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 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 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3/12/6 7:55:09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

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王府当差。之后,李义府的运气非常好,晋王升为太子,后来又当上了皇帝,他也跟着加官进爵。再后来,他帮助武媚娘当上了皇后,他那时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宰相了。

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他心胸狭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有人还给他取了绰号叫龙猫,意思就是看他外表温顺但暗藏杀机。

李义府又喜好美色,有一次他对牢中的一个女子起了色心,命毕正义将女子释放,然后让这位女子做了他的妾侍。又怕事情败落逼迫毕正义自杀,来确保自己的安危。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

唐朝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唐朝宰相李义府,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帮助武则天当上了皇上,又帮李治除去了长孙无忌的身边的势力,如此充满心机的人究竟是如何死掉的呢?

在李治最稳皇位后,李义府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益处了,加上他与武则天的关系,李治逐渐意识到李义府的存在可能会失去他的皇位。李义府非常铺张浪费、欺男霸女,仗着自己是宰相竟然狂妄到迁了当时唐朝最奢侈的祖坟,这令朝中官员极大不满,李治便警告他让他自己小心谨慎点。但李义府却不以为然,竟然还反问李治是谁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李治当然也很生气,如此高傲、目中无人的臣子是时候要教训他一下了。

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貌合神离,这对夫妻手下的支持者也已经分成两路,李义府平日里又与武则天交往非常密切,因此李治早就想收拾李义府了,想通过李义府给武则天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李义府察觉到李治对他明显很不满了,接着他又做出了一件很雷人的事情。他叫一位术士到他的府上望气,看看如何再得到李治的重视,术士告诉他只要他在某间屋子里积财二千万就可以了。李义府听了他的话想办法如何去凑钱,他把心思动到了长孙无忌儿子的身上。

李治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李义府被免去了官职。还被流放到州。之后,武则天并没有把他给重新召回来,最终在府中病亡了。

武媚娘传奇中的李义府是怎样的

李义府,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李义府才华横溢,为李治的登基排除了其他的势力,他表面上和颜悦色、谦虚有礼,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心胸狭窄。

李义府并没有多大的家世背景,他曾极其迫切想加入豪门大姓中,可见他对名利和身份是多么在意。贞观八年,李义府因为能写文章被巡查大使推荐为典仪。之后,又得到了举荐的机会便一直跟随在晋王李治的身边。唐太宗之后病逝,太子李治便登上了皇位,李义府便封为中书舍人。但由于他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为司马。

在一次与王德俭商量对策时得知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又害怕丞相不答应所以此事还没有进行。如果李义府能助皇帝一臂之力,那他就能转运。李义府听了便连夜上表,请皇帝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皇帝本来就是有这种想法经过他的举荐更加开心了,并命人收回贬书将李义府留在原职上。

李义府凭借自己位高权重便开始胡作非为。当时,有个女子因为有罪被关入大牢,李义府看到她的美貌便命大理丞把女子放了,然后把这名女子纳为妾侍。李义府又担心这件事暴露了,竟逼迫大理丞自杀,此事皇帝虽然知道,但他也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他仗着皇帝对他的宠幸,在朝堂上也是为所欲为。侍御史王义方对李义府所做的事情进行弹劾,认为擅自杀死大理丞应该治罪。李义府出来辩驳,经过王义方三次斥责,他才住了口,皇帝看到后,认为王义方有损大臣的颜面,出言不逊,随即把王义方贬为司户。李义府当然非常得意了,在退朝后对王义方进行嘲讽。

李义府和许敬宗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看电视剧《武则天》,观众对剧中两个人物非常痛恨,这两人就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陷害良辰,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忠诚事实却阴险狡诈。但这也只是电视剧的剧情,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读史书,看人物,不能只看到人物不好的一面,而不看他好的一面,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而需要观察他的一世。对于历史学家对他们的评价,只能信一半并不能信全部,纵观他们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们的“奸诈”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方面是他们在高宗时期非常忠诚,但当太宗当了皇帝之后便变得如此奸诈。史料记载,李许二人从年轻的时候就追随唐高祖和唐太宗,是著名的学士。但是为何对高宗如此忠诚,在太宗当政时期却狼狈为奸,只手遮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太宗惜才,善于用人,所以这二人都尽心尽力,不敢越雷池半步;相比太宗,高宗就显得愚昧懦弱,才智不足以驾驭君臣,智惠又不足以辩别忠奸,因此两人后半生用自己的权利胡作非为。

另外一个方面是从他们打击的对象来进行辩论。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李许打击的是长孙无忌、诸遂良等门阀地主,而他们所拥戴的是寒族地主,门阀地主独揽政权,而寒族地主却疾苦交加。李许两个都出生于寒族,因此他们打击贵族拥护寒族。

我们看到他们奸诈背后的背景和原因之后,就不会盲目地去批判他们了。

李义府的度心术的研究价值

李义府,唐朝丞相,虽然他的人品和行为历年来众人都嗤之以鼻,但他所著的《度心术》却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为众人所推崇的。

