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促成"澶渊之盟"的名相寇准,为什么沦落到归葬故乡都不能?

促成"澶渊之盟"的名相寇准,为什么沦落到归葬故乡都不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4/2/17 4:29:10

促成"澶渊之盟"的名相寇准,为什么沦落到归葬故乡都不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有不少在用人之际善于识人,善于用人。天下安定时过河拆桥,铲除功臣的皇帝,刘邦,朱元璋就非常典型。打天下时对大将宽容,得天下后翻脸无情,韩信就指责刘邦兔死狗烹。

为将者是这样,而为相者也不能完全避免这样的结局,宋朝名相寇准就是如此。

他督促皇帝与契丹和谈,达成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澶渊之盟"。自此宋辽休战,寇准可以说功在社稷。然而宋朝掌权者在签订"澶渊之盟"后就把寇准的功绩抛在一边,喝水就忘挖井人,那位有名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刘皇后对寇准进行严厉打击,过河拆桥。

寇凖(一作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一带)人。他是北宋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重臣,也在北宋辞赋界占有一席之地。

寇凖出生于北宋名门,其祖上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寇家远祖苏岔生曾在周武王手下任司寇,因功勋卓越,故而被赐姓"寇"。而寇凖的父亲寇湘是五代时期开运二年(954)后晋的状元,后因功被封为莱国公。

在"博古嗜学,善于诗文"的父亲的影响下,寇凖可谓是少年成才,年纪轻轻就"通《春秋》三传"。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仅十九岁,尚未加冠的寇凖就金榜题名,考中进士,释褐出任归州巴东(今湖北省西南部)知县。

寇凖就任知县期间,他每次征收赋税,不会动不动就搬出朝廷颁布的敕命文书。除了会将还未交税的乡亲们的姓名张榜公示之外,寇凖不会再采取其他强硬措施。而他采取的这种打心理战的策略,反而使得百姓们都主动及时交税,他自己的政务也能高效地完成。

后来寇凖被调到中央,进入学士院,先后授右正言、直史馆。后来他又调任三司度支推官,之后又转任盐铁判官。早年这些相对基础的工作,让寇凖稳扎稳打,培养出了不凡的为政能力。

一次,宋太宗召集群臣,了解他们对于政事的看法。相比于那些虚与委蛇的臣子,寇凖表现得就要正直得多。他直言不讳,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吸引了宋太宗的目光。之后,得到宋太宗赏识的寇凖被提拔为尚书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寇凖性格刚直,即使身在朝堂也不太会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一次,他向宋太宗汇报工作,结果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愤然离席。结果寇凖居然直接跑过去拉住太宗的衣服,劝说太宗听完,处理完政事再走。

事后,宋太宗忍不住感慨:"朕的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然而这事从侧面也反映出,寇凖行事过于直接,缺少迂回的策略。而这样的寇凖,在文官当道的北宋朝廷,太容易结仇。

淳化二年(991)春天,天下大旱。宋太宗召集群臣,反思为政得失。众人都说这是自然的天象,并不是太宗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而寇凖却逆大流,回答说:"《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这一次,太宗又被气到离席。不过随后冷静下来的太宗还是单独召见了寇凖,问他所谓何事。结果寇凖硬要太宗再召集群臣,然后直言参知政事王沔滥用职权,包庇受贿的弟弟,残害大臣祖吉。

因为这次仗义执言,寇凖被升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可他却和王沔等朝臣结怨。而后来因为与辽事宜、外戚事宜等,寇凖也招惹了宰相王钦若、宋真宗的皇后刘氏等内外朝一众有权有势之人,为之后自己的不幸埋下了种子。

寇准在宋真宗年间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督促宋真宗御驾亲征去打契丹。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入侵北宋,萧太后亲帅契丹主力包围了宋之瀛洲,举国震动。在这种情况下,王钦若与陈叟建议迁都避敌。宋真宗知道迁都的后果,那只是苟延残喘了。但是打,怎么打?他爸当年打契丹差点没回来,在这种左右为难之际,寇准分析了利害,力主抗敌而非逃避。这样,宋真宗在寇准的劝说与激将下,半推半就地开始了他的亲征。

契丹倒也没想到宋朝会动真格,战争中主帅萧挞览又被宋军的床子驽射死,所以,当真后的宋真宗,不久便迎来契丹的主动求和。宋真宗本就畏惧契丹,刚好借坡下驴,也就有了"澶渊之盟"。盟约签订后宋辽停战,居功至伟的寇准在民间威望极高,可也因为这样,宋真宗在王钦若的挑唆下开始对寇准不满和疏远。

宋真宗晚年时,由于病痛长期卧病在床,不问朝政。而前朝,就成了刘皇后和王钦若、丁谓等人的天下。丁谓升任宰相时,寇凖正因王钦若等人的排挤而在外任职。丁谓看中了寇凖的资历,准备拉拢他为年轻的自己撑腰。结果寇凖并不给面子,由此又和炙手可热的丁谓结怨。

