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著名画僧贯休的书法水平如何

著名画僧贯休的书法水平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3/12/6 5:27:43

贯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不仅会作诗还会画画。其实,贯休的成就还有书法,他的书法被后人评价的很高。贯休所擅长的书法和他的性格有关。作为一个随性的人,贯休所擅长的也是草书。

贯休的草书笔画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笔画的连接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动作。贯休书法好似一座山峰,延绵不断,但气势却还保留着。虽然贯休书法方面不像他的绘画和诗那样出名,可他对书法的兴趣可不是一般人能超越的。贯休书法首先是从模仿怀素的草书开始的,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就是关于怀素的草书的总结,因此可以看出来贯休对草书的一种近似痴迷的感觉,而且他还十分认真的学习前辈在草书上的一些特点,如使整体感觉更美观,还有如何下笔,如何收笔。

总之,他对书法不仅是兴趣还有专心。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练习书法,贯休书法上也找到了感觉,而且越写越好,最后还做成了一个册子都是他自己写的草书。他的几个草书代表作还可以与草书大家相比较。我想贯休书法为啥没有和作画写诗一样出名,就是因为后两者的成就太大了,已经深深印在后人的脑海里了。贯休的书法除了草书,在行书上还有一点涉及。所以说贯休在书法上也是颇有一番大成就。

著名画僧贯休禅师个人生平资料简介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

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领域中,他的作画才能最显著。他在绘画中又十分擅长画有关僧人方面的画像。像他画的罗汉,造型奇特,是一种独特的创新。他创作的诗主要是批判官宦欺压百姓。其中一首《献钱尚父》献给吴越的,吴越王看后很喜欢,可是让他把诗中的一句换成四十州,贯休就不高兴了,说他是根据事实所写,既然没有四十州,怎么可以随便更改,由此就可以看到贯休不趋炎附势。

贯休是一位僧人,大概我们会认为他和政治官场那些没有什么关联了,一心一意的吃斋念佛,其实不然,贯休对那些不为人民做实事的贪官十分厌恶,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在自己诗句中还强烈谴责了那些给百姓施加各种压力的贪官。他敢说敢做,从来不会畏惧那些官场上的那些所谓的压制。贯休在生活态度上十分随意,他走在大街上会边吃边走,一幅随意的样子,根本不在乎旁边的指点,可能就是他这种大度,潇洒的心态,对他活了89岁的高龄有一定的帮助。

而贯休禅师这个称号,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肯定。

五代著名画僧贯休所画的十六罗汉图

贯休在作画方面颇有一番成就,尤其是画僧人。贯休十六罗汉图便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这幅画有或多个版本,原创的已经失传了。这幅作品的长度有大约92厘米,宽度有大约45厘米,因为创作在五代时期,那时候社会上佛教十分盛行,因此受到了许多画家的青睐。贯休就是其中一位。

十六罗汉图在贯休的笔下画的十分逼真,因为贯休的画画功底很强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而且形态迥异。有的是高鼻梁,有的是大眼睛,总之是十六罗汉各有各的特色,这样就会吸引人的眼睛,而且不会显得很俗套。根据历史记载还说这些罗汉不是贯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在所梦时梦到的。

虽然我们不相信梦境中的一些事物,但是这些罗汉都是贯休对佛学思想的一个肯定的反应。当然现在十六罗汉图的原本已经没有了,都是一些模仿的,其中模仿成都最高的是宋朝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和贯休的原创相似度最高,可是这个作品现在流落到了日本。明朝的十六罗汉图是仇英所画的,他的作图构思和贯休的有一些不同,他主要描绘的是罗汉的姿势,有点是背靠着松树坐在石头上,有的是在打坐,有的是在互相谈论经文,这写景象都给人一种闲奇淡雅的感觉。贯休十六罗汉图在历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奇特,有创新,以至于在以后他成为其他画家模仿的样本。

画僧贯休修改的孟姜女故事

贯休是一位僧人,擅长作诗,画画。孟姜女是一个传说的主角,哭长城的故事。因为所处年代就不同,想必这两人的渊源不是在交往上。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他俩的渊源是这样来的:因为贯休是一个很会作诗的僧人,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发生了改变就是源于贯休作的诗。因为在之前的历史记叙中,尽管这个传奇故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叙述的情况还基本没有脱离史实,只是增加或删除了一些小的细节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到了贯休的手中,可真是发生十分惊人的变化,因为贯休在当时的年代很有声望,他所说的一些话大家也会信以为真,贯休作的这首诗就是描写孟姜女的哭声把已经逝去的人都哭回来了,他们十分饥饿,到处追逐。这么夸张的故事情节,让大家对孟姜女的故事彻底发生了大转变,都相信原来是这样的传说故事。但后人都知道,贯休的这个诗描写的内容真的是和之前的故事相比,已经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了,他把整个故事都颠覆了。

可以说贯休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过这种想象力却和事实不符,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以上内容就是贯休和孟姜女之间的关系,他们不是朋友关系,也不是那种有过节的关系,而是用一首诗把他俩联系在了一起。

