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什么要迫使哥舒翰出战?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什么要迫使哥舒翰出战?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54 更新时间:2024/3/18 17:06:02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什么要迫使哥舒翰出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军队镇守潼关,本来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可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就是,唐玄宗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错了,非要强迫哥舒翰出城和安史叛军野战。

事实上,唐玄宗并没有搭错弦,他强令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主动出击,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哥舒翰消极避战,不过这也可以解释为军事需要。

但第二个原因就诛心了:哥舒翰的部下居然密谋兵谏,要求撤换宰相杨国忠

唐玄宗觉得这支军队有点不知好歹,于是命自己的心腹率领一军前去“协助”哥舒翰,其实就是监视他。

哥舒翰倒也干脆,立刻把唐玄宗的亲信给宰了,然后上书告状。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哥舒翰这事做得太过分了。从来都是政府指挥枪杆子,你现在想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要造反?

未经中央政府授权,就用武力兼并中央政府的直属军队,根本不用上纲上线,它也是无可非议的造反行为啊。

不要说皇权时代,就是在民权时代,一个军事统帅敢架着高大上的理由干这种事,他肯定也是想造反的。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下令让哥舒翰率潼关守军出战。

虽然在这种背景下,让潼关守军出战多少有点吉凶难卜的意思,但到此为止,唐玄宗好像也只能用这一招了。

因为哥舒翰这支军队的政治可靠性与叛军就差一线之隔,再让他们驻扎在帝国都城附近,恐怕随时会惹出大乱子。

后来到了唐德宗时代,关东地区发生叛乱,唐德宗调西北军区平叛,结果呢?西北军因为对政府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立刻聚众叛乱,这种危机,对大唐帝国那可是标准的心腹大患。

大家不要忘记,安禄山是从关东地区起兵,而关东地区出现叛乱,即使想要威胁大唐中央政府,也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和相对较长的时间。

但如果是在长安城附近发起叛乱,那分分钟都有可能威胁大唐中央政府。

所以,突然听到负责平叛的西北军叛乱,唐德宗当时就率众逃离了长安城。逃离长安城后,被西北叛军困在一座孤城(奉天城)内四十多天,如果不是有高级将领率军及时救援,唐德宗恐怕就要命丧于此。

上发泾原诸道兵救襄城。冬,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军士冒雨,寒甚,多携子弟而来,冀得厚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丁未,发至水,诏京兆尹王翊犒师,惟粝食菜;众怒,蹴而覆之,因扬言曰:“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乃擐甲张旗鼓噪,还趣京城。

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贼已斩关而入,上乃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门出,王贵妃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

没过多久,此前救援唐德宗的高级将领,也因为对唐德宗不满意,又以唐德宗信任奸臣为理由开始对他舞刀动枪,于是唐德宗吓得再次向南逃窜到汉中。

不旬日,怀光果夺两节度兵,建徽单骑遁而获免,惠元中路被执,害之。报至行在,人情大恐。翌日,移幸山南。

总地来说,西北军叛乱对大唐中央政府的威胁是非常惊人的,也是非常迅速的。皇帝面对这种威胁,除了跑路之外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唐玄宗不可能知道后世唐德宗的经历,但在西北军蠢蠢欲动的背景下,他自然知道,这种情形如果长久存在,大唐都城随时会遭受灭顶之灾。

事实上,唐德宗时代的西北军之所以发动兵变,和哥舒翰部下的借口差不多:收拾奸臣。

哥舒翰的部下觉得杨国忠是奸臣,一定要收拾他;唐德宗时代的西部军区大佬觉得卢杞是奸臣,也一定要收拾他。

上曰:"众人论杞奸邪,朕何不知?"勉曰:"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

可无论是唐玄宗还是唐德宗,他们的反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绝不向西北军区妥协,更不会交出所谓的“奸臣”。

翌日延英,上谓臣曰:"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李勉对曰:"陛下授杞大郡亦可,其如兆庶失望何?"

从唐德宗与卢杞的关系,我们大约可以窥见唐玄宗与杨国忠的关系。

当然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肯定会简单发表议论:唐德宗与唐玄宗一样,都是脑袋被驴踢过的人,所以才会如此冥顽不灵地信任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奸臣。

可问题是:如果军区大佬认为某人是奸臣,就直接通过逼迫皇帝的方式干掉奸臣,这真是皇权时代的臣子本分吗?

如果皇帝信任所谓的“奸臣”,就证明他脑袋被驴踢过,那和宣扬“刮风下雨是主神旨意”的神棍能有多大区别呢?

唯物史观绝不会这么简单粗暴。

为什么在说起唐玄宗信任杨国忠的时候,大家总会强调这是唐玄宗的问题呢?

主要原因还在于:唐玄宗很快就退位了,受益者是接班人唐肃宗。如果唐肃宗为唐玄宗翻案,那么唐肃宗上位的合理合法性何在?

