江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在敌众我寡的时候,更能考验一个将领的智谋。以奇制胜、以少胜多,这正是唐将李光弼用兵打仗的特点之一。

李光弼出身契丹族,是安史之乱的平叛功臣,和大将郭子仪并驾齐驱。论出身,他和安禄山史思明一样算是异族“同乡”,但他们的为人处世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为人正义、足智多谋;后二者阴险狡诈、手段卑劣。对于史思明来讲,李光弼是他最大的克星,只要有李光弼在,史思明就没有赢过一次胜仗。

1、常山之战,李光弼出奇制胜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讨伐河北叛军。李光弼将目光锁定到了战略重地常山郡。李光弼先是守城不出,后亲率数千骑兵突袭制胜。随后,他又和郭子仪合兵,在嘉山大破史思明的部队,斩首4万敌军,河北十余郡纷纷归降。可惜因为玄宗的刚愎自用潼关失守,李光弼不得不撤军与唐肃宗汇合,此前取得的战绩也化为乌有。

2、太原之战,李光弼玩儿起了“地道战”

至德元年(756年),李光弼奉命率军5千驻守太原,史思明派10万大军猛攻太原。5千与1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下,太原却犹如堡垒一样坚不可摧。李光弼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开始,守军听闻叛军有10万,也都吓得魂飞魄散,不知如何是好。李光弼分析认为只能以守为攻,于是他命士兵铸造了很多砖块,只要有城墙被破坏,就第一时间赌上。太原城周围40公里,史思明笃定肯定有地方会有破绽,没想到李光弼治军严整,没有任何士兵出现披露,让他趁虚而入。

但光死守也不是办法,李光弼还采取了另一个高招,这就是挖地道,让敌军不知不觉就被“拖进”地底下。史思明的部队见到唐军变成了神出鬼没的“土行孙”,吓得阵脚大乱。这场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最后叛军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最终被李光弼的敢死队偷袭斩首7万。太原一战大胜,此战体现了李光弼优秀的军事才干。

3、河阳之战,李光弼施展“美马计”

李光弼的作战思维从来不受局限,不管是阳招阴招,他都照单全收。在河阳之战中,李光弼采用了“美马计”,气得史思明直跳脚。

早在玄宗时期,安禄山便作为养马官负责饲养唐朝的战马。战马在古代军事上的作用不用多说,犹如今天的飞机大炮一样,是用兵打仗的重要战略装备。安禄山借着养马的名义,私吞唐朝精锐马匹,到了安史之乱时,唐军战马的素质和安史叛军马匹的素质简直不是一个级别。

乾元二年(759年)八月,李光弼与史思明在河阳交战,史思明就命士兵挑出了一千多匹良驹,让他们每天牵着这些战马到黄河南岸的沙洲洗澡,以此炫耀燕军铁骑的战斗力。为了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史思明还特意交代一定要挑选膘肥体壮的公马。

唐军官兵看到史思明“炫富”,都恨得牙痒痒,但看着人家的公马也确实是羡慕嫉妒恨。但突然有一天,史思明的公马全被李光弼的一计没收了。李光弼让士兵在河对岸挑选了数百匹刚生下小马驹的母马,母马思念幼子开始鸣叫,可公马一听就都受不了了,纷纷“私奔”到河对岸跟着母马走了,气得史思明大骂不已。

河阳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了,被骗走战马的史思明同样被李光弼打得大败,而且其主要力量均被消灭于此战,李光弼率部众斩首1万余级,生擒8千余人,获马2千匹,军资、武器数以亿计,解除了京师长安的危机。

李光弼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光辉一笔,但与其功绩相比,更让人钦佩的是,李光弼不畏强权、时刻准备为国捐躯的精神。李光弼在作战时,始终把一把匕首藏于靴中,时刻准备与敌人拼杀到最后一刻。

标签: 李光弼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一物降一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光弼,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759年,史思明杀掉安庆绪,成为伪燕第三位皇帝,开始了安史之乱的下半部分。安禄山很强悍,独领三镇节度使,也是叛乱的发起者,但他身后的史思明才是叛军的核心力量,也是李唐朝廷最难缠的对手。宇宙万物,相生相克,不

  • 为什么安禄山的名气比史思明的大?史思明不也是主要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思明,唐朝

    你真的了解史思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想起安史之乱,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安禄山,至于另外一个主角史思明,人们提起的次数并不多。安禄山与史思明同样在755年起兵叛乱,两人也都在叛乱中自称皇帝,最后都是因为儿子谋权篡位所杀。甚至对比战绩,史思明打仗方面要更甚安禄山一筹。那为什么安

  • 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古诗《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年代:唐作者: 杜甫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作品赏析【注解】:原注: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唐书》:来之问,字延清,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公故居在偃师,故过之间旧庄。【朱注】本集:开元二十九年,

  • 仙宗十友之一的宋之问,在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之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初唐诗歌大咖宋之问的口碑历来很差,这是因为他做人太不讲究,基本上是谁有权有势就依附谁,哪怕是张易之、张昌宗这样的奸臣也无所谓,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一点,是没什么争议的,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加在他身上的有些劣迹,其实也有莫须有的嫌

  • 为什么说宋之问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你们知道宋之问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朝时期,国力强大,文化强盛,盛况空前,无论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内政安稳、对外开放,思想也是空前的开放,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篇、名流千古的诗人,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上居于首要地位,是孩子们最头疼之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称帝后,

  • 才气卓然的诗人宋之问,为何被称为文中败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宋之问

    唐朝诗人宋之问在后世名气不大,但在其生活的初唐时期却是盛名远播的大诗人,与沈佺期合称“沈宋”。他虽然才气卓然,但人品极其低下,是典型的文人中的败类。宋之问是山西汾阳人,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哥仨分别继承了父亲宋令文的三样绝活:二弟宋之悌勇力过人,三弟宋之逊精于书法,宋之问则继承了父亲的文采,写得一

  • 一生都在努力讨好武则天的宋之问,后来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有个叫宋令文的人,史书记载他:“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令文有三个儿子,他便将“三绝”倾囊相授给儿子们,每人继承一样。其中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老大宋之问。宋之问继承

  • 那位努力讨好武则天的诗人宋之问,骆宾王曾帮他改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以前的时候,有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宋之问,他曾经考上官了,当过员外郎,但是却因为很多的事情和意外很多次遭到了排挤,失去官职。后来有一次他又被贬了,在换地方的时候路过了途中经过江南那个地方,就到了当地很出名的一个寺庙去逛了逛。有一天

  • 骆宾王的结局是什么?宋之问在哪里巧遇骆宾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骆宾王,宋之问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宋之问的故事。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两句诗,可以把每一个游子弄得泪水盈盈。可惜,宋之问算得上是大唐第一品行不端正诗人。宋之问长得挺拔英俊,偏偏又文采绚烂。有个词语叫赋诗夺袍,就出自宋之问。宋之问与一帮文人在武则天面前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