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如此喜欢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

朱元璋如此喜欢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2 更新时间:2023/12/4 23:29:30

朱元璋喜欢朱棣,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为何不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引言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首位皇帝,他是草根创业的典型人物,从和尚到皇帝,能创下一份基业,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了。

朱元璋能够当皇帝,与郭子兴和马皇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两人支持是朱元璋壮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生性好杀,脾气暴躁,唯独对发妻马皇后恭敬有加。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下了五个儿子,其中朱标为长子。

朱元璋的众多孩子中,论地位朱标是独一档,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王朝中地位最巩固的太子,只要不发生意外,朱元璋驾崩后,朱标都能顺利继承皇位。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公元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地区,回来后感染了风寒,不久就病逝了,年仅37岁就病逝了。

对朱元璋来说,这是非常不愿意接受的现实,这不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是影响到大明王朝继承人的选择。最终,为巩固大明江山,朱元璋放弃立其他孩子为太子,将朱标长孙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将来继承皇位。

一些人就有疑惑了,朱标病逝后,朱元璋还有好几个孩子,况且他平日也很喜欢朱棣,夸他最像自己。那么,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将太子之位传给朱棣,非要给孙子朱允炆呢?

传朱棣不符合立嫡立长的规矩

立嫡立长是古代封建王朝一条不成文明的规矩,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把长子看得很重视,朱元璋是皇帝,他自然不能破坏这条规矩。

就是因为立嫡立长这条规矩在这里,朱元璋的长子才能顺利当上太子,且地位非常稳固,无法撼动。如果朱标不死,他就是第二任的大明皇帝,朱棣排名老四,他一点机会都没有。

朱棣的身份有些尴尬,没有史料能证明他就是马皇后所生,靖难之役后,为了能够合法继承皇位,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了明太祖实录,强行在史书上写自己是马皇后所生。

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有何证据?根据朝鲜的史书《奉史录》中所记载,朝鲜派出使者前往北平求见朱棣,那天正好是7月15日,恰好那天是朱棣生母的忌日,按照古代的礼制,朱棣当天无法接见朝鲜使者。

翻开史书,我们不难找到,朱标之母马皇后的忌日是八月初十,与朱棣生母七月十五对不上。因此,朱棣的生母和马皇后不是同一个人,靖难之役后,为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强行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

当然,即便朱棣真的马皇后所生,且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根据立嫡立长的规矩,他恐怕也没有资格当太子。

要知道朱元璋不是只有朱棣、朱标两个孩子,仅马皇后所生就有5子(算上朱棣),除长子朱标外,还有次子朱樉,三子朱棡,朱棣排在第四位。按照顺序轮下去,朱棣前面还有两个哥哥。

如果朱棣被朱元璋强行立为太子,其他皇子如朱棡、朱樉等人就要跳出来了,反对父亲朱元璋的这项决定,兄弟之间谁都不服谁,等朱元璋病逝后,免不了一场血腥的夺位大战,动摇大明王朝的根基。

朱允炆深得朝廷文臣支持

皇位想要坐得稳,必须要有大臣的支持和拥护,朱元璋能成就霸业,文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武有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单独拎出一个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他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性格仁厚温和,且极有孝心。朱元璋对朱允炆的人品很满意,但怕他将来坐不稳皇位,会被武将文臣拿捏。

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前,朱元璋也曾动了立朱棣为太子的心思,这时候他身边的文官刘三吾提醒他如果改立朱棣为太子,秦王和晋王怎么办?

朱元璋是一个聪明人,他明白兄弟反目会影响大明王朝,不再动立朱棣为太子想想法了。刘三吾是明朝的文官的代表之一,他支持朱允炆在未来能当皇帝。

朱允炆与朱棣不同,他从小深居宫中,饱读圣书,与朝廷文臣之间的关系走得比较近。朱棣是武将,征战沙场,残暴血腥,与朝廷文臣不是一类人。

朱元璋也是从打打杀杀走过来的,他明白武将威胁比文官要大,既然文官全部站队支持朱允炆,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坐稳皇位,当起了大恶人,大肆诛杀功勋武将,蓝玉等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朱元璋除掉。

结语

朱元璋之所以不立朱棣为太子,而是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主要原因大致两点,即传朱棣不符合立嫡立长的规矩,朱允炆深得朝廷文臣支持。

论能力,朱棣要强于朱允炆的,自朱允炆继位后,他的削藩之举逼反了朱棣,也就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当然,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放弃朱棣,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明史》《奉史录》等

标签: 朱元璋朱棣

更多文章

  • 老八和康熙本人最像 老八最后夺嫡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

    还不知道:八阿哥最像康熙本人,为什么会夺嫡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四十二年,皇太子胤礽最大的靠山索额图因谋反罪被杀,从这一刻开始,康熙帝和皇太子胤礽之间的关系便不同寻常了,原本深受康熙宠爱的皇太子胤礽渐渐失去了康熙的恩宠,而失去恩宠的胤礽也让其他皇子意识到太子并

  • 古代皇帝经常赏赐大臣金瓜子 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皇帝,金瓜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帝里经常赏大臣“金瓜子”,这到底为何物,原因又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皇帝,他是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当然了,自古以来里领导者不会只是一个人,他的手下有着许多的能人。因为这些人的辅佐,最后他能够成为如今的地位。对于有功的人我们

  •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的正妻,她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智容,南朝齐

    南北朝是一个混乱时期,中国历史处于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其中南朝又分为宋、齐、梁、陈这四朝,南朝齐是四朝之中国祚最短、帝王更换最快的一朝。下面我们要说的不是南朝齐的皇帝,而是南朝齐的皇后——刘智容。刘智容的父亲刘寿之是一名小小的员外郎,她的出身并不高,但生活还算衣食无忧。相传刘智容的母亲桓氏怀孕时,

  •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徐达的?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达算得上是朱元璋功臣里面,功劳最大的。虽然徐达在朱元璋第一次封“公”的六个人中,排在李善长之后,位居第二。但是死后被追封为“王”的六个人中,徐达则排在“六王”之首。徐达功劳这么

  • 贾诩只是被曹魏封为三公 孙权为何断言曹魏要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贾诩,孙权

    还不知道: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为何孙权得知后断言魏国要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在得知曹丕封赏贾诩为三公后,孙权之所以会断言魏国要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懂了几个。贾诩被封为三公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对贾诩不陌生,因为贾诩之谋,堪称一绝,不少英雄好汉都栽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沆,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

  • 巴寡妇清是什么人?她组建数千人武装为何没有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嬴政,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朝这位可以拥有私人武装的女人,叫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原名清,是一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巴郡枳县女人,由于在嫁入夫家后不久就守寡,所以被人称作巴寡妇清。她靠着夫家祖上传下来的采炼丹砂技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女企业家。

  •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汉献帝

    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汉献帝到底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因为电视改编、文学创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建雄”。而那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事实上,曹操一生并未说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要嘴含七粒米,死前嘴里含米有何用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到死都还在规划着蜀国的未来,电视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之死这一段拍的也是非常有神秘色彩,在诸葛亮最后一次讨伐魏国未能顺利前行

  • 秦国能够崛起是因为商鞅变法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商鞅变法

    对秦国之所以崛起,首要原因真的是商鞅变法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春秋时期的北方强国,大家想到的无外乎就是秦国、晋国和齐国。其中,秦国在陕西,晋国在山西,齐国在山东,周天子带着一堆小国在河南。这么看来,最尴尬的省份,莫过于河北了。河北被山西和山东夹着,却没有诞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