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哥舒翰:长安城有名的公子哥,他最后结局如何?

哥舒翰:长安城有名的公子哥,他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54 更新时间:2024/3/16 10:50:3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哥舒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民族包容性极强的朝代,许多名将都是异族人士。这一情况到了唐玄宗时代更加明显,其首屈一指的番将就当属哥舒翰。

哥舒翰的先祖是突骑施部落的酋长,其父亲哥舒道元是安西都护将军,因而可以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官N代。这位大少爷从小就在长安街头打流混世,是个有名的公子哥儿。直到他四十多岁时父亲去世,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前半生有多荒唐。

因为长安县尉根本不买他的帐,而且对这个已经没了靠山的落魄公子相当不客气。又羞又怒的哥舒翰一气之下跑到了河西,发誓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长安。而他投靠的将军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这位节度使就是王忠嗣

在王忠嗣手下,哥舒翰身上的武将基因终于得到了表现。他和吐蕃人在苦拔海遭遇,以一人之力驰骋吐蕃三路大军而所向披靡,名震河西。随着他的战功的逐渐增长,哥舒翰已经升到了河西节度副使。只要慢慢熬资历,王忠嗣的位子迟早是他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件事却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

这就是石堡城事件。

石堡城,又称铁刃城,在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此城是唐军扼守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也是吐蕃进军河陇的必经门户。从高宗时代起,一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这里就是唐朝和吐蕃的必争之地。双方在此反复争夺,数度易手,用无数士兵的鲜血和尸骸,不断向世人证明着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最近易手的一回合是:开元十七年春,朔方节度使李祎以一场奇袭拿下石堡城,从此,唐军的旗帜在这里飘扬了将近十三年,至开元二十九年年底,重新被吐蕃攻占。

这几年来,玄宗无时不在想着夺回石堡城,无时不在想着如何报仇雪耻,彰显国威。到了天宝六年十月,玄宗终于下了一道诏书给王忠嗣,命他制订一个夺取石堡城的作战计划。在王忠嗣看来,石堡城固然重要,可是此城地势异常险峻,三面皆为断崖,唯有一条石径蜿蜒可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几年来,吐蕃不仅在此屯驻重兵,而且构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若要强攻,至少要牺牲数万唐军将士的生命,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王忠嗣上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在石堡城后方的积石山一线构筑防御纵深,阻止吐蕃军队向东挺进,然后再厉兵秣马,静待反攻时机。

奏疏呈上,玄宗大为不快。行,你不打,朕自然会叫别人打,总而言之一句话——石堡城非打不可!当时,有一个叫董延光的将领贪功心切,遂自告奋勇要求出战。玄宗大喜,立刻将任务交给了他。但后来,董延光未能如期攻克石堡城,便把责任推卸到了王忠嗣身上,向玄宗告状,说王忠嗣阻挠他的军事行动,才导致任务失败。

就在这个时候,李林甫不失时机地出手了。王忠嗣下狱。

当王忠嗣被下狱后,哥舒翰毅然决定前往营救。其部下请求他多带点钱去打点,哥舒翰慨然道:“我要是能救回大帅,一分不带也救得回来;我要是救不回来,把河西搬空了也没用啊!”

哥舒翰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回王忠嗣受难虽然是李林甫坑的,但真正想收拾他的却是李隆基,哪里又有给皇帝送礼的道理呢?打定这个主意后,当他见到皇帝时,他便跪下放声痛哭,表示愿意以自己的全部官爵来换王忠嗣一条命。

李隆基很感动,再加上自己和王忠嗣间本来感情就深,因此便饶了王忠嗣。但是哥舒翰也被迫同意了皇帝的一项附加条件,那就是必须拿下石堡城。

天宝八年,哥舒翰率领十万大军围攻仅有千余吐蕃人驻守的石堡城,一连数天伤亡惨重,但是石堡城却依然岿然不动。被逼急了的哥舒翰要杀副将立威,这才让手下人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拿下了石堡。据说,石堡城破的那一天,整座城市都被唐军的鲜血给染红了。

尽管留下森森白骨,但哥舒翰还是获得了玄宗朝廷丰厚的赏赐。拿下石堡给他带来的是无尽的爵禄和财富,而愈加奋勇的哥舒翰更加加紧了收拾吐蕃人的步伐。在他的努力下,黄河九曲重新回到了唐朝的怀抱,他也因此成为了唐代第二位胡人郡王。

每一个第二都想把第一搞下去,哥舒翰也不例外,更何况那第一位胡人郡王就是安禄山。哥舒翰一方面是出于对安禄山功名的忌恨,另一方面也是看出了其包藏着的狼子野心。身为郡王的他并不让着安禄山,倒是经常和安禄山对着干。

皇帝知道这二位番将关系不和,有意调和他们。有一次他俩一起进京,皇帝便让高力士做东请客,请这两位大将吃饭。席上高力士端出一盆新鲜的鹿血肠,说是天子亲手打的,御赐给两位将军食用,颇有些歃血为盟结义兄弟的意味在里面。

安禄山也想趁机拉拢一把哥舒翰,便拍拍哥舒翰的肩膀笑着说:“我爹是胡人,娘是突厥人;令尊大人是突厥人,令堂是胡人。咱俩混血都混的这么统一,怎么能不搞好关系那?”

