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恩之乱中孙恩和卢循性质有什么区别?孙恩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孙恩之乱中孙恩和卢循性质有什么区别?孙恩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66 更新时间:2023/12/28 9:39:17

东晋朝的崩溃,桓玄为盟主的诸藩镇,占据建康以西的州郡,朝廷政令只能施行在东方的会稽、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吴县、吴兴、义兴八郡,一切残酷的剥削自然也集中在八郡民众的身上。司马元显为防御王恭等人的进攻,调东方诸郡“免奴为客”人集合建康充当兵役,号称“乐属”。这又引起地主和佃客的怨恨。

东晋十六国五斗米道徒士族孙恩乘民心骚动,399年,从海岛率徒党百余人攻破上虞县,又攻破会稽郡,部众骤增至数万人。其余七郡同时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孙恩有众数十万人。孙恩的徒党号称“长生人”,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孙恩和这群人专事屠杀掳掠,破坏不遗余力。会稽是王羲之谢安等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吴郡、吴兴是南方士族的中心居地,这三郡号称三吴,是东晋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当然,士族所在地的民众,受士族的压迫是说不尽的,对士族的仇恨自然也是难以抑制的,愚蠢而疯狂的野心家孙恩等人利用民众的积怒,纵徒党杀人,甚至婴儿也不能免死。

晋将谢琰刘牢之率兵来攻,孙恩徒党在诸郡烧仓库,毁房屋,塞水井,砍林木,掳掠妇女财物,都逃到会稽郡来。谢琰收复义兴吴兴两郡,刘牢之收复吴郡,进军到浙江边。孙恩起初听说诸郡响应,对徒党们说,天下没事了,我带你们到建康享福去。后来听说刘牢之到了浙江边,对徒众们说,我割据浙江东部,还可以做个越王勾践。等到刘牢之军渡过浙江,孙恩对徒众们说,我是不以逃走为羞耻的。孙恩掳男女二十余万人逃往海岛。此后孙恩连年从海路入寇。401年,孙恩率舟师十余万人自海路突袭京口,逼近建康,司马道子惊骇,不知所措,赖刘牢之部将刘裕奋勇进击,大破孙恩军。刘牢之等援军赶到建康,孙恩屡次战败,又逃入海岛。402年,孙恩入寇临海郡,被晋兵击败。孙恩穷困投海自杀,徒党和妓妾说他成了水仙,跟着投水的多至百余人。被孙恩掳去的二十余万人,三四年间,不是战死溺死,便是被贩卖作奴隶,到孙恩死时只剩下数千人。孙恩连年从海岛入寇,前后数十战,又杀死民众数万人。

京口是从北方各地流亡来的士族和民众聚居的地方,号称北府,与历阳同为扬州重镇。居民风俗强悍,敢于从军。谢安辅政,举谢玄为将。谢玄在京口募兵,得勇士刘牢之等人。刘牢之常领精锐当前锋,战无不胜,号称北府兵。淝水大战,苻坚军崩溃,晋军前锋五千人,就是刘牢之统率的北府兵。399年,刘牢之击孙恩,刘裕在刘牢之部下当小军官,勇悍善战,屡立大功。刘牢之部下诸将,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凶,独刘裕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击灭孙恩卢循,主要是刘裕的功绩。

孙恩死后,余众推卢循为首领,被刘裕追击,泛海逃走。404年,卢循攻陷广州,以后连年入寇,410年,率兵十余万逼近建康,被刘裕击败,卢循逃到交州。411年,交州刺史杜慧度击杀卢循。孙恩在败逃入海以前,多少还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则完全是五斗米道作乱。

更多文章

  • 西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司马乂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西晋,司马乂

    司马乂(277年―304年1月28日),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为审美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太康十年(289年),司马乂受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其父武帝司马炎死后改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同母兄楚王司

  • 了不起的长沙王司马乂 智勇双全可惜生错了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八王之乱,司马乂

    “八王之乱”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混沌不堪的时期之一。其间有太多暴力凶杀阴谋背叛的故事。长沙王司马乂就是这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司马乂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六子。他之所以登上历史舞台得益于与楚王司马玮的同胞关系。兄长被贾后诛杀后,他被贬为常山王。等到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进攻把持朝政的赵王司

  • 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做了什么?司马乂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八王之乱

    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做了什么?司马乂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也是参与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乂这个字读作yì,有着治理、安定、才德过人的意思。司马乂曾被封为长沙王,两年后他的兄弟司马玮被杀死,司马乂还被贬为常山王。此后司马乂起兵和其他诸侯共同讨

  • 杨容姬是谁?晋朝第一美男潘安之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潘安,杨容姬,潘杨之好

    自杨容姬的父辈起,她家就居住在巩县。潘岳的祖父名潘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潘芘,曾为琅邪内史;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

  • 西晋名儒杨肇之女:杨容姬生平简介 为美男子潘安之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晋,杨容姬

    杨容姬(249年―298年),西晋名儒杨肇之女,潘岳(即潘安)之妻,著有《离合诗》、《思子诗》、《东郊诗》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容姬,她的父亲是潘安那个时期一个有名的文化人,所以杨容姬也算是名门闺秀。杨容姬在嫁给潘安之后,给潘安生下的儿女里面,个个的血液里

  •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朝,祖约,祖逖,苏峻之乱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在祖约看来,他的一生,始终笼罩在哥哥祖逖的光影之下。当初只是成皋县令、从事中郎中低级干部的他,人生命运的转变,恰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儿子是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昭的正妻,她是王朗孙女,儿子是开国君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正史上的王元姬,出身名门,她的祖父王朗是曹魏的司徒,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孙策打败,后来在曹魏任职,在诸葛亮北伐时,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的“皓首匹夫”。王元姬的父亲,便是在曹魏担任中领军,也是三国时

  • 王元姬:司马昭的正妻,还是王朗的孙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元姬,晋朝

    王元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元姬,司马昭的妻子,晋武帝司马炎的母亲。父亲王肃,祖父王朗。一般人对王朗的记忆,通常就是《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是孙策平定江东的一个军阀。第二次登场是诸葛亮北伐时,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被诸葛亮驳倒,一时气愤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这段被称

  • 晋朝杜弢起义的结果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起义

    杜弢起义原因永嘉年间,曾出现过最有名的一次流民起义,由于当时官吏、土民大量杀害流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带领众流民发动起义,这也是杜弢起义原因。杜弢起义图永嘉年间,巴蜀地区的流民大都分布在荆、湘之间,由于当时流民地位低微,官吏与土民经常杀害当地的流民。永嘉五年春天,晋湘州刺史

  • 杜弢之乱: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弢之乱,杜弢,西晋

    永嘉六年(312年),晋荆州刺史王澄屡攻杜弢,均被起义军击败。晋琅琊王司马睿遣周顗接任荆州刺史。建平流民傅密等投奔杜弢。杜弢别将王真(一说王贡)袭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周颉狼狈失守。晋征讨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寻阳太守周访、历阳内史甘卓诸军共同镇压杜弢起义军,王敦进屯豫章(今江西南昌)为诸军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