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抓到李秀成后,为何立刻就把他处决了?

曾国藩抓到李秀成后,为何立刻就把他处决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39 更新时间:2024/1/22 3:56:3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曾国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1864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团团包围。同年4月19日,天王洪秀全死去,太平天国的担子最后落到了忠王李秀成肩上。

李秀成携幼天王洪天贵福死守天京城,湘军掘地三尺,耗费整整一个月时间,挖了一条通往城门口的地道,用炸药炸开城门缺口。为了保护幼天王逃脱,李秀成只率一百多人拦截湘军……之后,李秀成与军队走散,被村民擒拿献给了湘军将领萧孚泗,而萧孚泗又把李秀成转交给了湘军首领曾氏兄弟。

曾国藩亲自审问李秀成,并要求李秀成写供词。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供词,然而当他写到第十天的时候,曾国藩却突然下令,迅速将李秀成处死。按照道理来说,太平天国将领被俘之后,一般都押往北京处死,以尽可能发挥政治效应震慑潜在的造反作乱者,可曾国藩为何如此着急,在南京就杀死李秀成呢?

除此之外,曾国藩最后上呈朝廷的供词也有猫腻,李秀成写了整整十天,按照道理来说,这份供词应该不少于六万字,可到慈禧太后手里,这份供词只剩下三万多字,被删减了一半。

是个人都知道,李秀成供词的内容肯定是被曾国藩动过手脚了。那么李秀成究竟在供词中说了什么,导致曾国藩要大量删减并立即处死他呢?

其实看看被删减的那些内容就清楚了,这李秀成,那是非杀不可啊!

供词隐藏内容一:劝曾国藩篡位。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当中。而正在皇权受到削弱之时,曾国藩的力量却在急速增长,掌握着几十万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

当然,熟悉曾国藩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曾国藩断断不敢露出自己的青面獠牙!其实曾国藩的心腹手下早就暗示他谋权篡位,但曾国藩狠狠地批评了他。因为他深刻地知道,满清政府根深蒂固几百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凭借手上的湘军,对上清军仍有很大的可能失败。

李秀成之所以劝曾国藩篡位,是因为他想活下来,曾国藩如果愿意对抗清军,那便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同道!

在自述当中,李秀成从清朝的腐败、人心的归向、曾国藩的实力三点分析,他说得那是天花乱坠,就好像曾国藩称帝,根本不可能失败,宛如水到渠成一般。

而曾国藩呢?对李秀成说的话真的非常动心,虽然表面上对清廷毕恭毕敬,但是在心底,他或许也有推翻清朝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了。如果能联合溃败的太平军,拿下清廷的确有很大可能。

在李秀成的甜言蜜语之下,曾国藩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这一思想斗争一直持续十天,最终,曾国藩脑中的理性战胜了夺权的狂热心态。通过思考,他觉得清朝的腐败是肯定的,但称帝的话实力方面却还有很大欠缺。

在俘获李秀成之时,清廷已经不单单依靠曾国藩的力量,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都已经崛起,这两人都是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对清廷那是绝对的忠心。以一敌二,曾国藩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除此之外,剿灭太平天国,几乎都是曾国藩在出力,曾国藩的湘军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军事力量。谋反罪肯定是要诛灭九族,出于保险,曾国藩只能删除李秀成供词当中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需要斩草除根,必须灭口,擦掉所有的蛛丝马迹,这样才能显示出他对清廷的“忠心”。

供词隐藏内容二:太平天国的宝藏。

太平天国有专门的“圣库”,普通百姓家里面是不能私藏金银的。通过几十年时间的搜刮,太平天国圣库当中藏宝无数,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这是令任何人都垂涎的一笔财富。李秀成作为太平军的大将,知道宝库的具体位置。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李秀成在供词中绝对说出了大量有关藏宝之地的秘密。如果讲供词中的内容全部交给朝廷,那么很明显,这些财富湘军都不能动,只能交给朝廷。

即使曾国藩他自己不想贪,但手下的曾国荃、湘军大大小小的将领,谁不想贪?要知道,太平天国是他们打下来的,没点战利品说得过去?

