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谁,孔子将周公和梦联系在一起,而儒教长期主导中国文化,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说明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而孔子用“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后世流传甚广的《周公解梦》一书和周公并无任何关系。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帮助周武王东伐纣王,制作礼乐。因其封地在周,国号尚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盛远”和儒学先驱。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创制了中国最早的占卜专著《周易》,奠定了中国技术数学的基础。所以第一次听到“周公解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周公认定为周文王。其实周公即姬旦。
周建立后,姜太公被分到齐国,周公分到了鲁国,而周公把他的儿子在鲁国,他留在京中,协助武王。周成王还年幼,且周王朝朝政并不稳定。周公担心有人造反,所以他把成王抱于膝上,代理国政。
当时,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皇位,所以散布谣言说周公想夺权,且会对成王不利。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周公主动位列三公的姜太公和召公,向他们说明自己的难处,取得他们的理解。管叔和蔡叔见一计不成,又勾结商民发动叛乱。周公率兵出征,不仅平定了叛乱,还顺势安抚了东方诸国,进一步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平叛后,把商民迁到洛邑,派军队在那里监管囚犯。
古人认为,如果没有周公,恐怕周会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周公在礼乐制作的政治文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执行宗法等级制度、待人接物互相尊重的礼仪制度,各种礼仪都配以相应的乐舞。周的礼乐制度在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许多内容也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
孔子的周公之梦表明他与周公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他的理论与周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对周公民治的极大肯定。后人不理解。他们把周公视为“先知”,并依靠他来预测未来。说起来也挺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