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南中是个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进行南征呢?
原来在蜀国的西南部,有个南中地区,相当于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一带。
定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早就与汉族发生了经济、文化交流,并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发着祖国辽阔的西南地区。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越得(今云南四川一带)、益州、牂牁(今贵州、贵阳一带)、朱提(今云南昭通)四郡。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9年),又在益州郡西部设置了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县北)。这一带地区虽然偏僻,交通不便,但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铜,铁、铅、金、琥珀、水晶等矿藏,还盛产牦牛、麝、犀(xi西)、象、猩猩、孔雀等,这里的少数民族,还能织出很好的木棉布和毛毯。总之,物产丰富,被称为“金银宝货之地”。自从设置了郡县,这一带的少数民族,就进入了汉代统治者的剥削范围。每到这里来作官的统治者,都要大发横财,连他们自己也承认“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
繁重的赋税剥削和其他额外掠夺,使得当地少数民族痛苦不堪,往往起来反抗。加上汉族豪强地主,为了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人民,往往同少数民族豪酋相勾结,称兵割据,妄想从统一的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刘备死后,那些贪婪暴戾、曾经称霸一方的汉族豪强地主和少数民族的“夷帅”,更想割据自主,为所欲为,便又纷起来造反叛乱。
益州的大姓雍闿,就是为恶最大的一个。他杀掉了益州太守正昂,接着又把派出作蜀郡太守的张裔抓了起来。他还在少数民族中间散布迷信鬼教,大肆造谣感众,蛊惑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民起来叛乱。当地人获等信以为真,跟着他起来闹事,当时因刘备刚死不便兴师问罪,直到诸葛亮辅孤治蜀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又恢复了与东吴的联盟之后,才为平定南中、安抚“夷越”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