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为何还能活着回来?原因是什么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为何还能活着回来?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3/12/16 3:28:33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发生了一件让明朝颜面无光,举世震惊的大事件,即“土木堡之变”。

被权宦王振鼓动着御驾亲征的大明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数十万明军土崩瓦解。

明英宗被俘后不到三天,明朝即宣布其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

九月初,为不被瓦剌要挟,朱祁钰登上帝位,是为景泰帝(南明时上庙号为明代宗),明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

十月,瓦剌军队带着明英宗打到北京城下,明朝军民在于谦的指挥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瓦剌见无法使明朝妥协退让,无奈退回关外。

第二年,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秋,瓦剌放归明英宗回明朝。

除了放明英宗回去,其实还有杀掉和长期关押两个选项。可瓦剌为什么要让明英宗活着回到明朝?

这其实也是瓦剌的无奈之举。

最开始俘虏了明英宗的瓦剌肯定是欣喜若狂的,皇帝都被抓了,大把的政治、财富、地盘等看得到的利益还不是唾手可得?

可明朝官方,转头就重新立了一个新皇帝,以示决不妥协之意,别说割地换回明英宗了,甚至连赎金都不想给。

这才逼得瓦剌强攻北京,但又遭到失败,捏在手里的明英宗不再是奇货可居,而是成了鸡肋。

杀掉明英宗?肯定不行,瓦剌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胜明军,还打到了北京城下,但整体实力还是远远弱于明朝。

这是因为,瓦剌只是当初蒙元帝国分裂出来的一部分,他不能代表整个蒙古草原,也无法整合起所有的蒙古部众对抗明朝。

如果杀掉明英宗,就是逼迫明朝把瓦剌当成死敌。

明朝都不用派出大军征伐瓦剌,只需要断掉跟瓦剌的互市,断掉瓦剌的盐、茶、铁等物资的供应,瓦剌就要头疼,甚至于有亡国之危。

明朝可以在断掉给瓦剌供应相关物资的同时,加大对蒙古其余部落的支持,给他们输出盐、茶、铁或别的战略物资,利用鞑靼等瓦剌的敌对势力对付瓦剌。

如此一来,瓦剌就会很被动,除非瓦剌有足够的实力统一整个蒙古草原,以整体对抗整体,否则,瓦剌在成为明朝的死敌后,日子不会好过。

至于把明英宗长期关押,作为瓦剌掌权者的政治筹码和功绩,也不可取。

明朝已经摆明了不会接受任何威胁,瓦剌也不是如300年前“靖康之变”时,金朝对南宋那般,有一定的武力优势。

明朝也不是南宋,继位的景泰帝虽然也担心明英宗回来跟他争位,但明朝的大臣们却不是秦桧,不会允许景泰帝拿明朝的利益去换取明英宗被囚禁或被杀害。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当初驱逐蒙元,打出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的子孙不可能跟任何“胡虏”妥协,这是明朝的立国根基。

归根结底就是,瓦剌的实力不足以让明朝畏惧,明朝的官僚集团和民众也不会接受对异族的退让和妥协。

瓦剌留着明英宗在手,顶多就是让明英宗的继任者景泰帝偶尔睡不着觉罢了。

而景泰帝在明朝跟瓦剌之间的外交上,有多大话语权,都还很难说。

景泰帝想让自己的儿子顶替明英宗的儿子当太子,都是依靠贿赂满朝大臣才勉强得手,要是拿国家利益去换取自己的利益,不会有人支持他。

对于当时的瓦剌统治者也先来说,他还面临着跟蒙古鞑靼部争夺蒙古草原老大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因此不能往死里得罪明朝。

既然啥也得不到,又不想跟明朝成为死敌,就只能把明英宗放回去了。

把明英宗完好无损地放回去,即使得不到想要的和看得见的政治、财富、地盘上的利益,却可以让明朝的目光暂时从“土木堡之变”的耻辱中移开。

当然,缓和跟明朝的关系,不中断双方的物资交流,可以继续获得部分不可或缺的物资,也是瓦剌放回明英宗的主要原因。

明英宗回去后,毫无疑问,明朝会面临两个皇帝之间的斗争,会暂时忽视找瓦剌报仇。

这样一来,瓦剌统治者也先可以专心应对别的蒙古部落的挑战,可以先试图成为蒙古草原的主人,再来跟明朝争雄。

在“土木堡之变”的四年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瓦剌就发动了对蒙古鞑靼部的战争,击败鞑靼部后,瓦剌首领也先自称“天圣大可汗”。