基于这种原因,唐玄宗的相关历史自然只能用一种“刮风下雨是主神旨意”的方式被记载流传了。

或许有人会问:唐肃宗逼迫哥舒翰出战,他能拒绝吗?我的答案是双重否定的。

不仅是不能拒绝,同时也不想拒绝。

先说不能拒绝的原因。

在此之前,是潼关守军在大造舆论,强调唐玄宗如何不对,错信奸臣杨国忠,外界或许还会对这种舆论报以同情。

但哥舒翰二话不说,直接把唐玄宗派来的另一支军队给兼并了,更把军队首领给杀了,这事怎么说都是潼关守军没理。

当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全军出击时,如果哥舒翰胆敢直接造反,那么势必会站在舆论的对立面。

到了那个时候,哥舒翰不就是安禄山第二了吗?

再说不想拒绝的原因。

当时,河北地区遍布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义军。李光弼郭子仪在河北战场上已一再取得胜利,而且安禄山坐镇的河南地区也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不止是唐玄宗认为潼关一线没有多少叛军,就连哥舒翰恐怕也是这样想的。

安史叛军把战线拉得这样长,后方也已经被政府军打成了筛子,他在潼关脚下能有多少军队呢?

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安禄山将大批精兵调回后方,潼关一线的叛军只剩下四千人,而且大都还是老弱病残,只是龟缩在函谷关一线虚张声势罢了。

会有告崔干佑在陜,兵不满四千,皆羸若无备,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陜、洛。

在这种背景下,哥舒翰恐怕也觉得:收拾这支叛军,不会有多少困难。

标签: 唐玄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哥舒翰为什么会向安禄山跪地投降?一世英名晚节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大唐名将哥舒翰为什么会向安禄山跪地投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大唐盛世不仅有着华丽的外衣,同样有着一批批守护边关的将士,他们愿意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诸如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李光弼等等,在这其中有一位名将叫哥舒翰的,一生戎马生涯,也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征讨吐蕃的战役

  • 哥舒翰既然已经看破了 安禄山的计谋,为什么还能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哥舒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哥舒翰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如果不是最终去守潼关,败给安禄山丢掉一世英名。那么,把哥舒翰列入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系列中,也不为过。在守潼关之前,哥舒翰也算得上是唐朝的常胜将军。在他守边关的时候,当时边境的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民歌:

  •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唐天宝十四(755)载冬,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隆隆的战鼓声响彻了承平日久的中原大地,安禄山十五万渔阳突骑千里奔袭,将唐军那么一点丝毫无力的抵抗碾得粉碎,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兵锋直指帝都长安。还好,名将哥舒翰不负

  • 哥舒翰:前半生混吃等死,后半天逆袭成大唐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哥舒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哥舒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那时,大唐帝国正是烈火烹油的开元盛世,唐明皇李隆基亲手为他最骄傲的战神哥舒翰披上战甲,令他守住这片锦绣江山,盛世安乐。转眼,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满目凄惶的唐玄宗召唤了中风倒在病榻的老战神重披战甲,去打退安禄山。但

  • 唐高祖李渊太穆皇后窦氏子女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高祖,太穆皇后,唐朝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号太穆皇后。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李渊起

  • 李建成李世民同母吗 太穆皇后是他们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建成李世民同母吗

    李建成李世民同母吗,李世民、李建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两都是玄武门事件的主角,最终以李世民胜利告已结束。对此大家知道他们俩是什么关系呢?他们的母亲又是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吧,对此不了解的可以进来看看。网络配图他们是同母兄弟姓窦,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

  • 太穆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生母,大唐第一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穆皇后,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太穆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唐盛世,奇人辈出,其中不乏巾帼英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长孙皇后,太平公主等等。小编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女子,她便是唐高祖李渊之妻,唐太宗李世民之母太穆皇后窦氏。其父窦毅是东汉汉大鸿胪窦章的第十二世孙,胡姓纥豆

  • 唐太宗的生母是谁?揭秘太穆皇后与李渊之间的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穆皇后,唐朝

    说到太穆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说起唐朝的历史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如果问你李世民的父亲是谁?可能有的人会知道是李渊。如果问你李世民的母亲是谁,恐怕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这其实不是你孤陋寡闻,而是古代历史重男轻女。其实李世民的母亲是一位很

  • 和思皇后:受婆婆厌恶,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和思皇后,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和思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中宗李显一生一共有两个皇后,一个是和思皇后,赵皇后,一个是韦皇后。其中和思皇后是李显的第一任皇后,她是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的。她没能等到李显登基,就被婆婆武则天活活饿死了。和思皇后算起来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常乐

  • 李显上位之后 李显为什么纵容武三思和韦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显,武三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显和武三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唐朝的历史,编剧都不敢这么编!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逝,被追封为皇帝,次子李贤因为能力太强,被武则天逼杀。俩儿子李显和李旦,属于软弱无能之辈,所以武则天让他们轮番做了皇帝。李显登基以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妈武则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