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蒙正的用人正道:如何处理亲疏关系?

吕蒙正的用人正道:如何处理亲疏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4/1/18 0:20:26

人才的任用,从来就是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用好人,用对人,既能体现管理者水平,又对团队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如何用人,在用人上如何处理亲疏关系?是任人唯亲,还是举贤不避亲?这一直是人才使用中的难题,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在用人方面也有成有败,有得有失。

任人唯亲危害大

在家天下时代,任人唯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说皇位的代代相传,不说外戚的一女得宠、全家飞升,单是当时明文规定、合理合法的荫补制,就让大批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轻而易举步入仕途,当上大官。例如按照荫补制,每逢皇帝诞辰、郊祀、官员告老退休、死前上遗表时,皇帝都会对官员的子弟和亲属封官,有时大臣死后,其子弟、亲属封官甚至多达数十人。

网络配图

据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统计,南宋嘉定六年(1213)的官员中,荫补出身的占57%,科举出身的占28%,其他出身占15%,可以看出,荫补入仕者远远多于科举入仕者。所以,在那个时代,任人唯亲、靠“脑子”不如靠“老子”、靠苦读不如靠出身的风气习以为常,这样的后果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外戚、宦官专权,一些朝代还出现了“党争”。在历史上,也正因为任人唯亲这种普遍的现象,让一些兴盛的朝廷,由于权斗及人才的匮乏,日趋腐败,走向没落。

一代名相的“人才库”

吕蒙正任职于宋太宗宋真宗时期,曾三次拜相,宋史上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是位宽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间声望颇高。作为宰相,吕蒙正把发现和使用人才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吕蒙正曾问儿子说:“我当宰相,外人有何议论?”儿子回答道:“他们说,您当宰相,四方无事,国泰民安。不过,他们还说您颇无能,宰相之权,多为同僚所争夺瓜分。”吕蒙正听后哈哈一笑,说:“我的确无能。但是我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用人。”这体现了他在人才选拔工作上的自信。

吕蒙正是通过寒窗苦读入仕的,深知人才的难得。他不但在发现和使用人才上不遗余力,而且还独具匠心地建立了一个“人才库”。他的口袋里,常常备有一小册子,每当地方官吏汇报工作之余,他必反复询问地方上有何特别人才,并随时把这些人才的情况分门别类,登记册上,如果其中有谁被多人称道,那么就会被他视为贤才而随时准备为朝廷选用,“公(吕蒙正)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在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人才库”的,是不是吕蒙正呢?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他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倒确实有其原创性。

不问亲疏远近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吕蒙正从来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也不顾及皇帝的好恶,只在乎是否对国家有利。

网络配图

一次,宋太宗准备派人出使辽国,让吕蒙正推荐合适人选。吕蒙正推荐了一位,皇帝不同意;第二次,皇帝再问,他又以最初的人上奏,皇帝还是不同意;当皇帝第三次向吕蒙正要人时,他还是执意推荐此人。皇帝发怒说:“你怎么如此固执呀!”吕蒙正没有被皇帝的怒火所吓倒,反而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并非我固执,不过是您对此人有偏见罢了。我以为,派遣此人出使,一定不辱使命,因为从能力上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无人可及。我不希望为了讨好您而影响国家的利益。”满朝文武听到君臣二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好在宋太宗有雅量,不但没有妄加指责,而且最终同意了他推荐的人选,甚至还在退朝后对左右说:“蒙正气量,我不如。”事实也证明了吕蒙正的正确,此人出使辽国,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相当满意。不过,在君主社会,一切以君主个人好恶为标准,像吕蒙正这种为实现国家利益、大力推荐优秀人才而不怕批逆龙鳞、不怕受到排挤的,真是凤毛麟角。

荫补制本身是为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如果荫补级别过高,既不利于人才选拔,也不利于人才积极性的调动,甚至对苦读入仕者,还是一种挫伤,对此,吕蒙正有自己的思考。当初,卢多逊当宰相时,他儿子刚成年便被封为水部员外郎(六品官),以后,宰相儿子荫补封六品官成了惯例。吕蒙正任宰相,轮到皇帝给他儿子封官时,他觉得这个惯例太不合理了,便对皇帝说:“我通过十年寒窗,终于考中进士时,封的也不过九品京官罢了。如今犬子刚刚成人,就受如此恩宠,我担心会遭到阴间的惩罚。况且,天下人才,因为没有背景而老于岩穴、得不到半点皇恩的太多了。请求您给犬子仅授我进士及第时的官职吧。”在他的坚持下,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从此,宰相的儿子荫补只授九品官便成了定制。