虽然也先的野心只持续了两年,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也先就被暗杀。

但也先短暂的成为“天圣大可汗”,迈出了统一蒙古草原的步伐,离不开因放回明英宗而促成了跟明朝关系的缓和,离不开明朝因二帝之争暂时把目光离开了瓦剌。

否则,留着明英宗在手中,要好吃好喝供着不说,明朝的目光也会一直盯着瓦剌,会不停地在瓦剌跟鞑靼的争斗中,帮着鞑靼给瓦剌捣乱。

就如前面所讲的,明朝不用派出一兵一卒,只供给鞑靼物资,断掉瓦剌的供给,或者陈兵边界盯着,瓦剌首领也先就无法安心发动对鞑靼的战争。

所以,让明英宗活着回到明朝,是瓦剌当时唯一的选择。

至于主要当事人的明英宗,他虽然因一时昏聩的决定,导致失身于敌国,但表现却比300年前的宋徽宗宋钦宗强太多。

明英宗怕不怕死?肯定怕,但他在瓦剌的一年囚禁生活中,并没有如两位北宋的亡国皇帝那样,对瓦剌卑躬屈膝,也没有拿国家利益去换取自己的脱身。

“土木堡之变”让明英宗名誉扫地,让明朝承受了耻辱,可他毕竟是朱元璋的子孙,知道什么是比死还可怕的东西。

仅此一点,明英宗算是把自己从堕入深渊中拉了回来。

总结,瓦剌在俘虏明英宗之后,且无法威逼明朝付出任何利益的情况下,放回明英宗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在明朝决定了绝不妥协,并迅速拥立新帝后,明英宗已经变成了鸡肋。

杀掉或长期关押,仅仅只能让瓦剌或瓦剌统治者宣扬武功,却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利益。

反而会因得罪明朝,换来明朝的报复,丧失在蒙古草原上有更大发展的可能。

标签: 明英宗明朝

更多文章

  • 樊哙如果还活着的话 樊哙会和吕后篡夺刘氏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樊哙,吕后

    还不知道:如果樊哙活着,他会不会与吕后篡夺刘氏天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95年,刘邦重病不起,一日,他将陈平招来,要他速去把樊哙给杀了。陈平一听,心想其中必有蹊跷。当时燕王卢绾造反,樊哙正在军前平定叛乱。陈平受命抵达军营后,没敢杀樊哙,但也没让樊哙跑了,而是将

  • 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差在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光义,赵匡胤

    同样都是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差在哪些方面?其实,无论是带兵,还是治国,两者其实不可放在一起比较的,赵匡胤比赵光义厉害10倍不止。一、陈桥兵变VS斧声烛影,赵匡胤更胜一筹。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夺取了后周的江山,才建立了大宋。虽说欺负1个8岁的小孩子的确有点儿无耻,但不得不说,赵匡胤处

  • 吴起在被杀的时候 吴起为何要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吴起,楚悼王

    兵家“亚圣”吴起被杀的时候,为什么趴在楚悼王尸体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起被称为兵家“亚圣”,与“兵圣”孙武并称为“孙吴”,是战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吴起是卫国人,他的伟大老乡还包括商鞅,吕不韦等人。吴起的一生,用两句话概括就是

  • 司马懿既然已经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撤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懿,空城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诗《蜀相》中,大诗人杜甫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对三国名相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诸葛亮曾是一介布衣,在穷乡僻壤避世隐居。后来在刘备坚持

  • 古代造反有那么容易吗 将军为何说造反就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造反

    对古代造反真的那么容易?将军手握兵权,说造反就能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在阅读历史文献或者是观赏影视剧的时候,尤其是影视剧中的表现,好像这在古时候,造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一样,手握兵权,说造反就可以造反,但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造反可不是一件这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国

  • 井陉之战之战爆发于何时?韩信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佯顺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兵法)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时的一场著名

  • 严延年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严延年,汉朝

    严延年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人物,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严延年是一个汉宣帝很器重的人。那时候,严延年正在河南当太守。有一天,严延年的母亲从家乡去河南看他,没住几天就要回去。而且回去的时候对严延年说,我看你的丧期就要到了,我还是回去给你准备后事吧。严延年的母亲回去后,果然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严延年就

  • 诸葛亮和庞统外号卧龙凤雏 司马的外号又叫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庞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称卧龙,凤雏为庞统,那司马懿叫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大家对他的绰号应该都非常的清楚,他的绰号是卧龙。来源有两个原因,其一那就是诸葛亮曾经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所以被称为卧龙先生。第二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才气过人,具有非常过人的政治才能,对问题的了解

  • 如何正确评价李广的功劳?和卫青比起来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卫青,李广

    如何正确评价李广的功劳?和卫青比起来如何?这个问题要从2个方面来看,从保家卫国的角度来看,李广的贡献甚至大于卫青:卫青的不世武功,一定是程度上是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对后世的影响、从奠定中华民族版图的角度来看,李广是远远比不上卫青的。《史记》中有李广专门的一篇,称为《李将军列传》,其中这样介绍李

  •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 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陆逊,东吴,孙权

    还不知道:东吴的神将陆逊,为何被孙权活活骂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孙权为什么和陆逊是世仇?陆逊的家族是江东大族,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就代表了统治阶级,陆逊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官的,但很可惜,他们都去世得很早,但陆氏家族一向同气连枝,于是陆逊就由祖父辈的陆康抚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