天禧三年(1019),由于选定辅佐太子监国的大臣一事,寇凖与刘皇后彻底翻脸。而与丁谓有仇的宦官周怀政又密谋斩杀丁谓,让寇凖再任宰相。结果周怀政被人告发,而寇凖也因为这事被丁谓抓住把柄,被贬为太常卿,原本是要去相州做知县,结果最后被贬成了道州司马。

后来寇凖被得势的丁谓一贬再贬,于乾兴元年(1022年)被调到了偏远的雷州(今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做司户参军。在这个被贬之地,寇凖连住处都是当地仰慕他的好心人帮他修建的。而当时寇凖也已年过六旬,忧愤交加,他很快便病倒。

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这位"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的忠臣就"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在寇凖病故以后,他的妻子请求朝廷允许他归葬故乡。宋仁宗同意,并给了他们一笔补助。然而补助有限,行至半路,资金耗尽,其妻只能将寇凖就地埋葬在洛阳。直到十年后,明道二年(1033),寇凖才在朝廷的帮助下回到故乡。

寇凖,这位经历北宋三朝的老臣,用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为北宋勤勤恳恳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命运这盘棋,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下好的。在周遭众人的插手之下,寇凖最终停下了为国效力的脚步,枉死雷州。

标签: 宋朝寇准

更多文章

  • 刚正不阿的寇准,为什么会有人说他奢侈无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寇准,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寇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寇准是北宋著名得到政治家,担任北宋真宗宰相时,主张真宗亲征抗辽,在“澶渊之役”中战功卓越。为人刚正不阿,礼贤下士,不趋炎附势,敢直言进谏,因此被其他的大臣排挤陷害,最后导致他两次被罢相,后来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在雷州时

  • 寇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的结局不言而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寇准,北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寇准的故事。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20万大军,进大宋境内劫掠,北宋朝臣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便在这危难之际,刚刚担任宰相1年的寇准站了出来,对宋真宗道:“要是抛弃太庙太社,人心崩溃,天下

  •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寇准,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寇准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古以来,新皇登基后,为了笼络人心,都要封赏天下、给大家加官晋爵。对于这个问题,刘娥没花费一钱一物,就把群臣给征服了。原来,丁谓倒台后,很多官员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丁谓大权独揽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很多官员都给丁谓递过表示

  • 刘娥和寇准有相同的目标,为何他们不能好好合作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刘娥,寇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太后和寇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平乐》正在热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很多人对这一时期内的人物和事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下除了热衷于讨论宋仁宗的真爱以外,刘太后和寇准的不和也被人拿来讨论。刘太后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反派女配原型,但是在正史中,她却

  • 让苏东坡一见钟情的杭州雏妓王朝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作。一代文豪落笔挥洒自如,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跃然纸上,这不足为奇。但是下句笔锋一转,将西湖的风光

  • 苏轼和王朝云的故事:暮雨思卿,惟有朝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王朝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和王朝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一座小山依傍湖边,也叫孤山。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可见一片苍翠的松树林,林中寂立着一座小亭——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

  • 历史上的刘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

    正史记载刘娥为十六国时期,前汉国昭武帝刘聪那位以美丽贤德著称的武宣皇后。但是今人所称之刘娥,通常指的是北宋宋真宗皇后,宋仁宗时期的太后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刘娥虽然并不确定就是这位皇后的名字,只是民间戏曲中的称呼,但是因为流传范围极广,渐渐的也就指代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了。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在历史上的评价不

  • “狸猫换太子”的事实真相 刘娥并未杀害赵祯生母李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

    刘娥生于公元968年,刘娥的祖籍在山西太原,刘娥父亲刘通担任乐山刺史时,全家搬迁至成都华阳。刘娥出生之前,母亲庞氏在梦中梦见了月亮,随后便给女儿取名为刘娥。刘娥还在襁褓中,父亲刘通战死在沙场。刘通死后,庞氏带着刘娥回到了娘家。刘娥年龄稍长时,学会了击鼗,并将击鼗作为谋生手段。刘娥长到14岁时,家人便

  • 章献皇后刘娥为何与宋真宗进行地下恋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章献皇后刘娥

    刘娥生于公元968年,刘娥的祖籍在山西太原,刘娥父亲刘通担任乐山刺史时,全家搬迁至成都华阳。刘娥出生之前,母亲庞氏在梦中梦见了月亮,随后便给女儿取名为刘娥。刘娥还在襁褓中,父亲刘通战死在沙场。刘通死后,庞氏带着刘娥回到了娘家。刘娥年龄稍长时,学会了击鼗,并将击鼗作为谋生手段。刘娥长到14岁时,家人便

  • 揭秘:卖唱女刘娥险成武则天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娥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实,这样的历史在后来的北宋也差点上演过,她叫刘娥,即《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后。刘娥出身不算低微,她父亲刘通也当过刺史,跟赵匡胤征战太原时牺牲。宋朝政府也没做好抚恤工作,刘娥作为大宋烈士的后裔居然沦落到唱花鼓为生。网络配图在进宫前,她已有过一段婚姻,嫁给一个叫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