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将推翻唐朝时 都以为这位文臣能扭转乾坤

黄巢将推翻唐朝时 都以为这位文臣能扭转乾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2/7 18:35:35

《五代十国的枭雄们》 第十六章 新的希望

第一章:黄巢赶考【因一场考试失利,他推翻了中国最伟大的

    ……

第十四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颁布了一条命令,彻底打开了通向唐朝长安的通道

前面我们说到,黄巢攻进长安,唐朝皇帝李儇出逃。在观翔时碰到了凤翔节度使郑畋。郑畋将要提供一个反击黄巢的计划。

新的希望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上旬,李儇逃出长安的七天后。

在去四川之路一个叫骆谷口的地方,郑畋将李儇截住了。

在见到李儇后,郑畋马上冲了上去,推开左右护卫的士兵,一把抓住了李儇的马头,然后痛哭流涕。他不能像马嵬坡的兵将指责唐玄宗那样去指责李儇,毕竟李儇还刚成年,眼下这个局面,他的责任并不是太多,更重要的是,李儇已经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无谓的指责只会增加李儇的负罪感。

所以,郑畋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他流着眼泪说:“都是我们这些宰相大臣害了陛下,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实在是个罪人,请处死我以示惩戒。”

李儇摇了摇头,西奔的路不好受,这会的他已经灰头灰脸,满身狼狈,可是,他的大脑还是清楚的,知道要是以前采郑畋之言,何至于今日之祸。

他说:“这不关你的事。”

说完李儇朝后面看了一下,又加了一句:“现在敌人十分猖狂,爱卿一定要守住关口,不要让他们冲过来骚扰我。”

郑畋问:“陛下,您真的不到凤翔主持大局吗?”

李儇摇头:“不去了,朕要先去兴元召集兵马。”

听到这句话,郑畋已经明白,皇上已经下了奔蜀的决心。于是,他拿出了B计划。

B计划的核心是要李儇将临机决断权交给他。

如果你真的要走,请把你的权力留给我,我可以拿去招兵。

郑畋需要一段话来打动李儇。

在说这一段话之前,我们先看看前面潼关守将张承范给李儇去的求援信,我们知道后面,李儇并没有及时给潼关发去一兵一卒。

张承范败在了自己的说辞上,他的通篇信里,只有绝望,只有悲哀,充斥着如果没有兵,潼关必将怎么怎么样,长安必将怎么怎么样,大唐必将怎么怎么样。这表面上是警示,却实际上起到了暗示作用,就是这些结果必将发生,就是派兵也不一定能避免,所以李儇在接信后,反而坚定了西奔的决心。

美国佬教育小孩,第一必定是先用鼓励。

郑畋用的就是鼓励之法,现在的皇上已经悲观到极点,再警示也没有什么用了,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他说:“陛下,你放心,有我在凤翔,决不放过去一个草贼。”

说完这句话后,郑畋停顿了一会,他观察到李儇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

郑畋马上抛出了后半段,这是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他就没有办法实施以后动作。他说:“蜀道艰难,有什么消息不能及时送达,请陛下给我便宜从事的权利。”

李儇马上答应,这段谈话已经太久,谁知道屁股后面会不会有敌军在跟踪追杀。他说:“只有对国家有利的,你可以随意去做。”(苟利宗社,任卿所行。)

好了,现在自己可以招募士兵,可以修城池,打铁造兵器,可以收集在关中溃败下来的唐军,可以号召其他藩镇,可以用朝廷的名义任命军官,甚至可以联络吐蕃党项。

郑畋松开了手,放李儇走了,在望着李儇慌乱奔走之后,他从来没有感觉自己的肩有这么沉重。

再见皇上,你给了我信任,我会还你一个希望。

现在,郑畋有了皇上的反攻许可证,接下来要进行第二步:说服军队抵抗草军。作为一名文官,军权并不在他自己手里。

凤翔市政府办公室。

郑畋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他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大唐气数仍存,只要四方响应,战士云集,一定可以重振天朝威严,夺回国都长安。

