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容妃生前只是一个妃子 死后康熙为何追封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99 更新时间:2023/12/10 17:27:01

对为何在容妃去世后,康熙追封她为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导读:这是《康熙王朝》中的剧情,容妃被追封皇后也是众望所归。康熙一生坎坷,父母双亡后在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经过鳌拜擅权、三藩叛乱让康熙逐渐成熟,艰难的国事伴随康熙成长而能为他排解烦闷的只有孝庄和容妃。也就是说真正能让康熙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心灵导师只有容妃和太皇太后孝庄。容妃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孝行、德操、坚持和智慧,让康熙可以彻底放松但是也注定了她自己的悲剧。康熙不但是丈夫还是帝王,为了朝局的稳定康熙被迫将坚持太皇太后懿旨的容妃发配到宗人府为奴。当容妃故去的时候康熙醒悟了,不但追封灵魂伴侣为孝慈仁皇后而且要为她撰写本纪流传后世。

容妃如果没有入宫,在平凡人家一定是非常好的贤妻良母。但是在接到太皇太后懿旨后,为了孝行不得不占到了康熙的对立面。因遵从太皇太后懿旨屡次劝说康熙不要废太子胤礽,被触犯威严的康熙皇帝发配到宗人府为奴。这既是容妃的不幸,也是康熙的磨难。正如千叟宴上康熙与魏东亭所说的“容妃的事就是一根刺,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

既是好孙媳又是贤妻良母的容妃

因为就一个女儿蓝齐儿,所以容妃并不想其他嫔妃一样拘束。凭借这自己的善解人意和孝顺体贴的特性,得到了太皇太后和康熙的宠爱。容妃这种做法出自内心天然,没有任何目的性。她只是没有目的性地做了普通贤妻良母的事,孝顺祖母、体贴丈夫。但是这种不带功利性的行为在后宫中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况且还有蓝齐儿这个开心果的原因都让康熙非常宠爱容妃。在容妃回家省亲时,康熙特定允许容妃穿汉服任意接见亲友、招待宗老。这在满清时期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破例了

蓝齐儿活波可爱,不但受到康熙的喜爱在太皇太后那儿也是开心果。所以容妃母女不争宠、不功利的性格在后宫独树一帜,容妃也从来没有恃宠而骄。康熙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能仅仅承担丈夫的责任还有帝王的义务,在国家利益面前容妃和蓝齐儿也要和帝王冷漠和强硬让路。所以当葛尔丹使者请求和亲时,战争还没准备好的康熙也只能同意蓝齐儿的和亲。之后康熙两次亲征并由大阿哥亲手斩杀葛尔丹,蓝齐儿和关心蓝齐儿的容妃经历过怎样的煎熬?

即使如此容妃也体量康熙的决定,一如既往地承担起妻子对丈夫开导、劝解的义务。所以太皇太后孝庄在晚年才想把容妃培养成接替自己,抚慰康熙心灵的接班人。在临终前孝庄为了防止夺嫡情况出现,以懿旨的形式让容妃劝说康熙不要废太子胤礽。

太皇太后孝庄临终前的懿旨和容妃对孝行的坚持成为容妃悲剧的根源

容妃有自己的智慧也有自己的坚持,她对太皇太后孝庄和康熙并不是盲从。当太皇太后孝庄解释清楚不要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的原因后,容妃就知道避免骨肉相残的夺嫡之争就必须要阻止和劝说康熙废太子的决定。所以在康熙在列祖列宗的牌位下宣布废太子胤礽时,容妃不顾公众场合下康熙的面子公布太皇太后懿旨。这让康熙非常生气,即使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事实但是面子上下不来。这时候容妃的执拗和坚持表现淋漓尽致,不但没有认错反而处于保护胤礽的目的私自放了红玉。

