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3/12/6 7:55:31

有很多史料中记载武则天李义府的关系不同一般,武则天能当上皇后也是在李义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才成了后宫的主人。那么,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是武则天的那边人吗?

有史料记载,李义府得罪宰相了长孙无忌后被贬为司马,在与王德俭商量对策中得知皇帝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但是又害怕宰相不答应。于是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夜班的时候向皇帝请求废黜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皇帝听了后非常开心便把让他恢复了原职。

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义府只是不想失去自己的地位,并没有看出他是真心想要帮武媚娘。之后,有记载说,李义府仗着有武则天的支持卖官鬻爵,选举不公,皇帝也只是对他提出了劝告,但他却非常生气并想要揪出是谁出卖了他。

看到这里,人们就会想皇帝好言相劝,作为臣子凭什么给皇帝这种脸色?这让人联想到他的背后一定有武则天的支持。后来,李义府被人高发他窥视天象,又卖官给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延,这两个罪名让他降了职,又被流放到巂州。在这件事上,李义府有困难的时候,武则天并没有出手相救,李义府宁愿求助算命先生也没有找武则天帮忙,可见他们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深厚。李义府是帮助过武则天,但他主要帮助的还是皇帝唐高宗,李义府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便跟随他,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所以,说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是不准确的。

武媚娘传奇中的李义府是怎样的

李义府,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李义府才华横溢,为李治的登基排除了其他的势力,他表面上和颜悦色、谦虚有礼,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心胸狭窄。

李义府并没有多大的家世背景,他曾极其迫切想加入豪门大姓中,可见他对名利和身份是多么在意。贞观八年,李义府因为能写文章被巡查大使推荐为典仪。之后,又得到了举荐的机会便一直跟随在晋王李治的身边。唐太宗之后病逝,太子李治便登上了皇位,李义府便封为中书舍人。但由于他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为司马。

在一次与王德俭商量对策时得知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又害怕丞相不答应所以此事还没有进行。如果李义府能助皇帝一臂之力,那他就能转运。李义府听了便连夜上表,请皇帝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皇帝本来就是有这种想法经过他的举荐更加开心了,并命人收回贬书将李义府留在原职上。

李义府凭借自己位高权重便开始胡作非为。当时,有个女子因为有罪被关入大牢,李义府看到她的美貌便命大理丞把女子放了,然后把这名女子纳为妾侍。李义府又担心这件事暴露了,竟逼迫大理丞自杀,此事皇帝虽然知道,但他也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他仗着皇帝对他的宠幸,在朝堂上也是为所欲为。侍御史王义方对李义府所做的事情进行弹劾,认为擅自杀死大理丞应该治罪。李义府出来辩驳,经过王义方三次斥责,他才住了口,皇帝看到后,认为王义方有损大臣的颜面,出言不逊,随即把王义方贬为司户。李义府当然非常得意了,在退朝后对王义方进行嘲讽。

唐朝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唐朝宰相李义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帮助武则天当上了皇上,又帮李治除去了长孙无忌的身边的势力,如此充满心机的人究竟是如何死掉的呢?

在李治最稳皇位后,李义府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益处了,加上他与武则天的关系,李治逐渐意识到李义府的存在可能会失去他的皇位。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竟然还反问李治是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李治当然也很生气,如此高傲、目中无人的臣子是时候要教训他一下了。

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貌合神离,这对夫妻手下的支持者也已经分成两路,李义府平日里又与武则天交往非常密切,因此李治早就想收拾李义府了,想通过李义府给武则天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李义府察觉到李治对他明显很不满了,接着他又做出了一件很雷人的事情。他叫一位术士到他的府上望气,看看如何再得到李治的重视,术士告诉他只要他在某间屋子里积财二千万就可以了。李义府听了他的话想办法如何去凑钱,他把心思动到了长孙无忌儿子的身上。

李治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李义府被免去了官职。还被流放到州。之后,武则天并没有把他给重新召回来,最终在府中病亡了。

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

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王府当差。之后,李义府的运气非常好,晋王升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他也跟着加官进爵。再后来,他帮助武媚娘当上了皇后,他那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宰相了。

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他心胸狭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有人还给他取了绰号叫龙猫,意思就是看他外表温顺但暗藏杀机。