他马上召开军队的将领开会,要商量一下行动计划。所有的人都来了,这些军队将领已经听说长安失守,也知道郑大人到外面去接皇上去了。

郑畋说同志们,我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你们要听哪一个。

下面无人响应,郑畋有些尴尬,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坏消息就是皇上他老人家决定到兴元去统筹兵马,就不到咱们凤翔来了。

郑畋停了一下,下面开始窃窃私语。郑畋表示,很多人抱着看稀奇看古怪的心理想看看九王之尊是什么样子呢。毕竟龙颜不是谁都可以瞻仰得上的。

其实,也就一青年,没啥好看,郑畋在心里念叨。

他咳嗽一声,使会场安静下来,接着抛出了好消息,他有把握自己把这个消息说出来后,大家绝对会十分兴奋。

郑畋说:但皇上已经把临机专断权交给了我们,我们可以召集关中兵马,号召天下藩镇,齐攻长安,到时,就是各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想想看,你们就是救难大英雄啊!

郑畋高兴地看着手下的将领,他希望能听到山呼万岁的声音,然后群情激烈,大有立马出征之意。

可是,他听到了一片嘘声。

什么?皇上让我们去收复长安。这不是笑话嘛,我们凤翔能有多少兵力去与草寇的六十万大军抵抗。

他们全部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草军现在气焰正盛,我们不要当出头鸟,等别的兵马动了再说。

他们劝老大:咱们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这个不新鲜,我们已经听过许多次,正是所有藩镇的军队都抱着看热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指导思想去工作,才让黄巢轻易入京。

在众将士的怯懦里,郑畋的心一点点在变凉,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这些将领可以倚重,在这些日子里,他领着这些人训练士兵,演练阵法,不就是为了今天能救国于将倾吗。却是到了用兵之时,所有的人都在打退堂鼓。

他一急之下,猛然站立,大声说道:“难不成你们要我投降贼寇吗!”(诸君劝畋臣贼乎!)

郑畋的愤怒如火山喷发,却是在说完这句后,发生了让大家措手不及的事情。

郑畋昏倒了。

他已经老了,在这一年,他已经将近六十,作为一位下过乡,流过放,受过刑的人来说已经是垂暮之年。这时,愤怒悲伤会同热血冲上脑门,他感觉头昏目眩,轰然倒地,倒地时,还砸在了栏杆上,将脸伤得血淋淋一片。

他这一昏,错过了一场重要的宴会。

在他昏了没多久,凤翔来了一群客人。

这是从长安来的大齐政治工作团。他们给凤翔将领们带来了齐国皇帝黄巢的赦罪书,上面写着:天下是我黄巢的,也是诸位的。我们可以齐心协力地共创一个属于大齐的新天地。

这些说辞打动了很多人,这些政治工作团所到之处,唐军无不纳款投降。现在,他们要来收服凤翔。这是一个关键的地点,占领凤翔,就等于堵住了李儇的归路。

所以,他们来了数百人,一来就把凤翔将领给镇住了,等公布合同内容。凤翔军队立马同意,何苦呢,打打杀杀的,破坏和平,影响和谐。

可还有一个问题,谈判方的老大郑畋已经昏倒在床,没办法签署合同。

这难不倒他们,他们商量之后,找了一个善于模仿郑畋笔迹的人,替郑畋在合同上签上了名字。

谈判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当然要举行庆功会,为了助兴,凤翔的军官们请来了音乐班子。

当音乐响起,欢乐的气氛弥漫开来,最快乐的当是长安的来客,任务顺利完成,唐军都是软羊羊啊。

他们笑了,得意地笑了。

这笑声很刺耳,凤翔的军官很伤心。史书上记载他们是听着音乐开始悲伤起来。庆功的音乐应该是欢快的,怎么会让人忧伤呢。我想,正是这欢快的音乐触动了这些军汉的心灵。那是什么样的音乐啊,是唐玄宗与著名音乐家李龟年作的曲吗,是玉环与李白在被窝里填的词吗(罪过,最近看了戏说的玉环,搞得有些爱胡说,喜亵渎了)。

这些华丽的乐章是大唐盛世的见证。现在,我们却要用她来取悦低劣的反贼,要用她来埋葬伟大的唐朝吗?

