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09 更新时间:2023/12/30 2:07:28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后人谈起诸葛武侯时不免长吁短叹,以此二句抒怀,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而返确实令人惋惜。可是你想过没有?他为何对以仅一州之地的蜀汉讨伐独占十州的曹魏的军事行动如此执着?这种看起来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为何一做就是六年?

事实上诸葛亮北伐并非只是穷兵黩武而已,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你能看透吗?

承继先帝遗志

没错,这第一条就是这么简单,可以说诸葛亮北伐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刘备的影响的,但是这不是他北伐曹魏的最主要动机,只是一个名头或者说次要动机而已。

蜀汉政权是由刘备一手创建,也可以说是他亲手把蜀汉送上了不归路,夷陵之战之后不但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更是驾鹤西去。刘备本就是刘汉皇族末裔,年轻之时也以匡扶汉室为志,临死之时托孤诸葛亮、李严二人,面对如此信任,诸葛亮如何能不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而鞠躬尽瘁。

抛却诸葛亮感恩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信的原因之外,竭尽全力执行刘备生前的志向也很有利于蜀汉政权的存续。蜀汉可以说是依靠着刘备的个人魅力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而随着刘备的死亡和曾经打下蜀汉江山核心班底的离世,这个本就建国时间短暂且基础极为薄弱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所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样,蜀汉确实已经面临着人心惶惶,濒临解体的危机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个“继承先帝遗志”的口号和行动就十分重要了,一则表示后世之君不曾忘记先帝教诲,时时刻刻以光复汉室为理想,安定人心,二则在这样的鼓舞之下,会给整个国家以凝聚力,士族官员都为了北伐曹魏而努力,刘备离世带来的慌乱就会被冲淡,对于整个蜀汉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且很重要的是,继承先帝遗志这种事也是诸葛亮本身就想做的。诸葛亮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他却不是个野心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记载了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后来的事实也表明诸葛亮如果想取刘禅而代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曾忘记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继承刘备的遗志光复汉室是他个人也愿意去做的事,也算是为了完成多年前和那个三顾茅庐的男人所做的约定吧。

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不停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动机就是为了转移国内已经逐渐加深的矛盾。这话可能有挺多看官不大信了,诸葛亮素来以治国有道而著名,蜀汉国内又能有什么矛盾呢?想弄明白这件事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刘禅投降魏国时降表有记,蜀汉民94万,兵10万,吏4万。另外吴国之后的降表记载吴国民230万,兵23万,吏三万二千。

看着这组数据你发现没有?蜀汉的官吏出乎意料得多。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却足足有四万官吏,平均每七户就得供养一个官吏,而同样偏安一隅的吴国人口是蜀汉的两倍多,官吏人数却比蜀汉还要少,这一来二去蜀汉的冗员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可见一斑。

另外,三国时期各国的军队人数普遍都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蜀汉一共就那么点人口,军人和官吏都不会从事生产,除去这十几万青壮劳动力,还能下地种田的能剩下多少呢?所以蜀汉国内冗员和劳动力缺失导致的赋税问题已经极其严重,这种矛盾长久积压非常容易爆发起义,动摇统治,而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转移百姓注意力,打仗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办法。

发动北伐战争就可以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去占据道德制高点,还能让整个国家像一部庞大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所有人都在为战争而服务,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会被放在战争这一件事上。前线取得的胜利会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民众会得到鼓舞,而战争中取得的利益也可以以战养战,反哺给国家,如此一来,才能避免国内矛盾积压太深而爆发起义,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和统治者阶层可能受到的威胁。

树立强国形象

这一条才是诸葛亮发动战争北伐的最重要动机,是为了给蜀汉续命下的一剂猛药。我们前面提到过蜀汉国力实在太弱,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都远远不及魏国和吴国。从人口看,蜀汉不到一百万,吴国两百多万,魏国四百多万;军队数量更是远不及魏国的四十万大军;从地盘上来说蜀汉只占据了天下十四州中的一个益州,魏国独占十州,差距极为悬殊,如果不是益州天府之国,得天独厚,蜀汉恐怕连立国都费劲。