除此之外,打仗都是伴随着烧杀抢掠的,攻打天京之时,曾国藩的湘军早就把圣库里面的宝藏搜刮一空了,哪还剩下留给朝廷?

所以为了手下士兵考虑,曾国藩直接将李秀成有关宝藏的供词删除,告诉朝廷太平天国非常穷,一点财富都没有。

在李秀成供词当中,曾国藩写道:“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刮各馆之银米。”

瞧瞧看,曾国藩直接甩锅给洪秀全,称圣库里的钱全被他花光了,连洪秀全的儿子只能四处搜刮才能过日子。而洪秀全的尸首最后是没找到的,所以有关圣库的下落,自当也就无影无踪了。

正是由于李秀成煽动性的供词,曾国藩才给予将他处死,因为当时的湘军已经是个独立的利益集团,他必须保护家族、保护湘军大大小小士兵的性命和利益。

标签: 曾国藩清朝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时,为什么没让他受凌迟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清朝

    大家好,说起曾国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太平天国在历史上只存在了13年,却让本就不安定的清朝行走的越发沉重,于太平天国而言,他们至少辉煌过,但对清朝来说,太平天国的存在以及壮大不仅是威胁,更是耻辱。所以,在最后关头,当清军捕获了太平天国的将领后大多数都以凌迟之刑将其处死,而这其中唯有李秀成是个

  • 郑板桥与吴敬梓之间发生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吴敬梓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著述,尤其是《辞海》关于郑燮的词条以及党明放先生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郑板桥年谱》

  •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郑板桥评价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郑燮祖籍苏州,1736年进士。在郑板桥做官前后,他都是居住在扬州,以书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后人世称“三绝”。他也是清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著作有《板桥全集》。那么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呢?其实,从经历来看

  • 郑板桥《竹石》的诗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板桥,《竹石》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词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诗句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作品

  • 孝献皇后跟贞妃同是两姐妹,为什么结局却是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妃,清朝

    说到孝献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贞妃,是顺治帝的妃嫔,一等阿达哈哈番(爵位名,乾隆年间改为轻车都尉)巴度之女,孝献皇后的族妹。同出董鄂一族,姐姐是宠冠六宫的皇贵妃,妹妹却是后宫中的小透明,姐姐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妹妹却身殉顺治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宠冠六宫,无人能及顺治帝后宫中的高位嫔妃尽皆出自蒙

  • 孝献皇后有多受宠?顺治唯一认定的皇后,顺治为她写4000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献皇后,清朝

    大家好,说起孝献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顺治,我们在前面有提到过顺治的废后以及当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皇太后的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废后虽然长得十分美貌,又是孝庄娘家人,但由于善妒和奢靡被废,据《李朝实录》中记载,她最后怀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同样,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娘家人,也一样

  • 清朝顺治帝:孝献端敬皇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孝献端敬皇后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晋封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

  • 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网络配图从咸丰的安排看,政

  • 改变大清政局的叔嫂会:慈禧跟奕訢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跟奕訢说了什么

    奕訢的一场号啕大哭,连肃顺等人也被些许感动。不过,奕訢心里也清楚,热河是人家的地盘,自己在这里还是要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不然,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奕訢在祭奠完后,他在载垣、肃顺等人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显得十分卑逊。肃顺等人看奕訢一副服服帖帖的样子,在双方客客气气的气氛中,也不免对奕

  • 清朝最有才华的皇子,皇六子奕訢为何没能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奕訢,清朝

    你们知道奕訢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清代有一位相当牛B的"王爷",他"串烧"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的政治生涯极为坎垠,影响了后期清王朝的对外政策,是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奕出生于紫禁城内启祥宫,其母静妃是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在此之前,道光帝曾有过五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