大阿哥母亲惠妃非常希望废除太子,因为不废太子大阿哥没有任何机会。这就是夺嫡之争,所以惠妃把阻挠废太子的容妃恨之入骨。容妃先后两次顶撞康熙,加上惠妃的煽风点火康熙一怒之下剥夺容妃所有尊号发配到宗人府为奴。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太皇太后孝庄的懿旨成为了容妃悲剧的根源。

幡然悔悟的康熙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

康熙不是不后悔,但是又不想动。在千叟宴上魏东亭问少了一人的时候,康熙说“东婷啊,不要让朕伤心了。(容妃被废)她就像一根刺扎进去痛,拔出来更痛”。所以康熙虽然后悔,但是为了帝王的尊严他不能承认。所以即便是在千叟宴这么重大类似人生总结的场合;即便是面对曾经贪腐和谋逆的重臣明珠、索额图都能泯恩仇,康熙对于苦苦等待的容妃并没有释放的决心。

当听到容妃故去的噩耗,康熙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冲动用心灵沟通表达了思念容妃的真实情感。他自己可以处罚容妃,但是不允许太监们恶言相向。所以所有见到国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给容妃殉葬,追封容妃为孝慈仁皇后并让张廷玉撰写本纪。要知道只有帝王或者雄霸一方的诸侯才有资格撰写本纪,这深刻表达了康熙对于容妃的思念和牵挂。

“容妃听旨,朕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从即日起,你与朕千古相随了”“传旨张廷玉,朕要为孝慈仁皇后撰写本纪。将孝慈仁皇后的孝行、德操、坚贞还有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

小结:

容妃是康熙的心灵伴侣,哪怕因为对太皇太后懿旨的坚持触怒康熙帝王权威而被发配到宗人府为奴也不改变。这样的容妃才是康熙所需要珍惜的,所以不但伺候的太监全部殉葬容妃也被追封为皇后。

标签: 容妃清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后人谈起诸葛武侯时不免长吁短叹,以此二句抒怀,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而返确实令人惋惜。可是你想过没有?他为何对以仅一州之地的蜀汉讨伐独占十州的曹魏的军事行动如此执着?这种看起来明显

  • 和郁:西晋时期官员,才望不及兄长和峤,以清干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郁,西晋

    和郁(?-311年),字仲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西晋官员,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才望不及和峤,以清干著称,封为汝南亭侯,历任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累官至尚书令。永嘉之乱时,洛阳倾没,奔于苟晞,以疾卒。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和优秀的哥哥和峤相比

  •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蜀汉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

  •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汉朝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神医

  •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袁绍曹操作为强者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汉朝

    在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汉末三国时代两场非常重要性的战役,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统一北方中原,赤壁之战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曹操赤壁之败和袁绍官渡之败,会发现很多惊人相似之处。都是以弱胜强官渡之战曹

  •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文帝,窦漪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谁知道刘恒

  •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朱熹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子差很

  • 冯太后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冯太后,南北朝

    说到冯太后,可以说独一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国土分裂,遍地都是君王。(一)冯氏12岁为贵人,24岁为太后冯氏出身北燕皇室,可是在她出生之前,北燕就已经灭国了,并且冯氏也因为家庭的原因,被送到了北魏的皇宫为奴为婢。在皇宫里做宫女的冯氏,因为貌美,被

  • 刘备统一天下后肯定会杀三个功臣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如果统一天下,势必会杀这3个功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想要成为皇帝统一天下,自然要比曹操孙权等人艰辛一些,毕竟他一开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以卖草鞋为生。虽然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也认了这个皇叔,但是那个时候,中山靖王的后代,少说也有三五百个,这个血统

  • 三国时期孙权都指挥过哪些战役?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孙权有个外号叫“孙十万”,说的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八百精兵冲击孙权所统带的十万东吴大军。结果吴军大乱,孙权不得不跑到山上躲避张辽的锋芒,后来撤退的时候,孙权又差点被张辽抓住。这对于孙权确实是不堪回首,甚至可以说是耻辱之战,那么孙权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