李义府又喜好美色,有一次他对牢中的一个女子起了色心,命毕正义将女子释放,然后让这位女子做了他的妾侍。又怕事情败落逼迫毕正义自杀,来确保自己的安危。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看电视剧《武则天》,观众对剧中两个人物非常痛恨,这两人就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陷害良辰,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忠诚事实却阴险狡诈。但这也只是电视剧的剧情,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读史书,看人物,不能只看到人物不好的一面,而不看他好的一面,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而需要观察他的一世。对于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评价,只能信一半并不能信全部,纵观他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的“奸诈”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方面是他们在高宗时期非常忠诚,但当太宗当了皇帝之后便变得如此奸诈。史料记载,李许二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唐高祖和唐太宗,是著名的学士。但是为何对高宗如此忠诚,在太宗当政时期却狼狈为奸,只手遮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宗惜才,善于用人,所以这二人都尽心尽力,不敢越雷池半步;相比太宗,高宗就显得愚昧懦弱,才智不足以驾驭君臣,智惠又不足以辩别忠奸,因此两人后半生用自己的权利胡作非为。

另外一个方面是从他们打击的对象来进行辩论。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许打击的是长孙无忌、诸遂良等门阀地主,而他们所拥戴的是寒族地主,门阀地主独揽政权,而寒族地主却疾苦交加。李许两个都出生于寒族,因此他们打击贵族拥护寒族。

我们看到他们奸诈背后的背景和原因之后,就不会盲目地去批判他们了。

李义府的度心术的研究价值

李义府,唐朝丞相,虽然他的人品和行为历年来众人都嗤之以鼻,但他所著的《度心术》却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为众人所推崇的。

书籍《度心术》

李义府最初也是以自己出色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一个官位,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家族中,但却凭着“度心术”玩转与人世之中,一步步地加官进爵,在李治继位时期地位达到了高峰。据传他为人阴险毒辣,人们说他“笑里藏刀”,又为他起了绰号为“龙猫”或“李猫”。他所著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度心术》。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长河里,“度心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和生存法则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度心术教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付别人、瓦解别人,“度心术”是非常有用的谋略之一。这一技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很困难。历史上,能成大事者的人物能可以称得上是度心大师,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攻心,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先天的条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人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今后的命运。“度心术”就是让变得聪明的秘诀,因此很多人都想掌握和运用它。

《度心术》一书分别从度心的背景、要义、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深刻、具体。他在书中所指的度心术不止要揣摩别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驾驭它。他从度心、御心、擒心等方面进行描写,看似复杂的“度心术”变得既简单又有可操作性。

更多文章

  • 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 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义府笑里藏刀,李义府怎么死的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李义府真的是奸臣吗?他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义府,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义府是不是奸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

  • “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李义府为何敢如此的嚣张跋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李义府,唐高宗的宠臣,成语“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旧唐书》称其“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着于心,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别看这个李先生人品不强、笑里藏刀,文章却写得超有文采,算是个有才无德的典范。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出巡途中偶然发现了这个“人才”,便

  • 本是奸邪之人的李义府如何靠着“拍马屁”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隋文帝时,太史令袁充上奏说:“隋朝开国以来,白昼渐长、夜晚渐短,一定是朝廷的功业感动了上天,才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吉兆。”隋文帝听后很高兴,下令改年号“开皇”为“仁寿”。袁充为讨好隋文帝不惜篡改、捏造天文观测结果,全国工匠可就倒霉了,因“白昼渐长”,他们的工时也不断加长。隋炀帝非常喜欢大臣裴矩,因为裴

  • 神一样的存在!传说中的茶圣陆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

  • 你不知道的茶圣:从陆羽开始茶与文化结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陆羽画像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

  • 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之后,得到了世人推崇,唐代年间名声大噪。皇帝认可陆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封陆羽为官,陆羽拒绝了。据说,积公和尚擅长品茶,他不仅能品尝出茶的种类,也能品尝出沏茶用的水。陆羽画像当时,积公和尚品茶的本领世人皆知,并称他为“茶仙”。唐代宗听闻后,对积公和尚品茶技巧十分好奇,碰巧代宗嗜

  • 明治陆军三羽乌之一: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川上操六,日本,参谋长

    川上操六(1848.12.6-1899.5.11),子爵。萨摩藩藩士出身。 鹿儿岛县人,陆军大将。毕业于藩校造士馆。早年参加鸟羽、伏见之战。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参谋次长,对华谍报的总负责人。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历任藩兵分队长、近卫营长、少校、步兵团团长、仙台镇台参谋长、大校、参谋本

  •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爱喝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陆羽的大名,他的代表作《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陆羽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相貌和仲宣、孟阳一样丑陋;说话结巴就像相如和子云一样。这里的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孟阳是张载,

  • 史上最伟大的弃婴!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茶圣陆羽。中国人常说平常生活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是一种饮品,但是他们算在中国人家常生活之中,足以见得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几千年以来,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烹食茶的国家,这种源于上古时代的古老饮品,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