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钟嵘简介,他的《诗品》主要写了什么?

钟嵘简介,他的《诗品》主要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8 更新时间:2024/2/11 22:01:25

钟嵘,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他的《诗品》是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杰出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品》写成于形式主义诗风已经发展得相当严重的梁代。钟嵘清楚地看出诗歌的衰微是那些“膏腴子弟”、“王公缙绅之士”的罪孽。这些贵族地主们“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其结果却是“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钟嵘认为他们一味讲究用典故和拘忌于声律而忽视内容,是诗风不振的病根。

所以他特别着重于对这两个倾向的批判。他举了不少古人和当时人的名句,说明“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并且指责颜延之、谢庄等人用典过多,造成“文章殆同书抄”的弊病。他对任昉王融为首的作家们“辞不贵奇,竞须新事”的作风,批判尤为坚决,说他们“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对于讲究声律,他反对得尤为激烈。他指斥王融、沈约这些永明体的创始者过分讲究声律,使“交多拘忌,伤其真美”。他说:“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反对过分的拘忌于声律。

但沈约等人对声律的探讨,使诗歌格律更为完整,永明体的出现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钟嵘一概加以抹煞,就不免偏激了。

在谈到诗歌创作的根源时,钟嵘的主张同刘勰相同。他认为社会生活和自然界是诗歌的本源。

钟嵘对评价诗歌的标准也提出了他的正面主张。他认为诗歌必须“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也就是说必须要兼有充实的内容和华美的文采。因此他在古代诗人中最推崇曹植。他的理由就在于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这显然是想通过曹植的事例针砭当时只注意文采而忽视内容的弊病。这和刘勰的看法是一致的。

标签: 钟嵘简介

更多文章

  • 香囊暗解,香囊暗解这句话出自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香囊暗解

    秦观出生在高邮。秦观幼时极为聪颖、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他胸怀壮志,走遍了游湖州,杭州和润州。21岁的秦观,因目睹百姓遭受水灾的悲惨境遇,写下了《浮山堰赋》等赋。熙宁十年,苏轼从密州迁到知徐州,秦观前去拜谒。他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其后他前往拜谒。第二年,应苏轼的请求,他写了一篇文

  • 如何评价李鸿章,为什么很多人称李鸿章卖国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长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李文安,兄弟姐妹八人,他是李文安的第二个孩子,也都被称为“李二".李鸿章六岁时进入家馆棣华书屋。他少年极为聪慧,曾师从合肥著名学者李仿仙和徐子苓,专攻经史,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1843年二十三年,李鸿章入选为优贡。当时在京任职的父亲希望儿子更进一步,便写信催促鸿章去北京

  • 孙武怎么死的,孙武是被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武怎么死的

    《孙子兵法》,一本兵家宝书,被翻译成德文、日文、发文等等远销海外,据说在日本侵略中国时,对中国的孙子兵法研究的极为透彻。《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出生名门,孙武的祖先有一个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裔虞阏父开始的。武王伐周时,虞阏父是周的官员,主管制陶工艺和管理数百名从事制陶的工匠。由于管理有方,周武王把长

  • 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罢官前都干了什么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海瑞罢官的故事

    海瑞幼年丧父,与其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他的母亲谢氏性格要强,对海瑞要求很是严格,督促他学习诗书经传,不许他有懈怠之心。长大后的海瑞性格刚强,不谗权贵。而海瑞罢官的故事流传甚广,是说明朝太师徐阶的第三个儿子徐瑛,嚣张跋扈,强占渔村少女赵小兰。其母亲洪阿兰,上衙门告状,华亭县

  • 吕壹和孙权的关系,为何吕壹成为了众矢之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壹,孙权

    前些日子,据典校吕壹报告,云阳侯朱据有严重的贪污行为,孙权决定亲自审理。经过认真的调查,竟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在调查过程中,暴露了吕壹利用职权,严刑退供,捏造罪名,陷害大臣的种种行径,特别是残酷拷打犯人的血腥事实,令人发指。过去,每逢大臣来告吕壹的状,孙权总是主观地认为:因为吕壹敢于打击世家

  • 三国酷吏吕壹为何被孙权重用?他是怎么失去信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壹

    这天,孙权想和自己的继承人深入讨论吕壹的问题。孙权心里很明白,这不是吕壹一个人是否称职的问题,事关大局,应该让太子了解自己的用心。孙权从桌上的一大堆公文中挑出了七、八份上疏,连同步骘的那份一起递给太子,说道:“这些都是揭发吕壹罪恶的上疏,你读一下,理出个条理,再交给我。”接过那厚厚一叠的上疏,太子知

  •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在太史公《史记》中多有记载,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西汉建立时,北方面临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被命名为"猃狁"、"俨狁",后来被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的奴隶跨越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奴隶制在各小国形成,国王被称为单于。楚汉战争期间,冒顿

  • 包拯字希仁,包拯其人是被后世神话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包拯字希仁

    包拯字希仁,天圣朝进士。多次上疏宋真宗,建议培养选拔将领,充实边防准备。使契丹还,先后担任三司户部判官,以及京东,陕西、河北的路转运使,入朝担任户部第三司的副职,以断狱清正严明著称。后世称其为包青天。元人编的《宋史》中有关包拯断案的故事一直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经过不断的编织和神化,明代出版了一部

  • 元好问的论诗写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出身于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他在金历任南阳等地县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后,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幷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但是,他的主要贡献还在他自己的创作。各种刻本中,以《遗山先生全集》辑存的作品最多。元好问八岁就能作诗,又在老师郝天挺

  • 王绩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有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绩

    在隋和唐初的文坛上,颓靡绮丽的风气正盛的时候,却有个别的作家能自拔于这种风气,例如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今山西祁县)人,文中子王通之弟,有《东皋子集》,出身于贵族地主,直到晚年都是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有人说他“家贫”,是不符合实际的。可是在大变乱的时代中,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