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蒙正的品格:吕蒙正为什么能三次为相

吕蒙正的品格:吕蒙正为什么能三次为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4/1/19 15:48:33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金榜题名入仕,三登相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

吕蒙正故里

吕蒙正出生寒门,早年间住在破窑中寒窗苦读,977年高中状元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吕蒙正先后任监臣、通判,后升左补阙、知制诰,十分受到宋太宗的宠信。吕蒙正做官以后,不记恨当初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接其同住,周到礼待,其父死后,吕蒙正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吕蒙正由于为人仁厚宽容,严于律己。在朝中名望甚高。在李昉被革职后,吕蒙正任中书侍郎兼尚书。且吕蒙正为人刚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隐瞒受到皇帝的赞许。后来母亲去世,吕蒙正辞官守丧,不到三年重新起用。

当时由于的惯例是宰相的儿子一入仕就任不小的官员,吕蒙正便向朝廷进言,认为自己的孩子刚成年难以胜任如此的官职,以此开始宰相的儿子均以九品官位起。

此后,吕蒙正在对外征讨等多个事件上对皇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均被皇上采纳。宋太宗去世时,吕蒙正念其知遇之恩,伏地痛哭。咸平六年,吕蒙正兼任太子的老师,封国公,为规劝太子写下流传至今的《破窑赋》。

景德二年,吕蒙正辞官回乡时,由儿子搀扶着向宋真宗进言肺腑之见,六十八岁逝世,追赠中书令,谥文穆。

吕蒙正故事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度量宽大,此外他还独具一双识人慧眼,能够知人善用。

吕蒙正

有一天,宋太宗与吕蒙正商议派谁出访辽国,吕蒙正向皇帝推举了一名姓陈的大臣,皇上认为此人不合适,就没有同意。次日,皇上又以此事问他,吕蒙正还是推荐了昨天那位陈姓官员,皇上依旧否决了。第三次,当皇上又问起此事时,吕蒙正再次提议此人,气得皇上大拍桌子,十分生气,问他:“卿为何如此固执?”吕蒙正回答说:“陛下,不是臣固执,而是您未能查明谅解啊。这个人可以出任辽国,别的人都不如他。为臣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顺着您的意思去发表意见,这样只会耽误国政。”吕蒙正的话气得其它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反而使皇上深受感触,自愧不如。

吕蒙正有一位客人叫做富言,有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了,能否让他进书院呢?”吕蒙正应允之后见了他的儿子,十分震惊地表示:“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功成名就的,他的官职能做到我的位置,他的功绩定能远远超过我!”吕蒙正令他与自己的儿子做同学,十分厚待他。果然那个人就是富弼,长大以后成了宰相。

此外吕蒙正还多次推荐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可见他心胸开阔,唯才是用,且独具识人的眼光。

吕蒙正破窑赋

《破窑赋》是北宋初期宰相吕蒙正的诗作,也称作寒窑赋,他早年中举前生活在破窑里,他创作此赋是为了规劝太子,写了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加以历史上诸位名人坎坷起伏的命运,来向太子诉说一种人生的自然规律。

吕蒙正破窑赋塑像

吕蒙正出生贫苦人家,因此深知穷人的困苦,从而发奋读书,金榜题名后为官清廉爱民,是个贤相。年轻时他在破窑中苦读,直到后来做了宰相,他深知人情冷暖与人心宠辱,因此特意作了此赋。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极深,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主张过于消极饱受,因此他有很大一部分著作都已失传,而这首赋被看做他的经典佳作。

据悉当年吕蒙正三次入相,作为太子的老师,由于太子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又没有太傅敢当面教训太子,于是吕蒙正决定写此文来告诫太子。这篇诗赋虽然篇目不长,但字字皆精髓,内含大智慧,明智的太子一读便理会了吕蒙正的深意和良苦用心,传闻太子在读过以后,还一改往常的面貌,变得虚心受教了。

破窑赋中吕蒙正写出了人生命运的多变以及天地自然自有其循环规律,全篇内容讲述了自己从凄凉的境况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富贵之位,还举了很多自古以来历史名人们命运多舛的磨难与经历,通过事实来叙述其中的道理,证实世界上人生路途遭遇起起落落是难免的,以此来警示太子。