他们终于从内心深处唤醒了自己的羞耻心。

他们忍不住哭泣出声,低头挥袖抹泪。

草军使者莫名其妙,这是干什么呢,刚刚气氛还那么好,怎么说变就变了呢,他们问这些流泪的大汉有什么不对,对方回答:“我们的头头郑畋突然得了重病瘫痪在床,不能参加如此盛会,所以想起来有些伤心罢了。”

草军使者放心了,原来如此啊。

他们吃完饭又匆匆上路,天下还有许多没有臣服的地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小姐们赶场子也不过如此忙而已。

第二天中午,郑畋醒了过来。他摇了摇昏沉的头,步出了房间,大脑里空白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又似堵满了东西,说不出口,倒将不出。

这时,他的随从前来问候,顺便向他报告了昨天齐国使者团前来招降的事情。

郑畋的内心无比绝望,我的将领们已经做了降兵?!我还被投降了?悲乎!大唐的恩泽已经被人遗忘,再没有人愿意为它流血奋斗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是不是该追随刘瞻前辈而去呢?

正当他在想是饮毒酒好还是上吊好时,他又听见随从无意加了一句:“将领们都哭了!”

郑畋奇怪,哭什么?这些懦弱而不知忠义的人哭什么?难不成草寇在为难他们不成?

接下来,这位随从的每一个字都在拨动着郑畋的心弦,随从说:“将领们听着当年李龟年做的曲乐都不禁哭了起来。”

什么?!他们是因为这个哭泣吗,他们是因为想起了我大唐雄风而哭吗?郑畋紧紧抓住这位随从的手。

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郑畋仰天长啸,尽抒胸中积蓄的闷气,随从不解,自己的领导刚刚还是一个萎靡不振,行将就木的迟暮老人,怎么突然间就如雄狮初醒,气冲云霄呢。

他不知道,自己的上司已经看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郑畋没有理会随从面若呆鸟的惊诧样,他大叫,拿纸墨来。随从连忙去办,行至半路,郑畋却唤:“慢,不用了。”

随从回头,只见郑畋摆开衣角,扯住一撕,裂下一块长布来。紧接着,郑畋将手指伸进嘴里,牙关一闭,鲜血顿涌,染红了那根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

郑畋裂衣为纸,以指代笔,用血行墨,不过一会,他的才华,他的激情,他的忠义尽在那白如雪的衣帕上。

郑畋将血书交给随从,吩咐道:“迅速送到皇上的行营。”

他给李儇送去了希望,他写道:人心尚在,大唐有望!

号外:李晔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中旬。

骆谷小道。

在郑畋写血书的时候,李儇正在骆谷狂奔。

骆谷是进川数道中最难走的路之一,但它是最近的,离长安只有一百公里,整个长度亦只有二百多里路。

逃亡之路,唯近不破,唯快不破。李儇在谷口应付了郑畋,就一头扎进了这条密林中的羊肠小道。他马不停蹄,食不厌粗,夜不安寝,现在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

可如果李儇知道死敌黄巢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就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了。那位长安新老大正在忙着安排登基事宜,压根就没有派兵前来追杀。

丧家之人素来可怜,现在的李儇头发凌乱,面目被流下的汗水冲出黑一道白一道。如果把他身上那快被乱草荆棘割裂的衣服除下,大唐皇帝就活脱一四川猿人。

他还不是最可怜的。

最可怜的是他的弟弟,一个随他一起西奔的小王爷。

这个小王爷是幸运的,因为跟李儇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才捞到了这张末世船票,从而跟着自己的哥哥进入了西游班子,得以一起逃往成都,其他的皇族成员,正在长安被黄巢像割草一样清除。

