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功利主义是澳大利亚学者所提出的一种行为,指很多时候其实社会上道德规则是无意义,因为人性格及其处境不同,不可能制定统一的道德规则:当一个人在选择某种行为时,大概率会根据功利原则行动,选择的是一种不伤害自己,且对自己有利,并且能为相关的人带来最好处的结果,他们会希望把坏结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行为。其实在中国,我们的祖先也提出一种类似的理论,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很多人都这套理论的践行者。
徐阶年少举止文雅,聪慧宜昌,二十岁及第,考取探花,之后到翰林院入职,这里大学士张孚敬大权在握,嘉靖帝笃信道教,张孚敬为讨好嘉靖帝,提议去掉孔子的王号。嘉靖帝明面上让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做了决定,当时只有徐阶坚决反对这样做。张孚敬很生气,徐阶则据理抗争。张孚敬说:“你背叛我。“而徐阶答:“背叛生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你,何来背叛?“结果他被贬为延平府(今福建南平)推官。这是他一次因为坚守自己的想法二遭受挫折,但他并未沮丧,在担任推官时,徐阶审冤狱,创乡学。很快,便创造了一番政绩,后来,升迁为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知,历官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治理学政。
严嵩为了权利,除掉了首辅夏言,这件事让徐阶很厌恶他,因此徐阶一直不愿依附严嵩。严嵩为了排除异己,经常诋毁徐阶。徐阶一度不得崇祯的喜爱,这也使他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表面对他十分恭顺,并且和严嵩成了亲家。对严嵩忍气吞声。同时,徐阶暗暗积蓄力量,讨好嘉靖帝。不久,徐阶得到少保头衔,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后来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一次,嘉靖想营建新宫殿。问严嵩的意见,严嵩委婉的回拒了他,惹得嘉靖帝不喜,徐阶趁机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
他知道,扳倒严嵩的时间到了。他让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的种种罪行,皇帝则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取代严嵩为首辅。他在职时,十分勤政,决策明断。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但他也大肆敛财,晚风不佳,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因此把他称为"权奸"。徐阶真的是行为功利主义的完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