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27 更新时间:2023/12/18 12:22:05

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是一个承上下的时代,上承两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变迁总是会催生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小人物”,东汉最后一个外戚大将军何进孙子,曹操的养子兼女婿,著名的美男子——何晏。

皇亲贵戚,风流名士

何晏,字平叔,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进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早,被袁绍忽悠着诛杀宦官,结果犹犹豫豫的先被十常侍杀了。之后就是董卓进京,关东联军讨董的局面了。何晏的父亲早亡,曹操任司空时娶其母尹氏,一并收养何晏。

当时秦宜禄之子秦朗也随母亲在公家,与何晏都被曹操宠爱,待他们如自己儿子一样。秦朗性格谨慎,而何晏却无所顾忌,所穿的服饰与世子相类似,所以曹丕非常厌恶他。何晏少年时才能出众,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为妻,但他又好色,所以在魏文帝年间没有任官。

何晏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在夏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傅粉何郎”的典故就此而来。

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与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学说。

风云激荡,身死族灭

曹操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不但娶人妻,连人家的儿子一并收养,并且非常宠爱。当然何晏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喜好庄老治学,算是年少成名。曹丕不待见何晏,其子曹叡也认为何晏、丁谧等人浮华不堪大用,所以只是担任一些冗官,但何晏毕竟是皇亲贵戚,而且又娶了公主,所以早早被封为列侯。

239年曹叡驾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爽和何晏交好,所以待到曹爽掌权,何晏等人立马鸡犬升天,身居高位。何晏先被授任散骑侍郎,不久后,曹爽转任吏部尚书卢毓为尚书仆射,而让何晏取而代之为吏部尚书、侍中,负责铨选官员。

何晏等依仗曹爽势力,迎合的人升官进职,违抗的人罢黜斥退,朝廷内外都看风向行事,不敢违抗他们的意旨。何晏又割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并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员都不敢抗逆。247年曹爽采纳何晏等的计谋,把郭太后迁居到永宁宫,并开始独揽朝政大权。

表面退让的司马懿,暗中其实已经准备发动政变。249年,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曹爽最终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政变发生后,司马懿让何晏参与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彻底查办曹爽的党羽,想要以此获免。然而,最终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褒贬不一,影响深远

如何评价何晏,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从史书记载来看,何晏似乎就是夸夸其谈的贵公子,浮华而没什么实际才能,和曹爽沆瀣一气专权乱政,最终被司马懿诛三族似乎也是咎由自取。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由于何晏属于司马家的对立面,所以其被抹黑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认为何晏“于当时朝政,实欲有所更张”,比如与史书中记载不同,有记载说何晏主持选举时“内外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说明何晏等人对于朝政,也是有所成就的。

王夫之也认为“何晏、夏侯玄、李丰之死,皆司马氏欲篡而杀之也。”因此,真相究竟如何,实在很难得知,历史毕竟是胜利者所书写的。但无论如何,何晏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我们简单列举一下:

第一,何晏是玄学的开创者之一。何晏首创了贵“无”派哲学,由王弼做了完善。学者们认为,贵“无”派哲学不仅标志着魏晋玄学的诞生,而且完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从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变,更重要的,还为随后的佛教思想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何晏是第一个服用“五石散”的人。何晏说:“服食五石散(寒食散),不只能治病,也觉得精神很清爽。”鲁迅先生在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论述了何晏及之后众多名人服散的情况,认为何晏是服用五石散的始作俑者。

第三,何晏对于魏晋名士风流影响深远。何晏嗑药、熏香、爱美、清谈等等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国文人士大夫在魏晋南北朝似乎突然变得阴柔、颓废起来,这也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出现。

其实,客观来说何晏和每个人一样,都是复杂多面的。一方面他才华横溢,也有匡扶朝政的抱负;另一方面,他身上也充满了贵公子的习气,贪婪好色胡作非为。何晏的功过是非不好评论,他似乎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小人物,但他对后世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标签: 何晏三国

更多文章

  • 在书法方面钟繇有哪些成就?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钟繇,曹魏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

  • 荀羡: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屡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荀羡,东晋

    荀羡(322年~359年),字令则,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晋将领,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荀羡出身魏晋名门“颍川荀氏”,初娶晋元帝之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升迁北中郎将,世称荀中郎。永和五年,拜徐州刺史

  • 汉武帝登基之后,都重用了哪些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所谓秦皇汉武,历史上经常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一方面固然是秦始皇、汉武帝都是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帝王;另一方面也说明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一样,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比如说他奉行奢侈、崇信方士、穷兵黩武,也有人说

  • 徐晃要杀王平被放了一把火 徐晃为什么会狼狈逃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水之战,徐晃

    还不知道: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为何狼狈逃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曹操派兵从斜谷小路先取汉水,命大将徐晃为先锋,熟知汉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奋勇协助徐晃进兵,曹操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然而,到了汉水之后,徐晃和王平在作战计划上

  • 王凌是什么出身?发动反叛之后又为何要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凌,三国

    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了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嘉平三年(251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

  •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济,明朝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洪武十八年(1

  • 曹冲真的是病死还是被谋杀的 曹丕会是凶手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丕,曹冲

    对称大象的曹冲是被谋杀的吗?凶手真的是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都知道曹操很喜欢曹冲,还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曹冲,但可惜的是曹冲12岁就去世了。不过,对于曹冲的真正死因,却众说纷纭。曹冲真的是病死还是被谋杀的?其实仔细想想,感觉曹冲根本威胁不到曹丕和曹植,他们两个都没

  • 荀灌:晋朝平南将军荀崧之女,突围救父之事为诗人所乐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荀灌,西晋

    荀灌(约303年~?),西晋时期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到了城中几乎粮尽的时候,荀崧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时13

  •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谌,晋朝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郎。并州失守后

  • 武则天登上皇位后选择李显作为接班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晚年作出了立子不立侄的决定,狄仁杰的这句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诞生过很多文韬武略的帝王,但如果要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恐怕非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