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张齐贤: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能吃的宰相

北宋宰相张齐贤: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能吃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0 更新时间:2024/1/15 22:57:45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山东菏泽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前后21年担任宰相,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网络配图

张齐贤特别能吃,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历史上有名的“啖肉献策”故事讲的就是他。别人毛遂自荐时,往往采取编写求职书,恭恭敬敬呈送有关部门,然后转呈皇帝。但张齐贤自荐,却别出心裁,直接上路拦驾,面呈皇上。当时宋太祖正在洛阳巡视,车驾仪仗,十分威严。但就在这种氛围里,一个人跑过来就挡了驾。随从官员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向皇上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建言献策。赵匡胤的政权刚刚建立,正是用人之际,有人敢挡驾,说明此人肯定有些才学。就对随从说:“把这个人带上,回到宫里再谈。”

可到了宫里,张齐贤却不抓紧时间汇报方案,而是吸着鼻子到处闻。原来时值中午,该吃饭了。宋太祖说:“让这个人和侍卫们一起吃饭吧。”

谁知张齐贤鼻子尖,眼睛也管用,看到厨房有一大盘子熟牛肉,抓起来就吃,三口两口,就把一盘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看到他的吃相,都惊得目瞪口呆,连宋太祖也感到吃惊,招手对侍卫说:“再给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盘牛肉端上,张齐贤并不搭话,低头便吃。

张齐贤又吃了一盘,好像还没吃饱,不看皇帝,只看厨房。于是又一盘牛肉端了上来,这盘牛肉堆得像小山一样。宋太祖看张齐贤吃起来没完,走过来敲敲他的头。说:“停一下,停一下,我问你几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上来?”这个张齐贤真是出奇,尽管头被敲得咚咚响,但还是连头也不抬,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牛肉,边塞边说:“皇上您问吧,我边吃边答。”

于是宋太祖一连问了十个问题,张齐贤边吃边答,嘴里忙不过来时,就用脚画地,进行“图解”,条陈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吏、慎刑、惩奸“十策”,总之就是不耽误吃肉。就这样,又一大盘牛肉下了肚,这才回答完皇上的提问,然后抹抹嘴,站在一边偷着乐。

宋太祖对他其中的四条建议非常满意,张齐贤急了,坚持说十条都是好策,缺一不可。说着说着就脸红脖子粗,起了高腔,和皇帝大吵起来。这个被毛主席评价为“唐宗宋祖”的赵匡胤也不简单,立马岔开话题,说:“奇人,奇才,饭量大,学问也好。还能吃吗?”张齐贤有点不好意思,满嘴油乎乎,低声说道:“就看皇上让不让我吃了。要让我吃,还能吃三大盘。”话一出口,惹得在场的人轰然大笑。宋太祖也憋不住,笑着说:“难道你就吃不饱呀?”转身对还没吃上饭的侍卫说:“你们干脆也别吃了,把熟牛肉都给他带上,让他回家再吃。再给他一些金银,让他安心读书,来年好去应试。”

网络配图

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对他的弟弟赵匡义说:“我这次巡视西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个奇人,名叫张齐贤,他将来可以做你的宰相。但这个人性子太急,脾气大,我现在还不能用,让他再读些书,再历练历练。”

宋人笔记小说对此津津乐道。《邵氏闻见录》说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从来不敢放开肚皮吃,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

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张齐贤入仕前,虽然贫穷,但很洒脱,从来不计较别人的看法,就那样身穿布衣站在洛阳道上,等待路人施舍。一日,十来个盗贼在酒馆大吃海喝,人皆避讳,都不来就餐,唯独张齐贤径直向前,拱手道:“我实在贫困,想向诸位求一醉饱,不知可否?”群盗大喜,其中一厮说:“秀才能屈尊入席,有啥不可!只是我辈粗鲁,恐为秀才所笑。”张齐贤说不妨不妨,于是入席。席间谈到世象人伦,盗贼中有人自卑,说:“我等为盗为贼,不过是没有办法的事,其实内心不安,终日惶惶。”张齐贤说:“为盗之人,也并非碌碌无能之辈,只是一时无奈,走向歧路罢了。我也是慷慨之士,与诸位有什么可见外的呢?”于是取来大碗,筛满酒,一饮而尽。这样一连饮了三大碗,面不改色,气定神闲,群盗大为感慨,都说一个读书人,能如此放下架子,实在难得。张齐贤也真是饿极,又取来猪腿,掰为数截,狼吞虎咽,群盗见了,更为惊骇,再感叹道:“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话,怎能这样不拘小节呢!你将来当了宰相,必定会顾念我们为盗之不得已,我等愿意与您结为朋友。”