就是这样的一个虚弱的政权,还面临着刘备去世,人才青黄不接,资源人口稀少的重重困境,后主刘禅更是个昏庸无能的二世祖,比起曹叡和孙权他还就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弟弟”。你虚弱,那你在别人看来就是一块鲜嫩可口的肥肉,谁都想吃掉,所以,为了不被“吃掉”,诸葛亮北伐之举也是无可奈何。

诸葛亮一生北伐五次,颇有成果,攻取魏国阴平、武都等地,斩杀张郃王双,确实让魏国极为头疼。在这样的不停征战中,蜀汉传达给魏吴两国的信号就只有一个——我国力不强,但是不好欺负,你要想找我麻烦,就得做好崩掉两颗老牙的准备。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诸葛亮深知这种强硬作风正是保护蜀汉延续的关键之处,三国鼎立,谁都不想被渔翁得利,这也正是蜀汉能一直存续的关键之处。

事实上诸葛亮的心思魏明帝曹叡就曾看破,他说自己一方是“犹哀天下数遭兵革”,蜀汉是“亮怀李熊愚勇之志”,我魏国不想打仗,但是蜀汉外强中干对外征战,无非是穷兵黩武,想要吓唬别人罢了,最终只是重蹈历史覆辙。曹叡虽然说破,但是仍然不影响蜀汉北伐确实有用,保护了蜀汉几十年,最终才无法抵抗大势被魏国所灭。

总结:诸葛亮北伐的动机有很多,但是却没有一己私利掺杂其中,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蜀汉,最终尽一人之力却终究无法逆转历史趋势,天下分久必合。蜀汉虽亡,武侯之名却流传至今,其中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更多文章

  • 和郁:西晋时期官员,才望不及兄长和峤,以清干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郁,西晋

    和郁(?-311年),字仲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西晋官员,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才望不及和峤,以清干著称,封为汝南亭侯,历任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累官至尚书令。永嘉之乱时,洛阳倾没,奔于苟晞,以疾卒。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和优秀的哥哥和峤相比

  •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蜀汉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

  •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汉朝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神医

  •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袁绍曹操作为强者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汉朝

    在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汉末三国时代两场非常重要性的战役,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统一北方中原,赤壁之战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曹操赤壁之败和袁绍官渡之败,会发现很多惊人相似之处。都是以弱胜强官渡之战曹

  • 窦漪房都已经年老色衰了 汉文帝为何没废掉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文帝,窦漪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国。谁知道刘恒

  •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朱熹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子差很

  • 冯太后在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冯太后,南北朝

    说到冯太后,可以说独一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国土分裂,遍地都是君王。(一)冯氏12岁为贵人,24岁为太后冯氏出身北燕皇室,可是在她出生之前,北燕就已经灭国了,并且冯氏也因为家庭的原因,被送到了北魏的皇宫为奴为婢。在皇宫里做宫女的冯氏,因为貌美,被

  • 刘备统一天下后肯定会杀三个功臣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如果统一天下,势必会杀这3个功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想要成为皇帝统一天下,自然要比曹操孙权等人艰辛一些,毕竟他一开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以卖草鞋为生。虽然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也认了这个皇叔,但是那个时候,中山靖王的后代,少说也有三五百个,这个血统

  • 三国时期孙权都指挥过哪些战役?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孙权有个外号叫“孙十万”,说的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八百精兵冲击孙权所统带的十万东吴大军。结果吴军大乱,孙权不得不跑到山上躲避张辽的锋芒,后来撤退的时候,孙权又差点被张辽抓住。这对于孙权确实是不堪回首,甚至可以说是耻辱之战,那么孙权的军

  • 崇祯太子被抓之后 多尔衮为何拼命证明他不是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多尔衮

    对崇祯和多尔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太子被清军抓到后,多尔衮拼命找人证明他不是真太子,为何?朱慈烺是崇祯皇帝的嫡长子,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他的生母是周皇后。按“有嫡立嫡”的祖制,他在一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崇祯刚当皇帝的时候,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崇祯忙国事忙得一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