李义府最初也是以自己出色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一个官位,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家族中,但却凭着“度心术”玩转与人世之中,一步步地加官进爵,在李治继位时期地位达到了高峰。据传他为人阴险毒辣,人们说他“笑里藏刀”,又为他起了绰号为“龙猫”或“李猫”。他所著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度心术》。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长河里,“度心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和生存法则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度心术教人们如何在心理上对付别人、瓦解别人,“度心术”是非常有用的谋略之一。这一技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很困难。历史上,能成大事者的人物能可以称得上是度心大师,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攻心,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先天的条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人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今后的命运。“度心术”就是让变得聪明的秘诀,因此很多人都想掌握和运用它。

《度心术》一书分别从度心的背景、要义、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深刻、具体。他在书中所指的度心术不止要揣摩别人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驾驭它。他从度心、御心、擒心等方面进行描写,看似复杂的“度心术”变得既简单又有可操作性。

李义府咏鸟的内容是什么

李义府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族中,并没有什么威望。李义府自小聪慧,擅长于写文章,所写的文章当时也被许多人认同,他后来被唐高宗器重也是凭借了他写文章的才华。

贞观八年,李义府写文章的才能被巡查大使所赏识,便把他推荐坐门下省典仪,再后来得到他人的举荐,有幸在园林里见到了皇上。唐高宗听人说他写文做诗的才华了得,便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做一首诗。李义府看到鸟便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随即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高宗听后眉开眼笑,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立即封他为监察御史,并让他一直跟随在晋王的身边。那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会让唐高宗如此高兴又马上给他一个官衔呢?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这些鸟白天在阳光中映着朝霞,夜晚又伴随这琴声啼叫,园林里有这么多树木,却不知道哪个枝条能托付终身。仅仅只是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他自己此刻的心情,他如此远大的志向却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于是,在唐高宗听后便笑着回答他说:“岂止是一枝树木,我把这整个树木都给你都没关系。”由此可见唐高宗是非常欣赏他的才情的。李义府也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读懂他内心的人了,他为唐高宗鞠躬尽瘁,为唐王朝奔走驱驰。

更多文章

  • 李义府真的是奸臣吗?他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义府,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义府是不是奸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

  • “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李义府为何敢如此的嚣张跋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李义府,唐高宗的宠臣,成语“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旧唐书》称其“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着于心,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别看这个李先生人品不强、笑里藏刀,文章却写得超有文采,算是个有才无德的典范。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出巡途中偶然发现了这个“人才”,便

  • 本是奸邪之人的李义府如何靠着“拍马屁”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隋文帝时,太史令袁充上奏说:“隋朝开国以来,白昼渐长、夜晚渐短,一定是朝廷的功业感动了上天,才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吉兆。”隋文帝听后很高兴,下令改年号“开皇”为“仁寿”。袁充为讨好隋文帝不惜篡改、捏造天文观测结果,全国工匠可就倒霉了,因“白昼渐长”,他们的工时也不断加长。隋炀帝非常喜欢大臣裴矩,因为裴

  • 神一样的存在!传说中的茶圣陆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

  • 你不知道的茶圣:从陆羽开始茶与文化结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陆羽画像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

  • 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之后,得到了世人推崇,唐代年间名声大噪。皇帝认可陆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封陆羽为官,陆羽拒绝了。据说,积公和尚擅长品茶,他不仅能品尝出茶的种类,也能品尝出沏茶用的水。陆羽画像当时,积公和尚品茶的本领世人皆知,并称他为“茶仙”。唐代宗听闻后,对积公和尚品茶技巧十分好奇,碰巧代宗嗜

  • 明治陆军三羽乌之一: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川上操六,日本,参谋长

    川上操六(1848.12.6-1899.5.11),子爵。萨摩藩藩士出身。 鹿儿岛县人,陆军大将。毕业于藩校造士馆。早年参加鸟羽、伏见之战。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参谋次长,对华谍报的总负责人。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历任藩兵分队长、近卫营长、少校、步兵团团长、仙台镇台参谋长、大校、参谋本

  •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爱喝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陆羽的大名,他的代表作《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陆羽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相貌和仲宣、孟阳一样丑陋;说话结巴就像相如和子云一样。这里的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孟阳是张载,

  • 史上最伟大的弃婴!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茶圣陆羽。中国人常说平常生活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是一种饮品,但是他们算在中国人家常生活之中,足以见得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几千年以来,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烹食茶的国家,这种源于上古时代的古老饮品,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

  • 揭秘茶圣陆羽的悲惨人生 陆羽后来是怎么走向开挂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茶圣

    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陆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要说人生悲惨,没有人比茶圣陆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成为盛唐著名隐士,连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谈人生,那是后来的事情了。陆羽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弃儿,成为陆羽,也是他成年后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