可是,他实在有些走不动了。

这是一个未满十四的少年,骆谷的道路狭窄,草木横生,他跟在队伍的后面连奔带跑,双脚已经磨出血泡。

他决定找逃亡总指挥田公公想想办法。

田公公在喘大气,他的身体不太好,都怪这些年自己只顾着捞钱,忽视了体育锻炼,看来以后有空还是要跟皇上多打打马球什么的。

对于以后,田公公充满了希望,只要越过骆谷,进入四川。那里是他的地盘,他的哥哥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在成都成立一个小朝廷。

他擦了擦汗,叫道:大家快起来啊,草寇就在我们后面。。

可是,他被人扯住了。

少年王爷扯住了田令孜的衣角,求道:田公公,我的脚全是血泡,给我一匹马吧。

田令孜突然生出一股怒火,他早就告诉皇上了,跑路是件严肃的事情,人多坏事,怎么可以将一个少年带在路上呢?皇上非说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况都是孤苦长大,弃之不忍。

那好吧,就一起走吧,可是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还找自己要马。

他一阵暴吼:深山野林,哪里给你找马去。快走!

声破长空,惊起野鸟无数。田令孜转身离去,他还要去关照皇上路上要小心一些。至于这小子,爱死不死。

他不知道,他已经为自己树下了死敌。当自己背对身去时,这位少年眼冒出愤怒的火光。

阉人,都是你们毁我大唐基业,欺我堂堂皇室,总有一天,要让你全数血偿。

这个少年王爷叫李杰,另一个名字可能更为人熟知:李晔。后人给他的庙号是唐昭宗

标签: 黄巢郑畋唐朝

更多文章

  • 史上第一刽子手黄巢 嗜杀成性一生杀人八百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巢,唐朝

    说到杀神,也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白起。毕竟当年的他大杀四方,更是坑杀了降军40万人,造就了一副人间地狱场景。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上曾经称过帝的人,一生杀人八百万,说其是修罗简直一点不为过。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残暴毒虐,嗜杀成性,连无辜的人的都不放过。当时民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黄巢杀

  • 揭秘盐贩子黄巢: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黄巢,起义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说他杀,也有说出家为僧的)。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

  • 黄巢洪秀全造反大多都是因为它!古人“谋生”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黄巢,古人

    古代一场科举考试,全国各地都有学子参加,人数也特别的多,可是能够录取的名额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的考生只能是名落孙山,一部分的考生会选择认真复习,等下一次的机会再考,也有很多的考生就此放弃了科举这一条光辉显赫的路,转而开始为自己谋生。不过古代的考生们,寒窗十年苦读之下,要说体力,那是没有的,身体疲弱的他

  • 揭秘:陈胜项羽和黄巢三位“反贼”谁的结局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胜,项羽,黄巢,起义

    谋逆乃是诛族的大罪,然中国古代,却是隔个几十上百年便有一次,什么凌迟、什么被杀几代,反正没饭吃也是饿死,在暴政下也是被捏死,左右是死,不如死得壮烈些。说不定,运气好,还能过把皇帝瘾呢!反贼那么多,能留名的没几个,留名者当中,能留下一些语录者,又在极少数。今天就看看几首著名的反诗吧。彼可取而代之。有人

  • 走狗笑英雄 宋江真的有资格看不起黄巢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栏畅饮,突然想起自己三十好几功不成名不就,还被发配到江州。不禁牢骚满腹,趁着酒兴写下了反诗《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浮阳江口

  •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巢

    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于一个贩盐的富裕家庭,他所领导的黄巢起义推翻了封建统治的制度,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干符二年,王仙芝等人发动起义,黄巢与众人在之后进行响应。接着黄、王一同作战,东面攻占沂州没有成功,于是就转战洛阳地区。唐军进行

  • 唐末起义领袖黄巢没死?而是成了一代高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巢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年少时曾为一介书生,祖上三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不错。黄巢善长剑术、马术,箭法也不错,但是仕途不顺,几次去考进士都没考上。后来,黄巢跟着王仙芝走反革命路线,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 一介盐贩子黄巢是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说他杀,也有说出家为僧的)。网络配图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

  • 揭秘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黄巢手下大将张全义反复无常却能活得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全义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恢复洛阳经济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