网络配图

吕蒙正告老还乡后,宋真宗曾经两次到他家里探望,反复问他儿子们中间有谁能担大任。“虎父无犬子”,吕蒙正七个儿子,个个品学兼优。然而,在皇帝给他示好、要提拔他儿子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没有推荐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向皇帝郑重推荐了他堂弟的儿子。他对宋真宗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能担大任,唯有我的堂侄吕夷简,现任颖州推官,堪称宰相之才。”于是,宋真宗开始注意吕夷简,并有心栽培,后来,吕夷简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皇帝不喜欢的人,为何要再三推荐呢?按惯例能享受的待遇,为何要拒绝呢?皇帝真心示好,为何要舍近求远、舍亲就疏呢?看来,吕蒙正作这些重大决定是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甚至内心斗争的结果,这些最后的抉择,与其初衷有关、与其原则有关、与其坚守有关,因为在他心里,国家利益至上,当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总是选择最优秀、最适合的,至于这个人远近亲疏、姓什名谁,他才不在乎呢,这也是他推荐使辽人选时敢于同皇帝叫板的底气所在。

在少了些许经济待遇就会喋喋不休、少了些许政治待遇就会暴跳如雷、少了些许奖赏就会闹得鸡飞狗跳的领导干部当中,吕蒙正把是否有利于国家作为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即使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标签: 吕蒙正

更多文章

  • 宋朝人物张齐贤轶事:最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历史上有许多武将很能吃,廉颇就是一个,据说能够一顿饭吃十斤米十斤肉。文臣能吃的很少听到,北宋的宰相张齐贤是个例外。张齐贤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

  • 宋朝人物张齐贤——最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历史上有许多武将很能吃,廉颇就是一个,据说能够一顿饭吃十斤米十斤肉。文臣能吃的很少听到,北宋的宰相张齐贤是个例外。张齐贤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

  • 北宋宰相张齐贤: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能吃的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山东菏泽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前后21年担任宰相,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网络配图张齐贤特别能吃,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历史上有名的“啖肉献策”故事讲的就是他。别人毛遂自荐时,往往采取编写求

  • 老皇帝驾崩,糊涂宰相吕端为何迟迟不肯跪拜新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北宋至道三年 (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继位者应当是两年前被册立为太子的皇三子赵恒。即位仪式在寝宫福宁殿中进行,群臣们齐集在大殿下,等待参拜新君。然而,高高的台阶之上,一幕珠帘把御座上的新君挡得严严实实。新君接见群臣,理应如同正殿视朝一般,卷帘入座,等到退朝时再垂帘离座。而福宁殿中的这幕珠

  •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吕端这个人是谁,吕端是北宋官员,出生于宦官之家,但从小勤奋好学,入仕后一步步从著作佐郎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十分励志了。宋太宗称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后还有了“吕端大事不糊涂”这

  •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他是真糊涂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真宗,宋朝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宋真宗赵恒既不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也不是九个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但是由于大哥失宠成了神经病,二哥离奇死亡,就这样赵恒被推上了太子之位。宋太宗驾崩后,理所应当由太子赵恒登基继承皇位,但是皇家和普通家庭可不一样,凡事考

  •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遇到大事从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宰相,有"大事不糊涂"之美称。吕端在他40年的为官生涯中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磨难,这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中十分军见。这正与他在小事上"糊涂",不斤斤计较,而在大局、大事上丝毫不糊涂的行事方式

  •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却也有很多“糊涂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句中的诸葛指的是诸葛亮,大家比较清楚,那吕端是谁,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宰相吕端吕端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宋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皇帝说吕端“小事糊涂”,更多指的是他特立独行的为人为官风骨

  • 吕端:北宋时期的大臣,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正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

  • 北宋初年著名宰相,揭秘吕端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唐中晚期开始,一批批宦官粉末登场,皇权常常变得一文不值,朝政被宦官们搞得混乱不堪,到了五代,武将将宦官杀掉,割据称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直到雄主赵匡胤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一切,将国家带回正轨。赵匡胤是伟大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