安禄山只是个胡人的平民,可哥舒翰不一样。他父亲是边将母亲是于阗公主,拿他和安禄山这么比那简直就是在侮辱他。哥舒翰便冷笑着讥讽道:“古人说狐对着洞口叫是不祥之兆,我把这茬给忘了。今天老兄这么抬爱我,我不能不给你面子啊!”

安禄山和哥舒翰虽然都是混血,但是在民族成分上并不一样。安禄山是胡人,而哥舒翰是突厥人。哥舒翰是摆明了骂安禄山是狐狸,安禄山当然不会听不出来。借着酒劲他一拍桌子:“你个突厥小儿好大的胆子!”哥舒翰也立刻要发作,多亏了高力士在中间打圆场才没让这俩人当场掐架。

哥舒翰是盛唐年间大器晚成的一位名将,其家族优秀的军事基因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哥舒翰到底是公子哥出身,尽管在军中他还比较能克勤克俭,但当他离开军营后,声色犬马就重新占据了他的人生。这些东西将和安禄山一起,摧毁他的精神和肉体的健康。

标签: 哥舒翰唐朝

更多文章

  • 哥舒翰是什么人?他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朝战神哥舒翰为何晚节不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提起唐朝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靖、薛仁贵等等。其实和这些人比起来,哥舒翰也算得上战神:重创吐蕃、营救主帅、攻屠石堡……战斗力这么强,跟他的出身有关。哥舒翰出生于游牧部族突骑施的一个部落,母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最后为何输得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哥舒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幽州起兵反唐。叛军势如破竹,唐军节节败退,东都洛阳很快被叛军攻陷。急于平叛的唐玄宗听信谗言,阵前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并强令长安养病的哥舒翰出山。结果,哥舒翰中了叛军埋伏

  • 一代名将哥舒翰,战败被俘之后为何向叛军请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哥舒翰

    大唐名将哥舒翰是突厥人,出身豪门,为人侠义,酷爱醇酒美人,一生征战无数,其中有两次战役于国于他都意义重大,一次是攻取石堡城,一次是守卫潼关天险,战役胜负影响大唐国运,也左右了哥舒翰的人生命运,可谓“一堡之下铺就尸山血海,一关失守沦为大唐罪人。”大唐名将哥舒翰攻下最难攻的石堡城。石堡城位于今天青海省湟

  • 哥舒翰为什么胡输给安禄山?是真的打不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哥舒翰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唐代将领中,素有“西有哥舒翰,东有安禄山”之说,好比金庸笔下的南慕容与北乔峰。然而,一旦真较量起来,必然会决出个高地上下,不幸的是,输的是哥舒翰,丢的是潼关。哥舒翰兵败潼关,不仅令自己晚节不保,还使长安顿失门户,吓得唐玄宗连夜出逃。在

  • 唐朝战功赫赫的名将哥舒翰,为什么会输给安禄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他是唐朝战功赫赫的名将,为何会输给安禄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哥舒翰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在西北多次打败吐蕃的军队,并且还夺取了吐蕃的军事要地石堡城,哥舒翰本人也因功被封为河西节度使、西平郡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唐军失利的情况下,唐玄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

  • 唐玄宗为什么要干预安史之乱,致使哥舒翰战败?真的是他不明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玄宗,唐朝

    说到唐玄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唐朝天宝年间爆发的安史之乱将唐王朝拖向了衰败的深渊,原本安禄山所辖叛军虽然军势强盛,但实则难以持久,只要他留在河北的根基受损,败亡就是时间问题,可是大家都知道的,唐玄宗强行让哥舒翰强行兵出潼关,最终在灵宝之战中大败亏输,让唐王朝失去了防御长安的屏障,动摇了国本。个人觉得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什么要迫使哥舒翰出战?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玄宗,唐朝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什么要迫使哥舒翰出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军队镇守潼关,本来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可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就是,唐玄宗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错了,非要强迫哥舒翰出城和安史叛军野战。事实上,唐玄宗并没有搭错弦

  • 大唐名将哥舒翰为什么会向安禄山跪地投降?一世英名晚节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大唐名将哥舒翰为什么会向安禄山跪地投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大唐盛世不仅有着华丽的外衣,同样有着一批批守护边关的将士,他们愿意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诸如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李光弼等等,在这其中有一位名将叫哥舒翰的,一生戎马生涯,也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征讨吐蕃的战役

  • 哥舒翰既然已经看破了 安禄山的计谋,为什么还能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哥舒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哥舒翰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如果不是最终去守潼关,败给安禄山丢掉一世英名。那么,把哥舒翰列入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系列中,也不为过。在守潼关之前,哥舒翰也算得上是唐朝的常胜将军。在他守边关的时候,当时边境的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民歌:

  •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唐天宝十四(755)载冬,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隆隆的战鼓声响彻了承平日久的中原大地,安禄山十五万渔阳突骑千里奔袭,将唐军那么一点丝毫无力的抵抗碾得粉碎,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兵锋直指帝都长安。还好,名将哥舒翰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