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1/16 9:24:18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

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

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的他对看重的人才真是掏心掏肺的信任和提拔。

比如他提拔袁崇焕,仅仅只因为一番君臣奏对,被袁崇焕的豪言壮语打动后,他马上就让袁崇焕成为自万历朝以来,权势最大的蓟辽总督。

袁崇焕要什么条件,他全给,袁崇焕要兼任登莱巡抚,要监管皮岛毛文龙部,崇祯统统答应,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崇祯纠结一番后也认可了。

袁崇焕后来的结局不论,但至少在“己巳之变”发生前,崇祯皇帝对这位曾在辽东战场立过大功的人才的信任和尊重,是足够称得上求贤若渴的。

再比如他提拔仅40岁的周延儒入阁,然后只过了一年,就再次提拔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这都是他求贤若渴的表现。

简单来说,只要能给崇祯皇帝带去中兴大明的希望,能做出相应的成绩,哪怕只是口头上承诺会做出成绩,崇祯是不介意越级提拔人才的。

上述所举例的袁崇焕和周延儒,都还不是崇祯皇帝求贤若渴的终极表现,他最疯狂时,曾将看重的一个人才从白身提拔为从二品高官。

如果以九品十八级官位来计算的话,这相当于一次提升了十四级官位,可以算是历史罕见了。

这位被崇祯皇帝疯狂越级提拔的明朝官员叫王来聘,他有一个著名的身份,是明朝的第一任武状元。

明朝从建国之时起就有官办的武学,以及选拔武官的武举,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专门考核武将子弟,然后才是从民间选拔人才。

因为明朝的很多武官职位是世袭,为了防止袭职的武二代、武三代们成为纨绔,就要定时考核。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武官的袭职和选拔,他是马上皇帝,知道军备的重要性,《明史·选举三》中记载:

初,武职率以勋旧。太祖虑其不率,以《武士训戒录》、《大诰武臣录》颁之。后乃参用将材,三岁武举,六岁会举,每岁荐举,皆隶部除授……洪武初,军功袭职子弟年二十者比试,初试不中,袭职署事,食半俸。二年再试,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充军。其法至严……

但从明成祖永乐朝开始,武举就开始有名无实了,“自永乐后,新官免试,旧官即比试,贿赂无不中,此军职所以日滥也。”

至明朝中期,武举更是权贵们滥发官职的温床,比如“正德间,冒功升授者三千有奇。”

虽然后来也有部分明朝皇帝有意整顿武举,明英宗天顺朝时,还颁布了专门的《武举法》,试图规范武举选拔。

但由于各种原因的掣肘而没能成功,直至明末都不见大的成效,“然徒饰虚名,终鲜实效也。”

上述明朝的武举情况,不管是兴盛也好,衰败也好,都是普通的武举,考核止于兵部或五军都督府,皇帝会关心,但不会亲自再考核。

皇帝亲自考核,在文进士的选拔中叫殿试,殿试的第一名是状元,所有参与殿试的进士们也可以称为天子门生。

直到崇祯朝,崇祯皇帝有感军备不振,加上求贤若渴,开始重视武举,“时帝锐意重武。”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的武举考核时,他不但亲自监督武举考核有没有作弊的情况,还增加了殿试。

从此,明朝的武举在形式上跟文进士的科举一样了,武举的第一名也可以是天子门生,也可以成为状元。

虽然拔高武举,搞殿试,设立武状元,只在崇祯一朝出现,但毕竟是开创了明朝的先河,这第一任武状元王来聘也就被专门写进了《明史》中。

我个人认为,崇祯如此重视武举,估计是被“己巳之变”给刺激到了。

在这场后金入侵关内的战争中,明军中虽然也有如赵率教、满桂这样的悍不畏死的武将,但更多的是遇敌即溃的无能之将。

这场战争让崇祯皇帝看到了明军中的一些弊端,感觉到了军队中人才的匮乏。

因此,崇祯皇帝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开始的武举考核中,才亲自出手挑选人才。

也因此,崇祯四年时的武举第一名王来聘(他可以使用百斤重的大刀,当时的武生中,一共只有两个人能办到),不但获得了武状元的称号,还获得了更大的惊喜。

王来聘被求贤若渴的崇祯皇帝直接授予级别为从二品的副总兵官职,可谓是一步登天。

王来聘本人对崇祯皇帝的重视是相当感激,《明史·王来聘传》中记载:

钦定一甲三人,来聘居首,即授副总兵。武榜有状元,自来聘始也。来聘既拜命,泫然流涕曰:“上重武若此,欲吾侪效命疆场尔,不捐躯杀贼,何以报上恩!”

不管崇祯皇帝是否病急乱投医,他至少有一个目的是达到了,收获了王来聘的忠心。

王来聘后来果然用他的生命报答了崇祯皇帝的越级提拔和厚爱,虽然他一辈子只参加了一场战争。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王来聘在平定孔有德、李九成等发动的叛乱的战争中,以副总兵的身份干士兵的活,亲自攻城,不幸战死,《明史·王来聘传》中记载:

明年,孔有德据登州叛,官军攻之久不下。又明年二月以火药轰城,城坏。将士踊入,辄为贼击退。来聘复先登,中伤而死。天子惜之,赠廕有加。

王来聘战死后,崇祯皇帝除了惋惜外,大概也考虑到了自己越级提拔王来聘的弊端。

王来聘从一介白身直接成了副总兵,军中宿将会对他不满,这让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脸往哪搁?

直接当上副总兵,也让此前毫无军功在身的王来聘承担了不小的压力,这才有了身为副总兵,却去亲自攻城的事发生。

王来聘不但要报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还要用行动和功劳来还击军中对他的不满。

若非如此,让王来聘从低级军官慢慢做起,他未必会在人生的第一场战争中就战死,他太需要表现和军功了。

此后,崇祯皇帝再也没有如提拔王来聘那般提拔新进官员了,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标签: 王来聘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汉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汉朝

    刘彻,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景帝的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一共生了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她的儿子汉武帝的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汉武帝的妻儿,大都很凄惨。那么,汉武帝的四个姐妹,又有怎样的命运呢?其实,在古代社会里,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她们之

  • 魏忠贤是忠臣还是奸臣 魏忠贤的死和明朝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忠贤,明朝

    对“九千岁”魏忠贤究竟是忠是奸?他的死与明朝的灭亡有何关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明代以来,宦官势力空前强大,前有明英宗、明宪宗时期的王振、汪直,后有明武宗、明熹宗时期的刘瑾、魏忠贤,他们个个都是当时朝堂内外红得发紫的人物。如若单拎出来,谁也说不准这四人究竟谁的权势更大

  • 义纵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有何本事能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义纵,汉朝

    汉武帝期间是苛吏的黄金期间,汉武帝手上的苛吏大多也是能吏,各有各的本领。义纵,河东郡人。西汉中期的著名“酷吏”。义纵在年少时曾伙同他人抢劫为盗,是一个标准的流氓混混,他的姐姐义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义姁因为医术高超被召入宫给王太后看病,她也得到了王太后的宠爱与赏识

  •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占据荆、益二州,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这就是“襄樊战役”。战役前期,关羽取得巨大胜利,水淹

  •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三国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谁有恩

  •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群贼

  •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吕后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逝世后,吕后是靠什么手段控制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提到我国女性当权的代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吕武”,她们分别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以及唐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很多人把武则天和吕雉视为正反面的代表,认为吕雉是一位凶狠残暴的女性当权者,

  •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郃,曹操,高览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他们

  •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荣,西晋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初

  •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管仲,春秋

    提起管仲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管仲通过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用人上一系列措施,使得齐国走上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时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