临别,群盗以金帛相赠,张齐贤也不推辞,满载而归。

《青箱杂记》记载:976年

(太平兴国元年),张齐贤考中了进士。当时的宰相赵普,向朝廷推荐了张齐贤。见宋太宗没有用他的意向。赵普就把张齐贤的光辉事迹一一列举出来,说:如果你提拔了他,今后张齐贤就会死心塌地地为卖命。你即有任人唯贤的美名,还可以招揽天下贤士,一举两得,何乐而比为?况且还有你哥哥的遗命。赵光义就提拔了他。张齐贤也不负众望,努力工作。986年(雍熙三年),北宋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结果大败而归,名将杨业战死在朔州。张齐贤主动请缨,去接管代州军务。结果旗开得胜,大败辽军,斩首数百级,缴获马二千匹以及大批器甲。宋军攻辽战役中,仅此一胜。所以几年后,张齐贤就频频升官,不久就当了宰相。

网络配图

因为穷苦,所以他做官后特别喜欢吃肉,吃得白白胖胖的,模样很可爱。潘长吉编辑的《宋稗类钞》卷四记载:他被撤消宰相职务,到偏僻的安州(今广西钦州市)任知州。当地人没有见过什么大官,听说张宰相来了,都去围观这享受过大富大贵的张宰相到底与百姓有何不同,最后的结论是:他有与众不同的大肚量。为搞清楚张宰相的肚量到底有多大,在他中午请客人吃饭时,大厨师专门搞了一个金漆大桶,看见他吃什么,就照样向桶内放一份;喝了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一杯。到了傍晚收拾时,“酒浆浸渍,涨溢满桶”,一个大桶满满的都是酒菜。消息传出,轰动全州.要是在当今时代,那还了得,肯定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不可,世界上最能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非他莫属。

他饭量大不足为奇,吃药也不按常规。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当时汴梁城内,有一座佛寺天寿院,所制风药黑神丸相当有名,用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甚为见效。这是一种保健丸药,一般人进服,小小一丸也就足够,但张齐贤却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在烧饼当中,三口两口就吃下去了,大有“把药当饭吃”的意思。

标签: 张齐贤

更多文章

  • 老皇帝驾崩,糊涂宰相吕端为何迟迟不肯跪拜新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北宋至道三年 (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继位者应当是两年前被册立为太子的皇三子赵恒。即位仪式在寝宫福宁殿中进行,群臣们齐集在大殿下,等待参拜新君。然而,高高的台阶之上,一幕珠帘把御座上的新君挡得严严实实。新君接见群臣,理应如同正殿视朝一般,卷帘入座,等到退朝时再垂帘离座。而福宁殿中的这幕珠

  •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吕端是谁?“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是个怎么样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吕端这个人是谁,吕端是北宋官员,出生于宦官之家,但从小勤奋好学,入仕后一步步从著作佐郎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十分励志了。宋太宗称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后还有了“吕端大事不糊涂”这

  •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他是真糊涂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真宗,宋朝

    宋真宗继位后为什么会任命吕端为宰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宋真宗赵恒既不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也不是九个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但是由于大哥失宠成了神经病,二哥离奇死亡,就这样赵恒被推上了太子之位。宋太宗驾崩后,理所应当由太子赵恒登基继承皇位,但是皇家和普通家庭可不一样,凡事考

  •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遇到大事从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宋朝

    吕端跟寇准相比谁的能力较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宰相,有"大事不糊涂"之美称。吕端在他40年的为官生涯中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磨难,这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王朝中十分军见。这正与他在小事上"糊涂",不斤斤计较,而在大局、大事上丝毫不糊涂的行事方式

  •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却也有很多“糊涂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句中的诸葛指的是诸葛亮,大家比较清楚,那吕端是谁,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宰相吕端吕端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宋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皇帝说吕端“小事糊涂”,更多指的是他特立独行的为人为官风骨

  • 吕端:北宋时期的大臣,死后被追赠司空、谥正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

  • 北宋初年著名宰相,揭秘吕端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唐中晚期开始,一批批宦官粉末登场,皇权常常变得一文不值,朝政被宦官们搞得混乱不堪,到了五代,武将将宦官杀掉,割据称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直到雄主赵匡胤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一切,将国家带回正轨。赵匡胤是伟大的,他

  • 揭秘:为何说没有吕端赵恒可能就当不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端,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吕端,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成了之后的一句至理名言。赵光义临危之际欲将皇位传给赵恒,当时掌权的太监王继恩与李太后想拥立原来的皇太子赵元佐,王继恩在赵光义即位时就立有“大功”,如今又是皇位交接之际,如果拥立成功又是一件大功,又可以

  • 北宋大臣向敏中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向敏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向敏中,宰相,北宋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父向瑀,曾任后汉符离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

  • 北宋大臣向敏中的故事 向敏中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向敏中,宰相,北宋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父向瑀,曾任后汉符离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