吕蒙正的品格

吕蒙正是北宋的一代贤相,三次为相是对他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吕蒙正的品格的肯定。同时代或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大多集中于对他品格的赞扬,比如“宽厚”、“气量”、“质厚宽简”等。

吕蒙正戏剧照片

吕蒙正的品格中被赞扬最多的要属他的度量。有个故事说,吕蒙正刚当上副宰相的头一次上朝,就被人指着说:“这小子也可以当副宰相?”而他却假装没听到,还制止了想要帮自己出头的官员。下朝后,吕蒙正还劝那些还是愤愤不平的官员,说“一旦知道了那个人的名字,我就会终身都忘不掉;那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问又有什么损失呢?”

吕蒙正的度量,是很好地印证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所以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匡义就才曾经说过“蒙正气量,我不如”。不过身为宰相,不能只靠度量服人,更重要的是能力。吕蒙正有一特长就是,知人善用。

宋太宗说不如吕蒙正,就是因为他推荐了一个官员来出使辽国,而且被皇帝两次否决了还是依然坚持,而结果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比皇帝要好。此外,据说富言曾经做过吕蒙正的宾客,他让其见了自己的十几岁的儿子。吕蒙正见了惊讶地说,这个儿子以后名位会和他一样,而功勋甚至会超过他。的确如此,这个儿子就是后来也官至宰相的富弼。此外吕蒙正也举人不避亲,不过他推荐的不是儿子而是侄子,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但这个侄子有宰相之才。

标签: 吕蒙正

更多文章

  • 吕蒙正的用人正道:如何处理亲疏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正

    人才的任用,从来就是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用好人,用对人,既能体现管理者水平,又对团队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何用人,在用人上如何处理亲疏关系?是任人唯亲,还是举贤不避亲?这一直是人才使用中的难题,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在用人方面也有成有败,有得有失。任人唯亲危害大在家天下时代,任人

  • 宋朝人物张齐贤轶事:最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历史上有许多武将很能吃,廉颇就是一个,据说能够一顿饭吃十斤米十斤肉。文臣能吃的很少听到,北宋的宰相张齐贤是个例外。张齐贤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

  • 宋朝人物张齐贤——最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历史上有许多武将很能吃,廉颇就是一个,据说能够一顿饭吃十斤米十斤肉。文臣能吃的很少听到,北宋的宰相张齐贤是个例外。张齐贤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

  • 北宋宰相张齐贤: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山东菏泽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前后21年担任宰相,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网络配图张齐贤特别能吃,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历史上有名的“啖肉献策”故事讲的就是他。别人毛遂自荐时,往往采取编写求

  • 老皇帝驾崩,糊涂宰相吕端为何迟迟不肯跪拜新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北宋至道三年 (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继位者应当是两年前被册立为太子的皇三子赵恒。即位仪式在寝宫福宁殿中进行,群臣们齐集在大殿下,等待参拜新君。然而,高高的台阶之上,一幕珠帘把御座上的新君挡得严严实实。新君接见群臣,理应如同正殿视朝一般,卷帘入座,等到退朝时再垂帘离座。而福宁殿中的这幕珠

  •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吕端这个人是谁,吕端是北宋官员,出生于宦官之家,但从小勤奋好学,入仕后一步步从著作佐郎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十分励志了。宋太宗称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后还有了“吕端大事不糊涂”这

  •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他是真糊涂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真宗,宋朝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宋真宗赵恒既不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也不是九个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但是由于大哥失宠成了神经病,二哥离奇死亡,就这样赵恒被推上了太子之位。宋太宗驾崩后,理所应当由太子赵恒登基继承皇位,但是皇家和普通家庭可不一样,凡事考

  •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遇到大事从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宰相,有"大事不糊涂"之美称。吕端在他40年的为官生涯中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磨难,这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中十分军见。这正与他在小事上"糊涂",不斤斤计较,而在大局、大事上丝毫不糊涂的行事方式

  •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却也有很多“糊涂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句中的诸葛指的是诸葛亮,大家比较清楚,那吕端是谁,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宰相吕端吕端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宋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皇帝说吕端“小事糊涂”,更多指的是他特立独行的为人为官风骨

  • 吕端:北宋时期的大臣,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正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