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人月圆·山中书事》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所写的一首散曲

《人月圆·山中书事》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所写的一首散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26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5:38

《人月圆·山中书事》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所写的一首散曲。此曲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作品原文

〔黄钟〕人月圆1·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2。孔林乔木3,吴宫蔓草4,楚庙寒鸦5。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词句注释

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投老:临老,到老。

白话译文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文学赏析

这首散曲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普天乐·秋怀》)难怪他常为此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半纸虚名,十载功夫。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齐天乐过红衫儿)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张本。

“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指吴王夫差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屟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数间”以后诸句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投老”:即到老、临老。“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万卷”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作诗,读书品茶,足慰晚年。联系作者″英雄不把穷通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风月无边,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韵》);“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殿前欢·次酸斋韵》等多次自白,则不难窥见此篇那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傲杀王侯的潜流。

此曲风格豪放,直抒胸臆,不作含蓄语,感情由浓到淡,由愤激趋于平静,语言较浅近朴实。

标签: 元朝

更多文章

  • 张可久是什么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

  • 兀良合台做出的成就都有哪些 对于他的评价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云南

    主要成就忽必烈北归后,大将兀良合台担负起平定尚未臣服大理国东部地区的重任。云南地区在南诏崛起以前,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长期都在东部的滇池和曲靖地区,也就是古滇国和古夜郎国的首邑所在地。南诏崛起于洱海附近后,南诏国及其后的大理国长期以洱海边的城邑作为自己的都城,使得洱海地区超越滇池地区成为云南的中

  • 元朝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 蒙古帝国名将兀良合台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蒙古帝国名将。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因是功臣世家,受命护育皇孙蒙哥,后成为蒙哥的一怯薛长,掌管蒙哥宿卫。人物生平随军西征1233年,随贵由东征大真国,破蒲鲜万奴于辽东(今吉林延吉东城子山)。1235

  • 元朝统一作出极大贡献的将军 蒙古帝国猛将兀良合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1233年,随贵由东征大真国,破蒲鲜万奴于辽东(今吉林延吉东城子山)。1235年随诸王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分兵后随拜答尔深入孛烈儿(波兰)﹑捏迷思(德意志)等部,攻陷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后又在莱格尼察战役中大败波德联军。1248年,贵由汗去世,汗位空缺三年,兀良合台因是蒙哥身边一怯薛

  • 博尔术到底是何许人 他和成吉思汗的到底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看过明大的人都应该记得其中有一期,讲的是成吉思汗陵墓的陪葬品,其中有说魏大勋所饰演的保安是博尔术的铠甲重生而来的。那么这个博尔术到底是何许人?他和成吉思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博尔术从以智勇闻名,在他他13岁那年,草原上有一个部族要偷走成吉思汗的宝马还将成吉思汗重伤,幸好遇见博尔术领众追夺,谁知追上后寡

  • 有关于博尔术的轶事有哪些 他的后代子女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轶事典故相传也速该巴特死后,乞颜部族的人多跟随泰赤乌部离去,没过多久,少数留下的人也纷纷离开。当时的乞颜部族仅剩8个人(也速该正妻:柯额伦夫人 别妻 长子铁木真及其同父同母兄妹 铁木格 铁木伦 合撒儿 同父异母弟弟别勒古台 老奴“踢不走”) 和八匹马。有一群盗马贼偷走了这八匹马,铁木真在追寻途中遇见

  • 《折桂令·春情》徐再思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折桂令·春情》

    《折桂令·春情》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下面是这首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折桂令·春情元代: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译文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

  • 《水仙子·夜雨》元代曲作家徐再思,风格自然清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水仙子·夜雨》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

  • 徐再思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简介,与贯云石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

  • 乔吉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元代杂剧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