画僧贯休所作山茶花诗写的如何

山茶花这首诗有好几位诗人写过,现在来介绍一下贯休大师所写的。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的是一种植物,其实在了解完诗句后发现山茶花只是一个借代,贯休想表达的是另一层意思。

山茶花内容简短,只有四句诗,但却将贯休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淋漓尽致。前两句主要描写的在这种大好的天气下,山茶花盛开,但贯休却觉得这么美丽的山茶花即使绽放也是一种死气沉沉,没有艳丽的感觉。这么美丽的山茶花都没有了美感,可见贯休心中压抑着的情怀。贯休用“猩血”来描写山茶花,他的本意是借助山茶花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的讽刺。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朝廷根本不为民众办实事,只是到处压榨人民,让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苦。后两句的描写主要围绕一个字“怨”,山茶花的凋谢,是因为枝叶上长出的新山茶花,将怨字融到这种环境下,可见贯休心中的怨气了,他的怨气是争斗朝廷的,因为朝廷对百姓的压榨,让民众对朝廷充满了愤怒与怨恨。所以总结这首诗就是通过山茶花来表达贯休对当时朝廷的不作为的一种不爽之情。结合贯休的一生,他即便是个僧人,但他一直关心着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他有着一颗爱民的心,虽然不是朝廷官员。贯休许多诗文都表现着类似的情感。所以贯休所作的这首山茶花的诗与他自身的情感十分符合。

唐代著名诗人贯休写的诗笔如何

贯休作诗的风格有多种,《笔》这首诗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风格。一看诗的题目就会想到这一定是抒发一种对笔的喜爱,然后联系一下贯休的背景,作这首诗的背景也就了解清楚了,也很符合贯休的作诗方式。因为贯休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很大的,所以他钟爱于自己练书法的笔,所以作一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笔的喜爱的感情。

《笔》这首诗内容不长不短,一共八句诗。前四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在歌颂笔的伟大和他在练习书法时候的一些感想,不管是谁在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都会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一定要坚持,练习书法的笔会一直在你身边,等你要练习成功的时候,笔的功劳就显现出来了。从开始决定练习书法,刚开始有点难,不仅写不好,而且还让自己感觉很辛劳。所以前四句的意思就是抒发贯休在刚开始练习书法时候的困难情景及感想。后四句还是描写笔,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不知道笔该在哪里停顿,哪里收尾,但只要多练习,慢慢就会找到感觉。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意思就是只要坚持练习,还怕成不了个书法大家,展现了贯休练习书法的决心和他要在书法上有一番成就的决心。

贯休作的这首诗总体上就是描写书法方面的内容,情感很单一但却很丰富,就是对笔的喜爱和对书法的热爱。

更多文章

  • 贯休禅师在书画方面的成就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贯休禅师,贯休禅师书画方面的成就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

  • 揭秘唐朝奸相李义府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奸相李义府,李义府下场是怎样的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李义府

    有很多史料中记载武则天与李义府的关系不同一般,武则天能当上皇后也是在李义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才成了后宫的主人。那么,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是武则天的那边人吗?有史料记载,李义府得罪宰相了长孙无忌后被贬为司马,在与王德俭商量对策中得知皇帝想要立武媚娘为皇后,但是又害怕宰相不答

  • 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 宰相李义府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义府笑里藏刀,李义府怎么死的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

  • 李义府真的是奸臣吗?他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义府,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义府是不是奸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唐朝,李义府是奸臣的代表,生活奢侈、卖官鬻爵、杀人不眨眼……“笑里藏刀”就是他的最好标签。不过,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作恶,李义府也是如此。初入政坛时,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怎奈时势难料、政局险恶,被种种因素裹

  • “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李义府为何敢如此的嚣张跋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李义府,唐高宗的宠臣,成语“笑里藏刀”的发明人,《旧唐书》称其“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着于心,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别看这个李先生人品不强、笑里藏刀,文章却写得超有文采,算是个有才无德的典范。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出巡途中偶然发现了这个“人才”,便

  • 本是奸邪之人的李义府如何靠着“拍马屁”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义府

    隋文帝时,太史令袁充上奏说:“隋朝开国以来,白昼渐长、夜晚渐短,一定是朝廷的功业感动了上天,才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吉兆。”隋文帝听后很高兴,下令改年号“开皇”为“仁寿”。袁充为讨好隋文帝不惜篡改、捏造天文观测结果,全国工匠可就倒霉了,因“白昼渐长”,他们的工时也不断加长。隋炀帝非常喜欢大臣裴矩,因为裴

  • 神一样的存在!传说中的茶圣陆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

  • 你不知道的茶圣:从陆羽开始茶与文化结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陆羽画像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

  • 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茶经中一共记载了茶圣陆羽设计的几种茶器

    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之后,得到了世人推崇,唐代年间名声大噪。皇帝认可陆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封陆羽为官,陆羽拒绝了。据说,积公和尚擅长品茶,他不仅能品尝出茶的种类,也能品尝出沏茶用的水。陆羽画像当时,积公和尚品茶的本领世人皆知,并称他为“茶仙”。唐代宗听闻后,对积公和尚品茶技巧十分好奇,碰巧代宗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