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则徐祠堂,林则徐祠堂为谁建造的

林则徐祠堂,林则徐祠堂为谁建造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3/12/13 6:46:15

林则祠堂,位于福州市军区郊马鞍村金狮山麓脚下,位于北东南偏南57度,正对五峰山,呈如意状,它的墓用三层混凝土夯筑而成,宽14.6米,深37米。密封的土壤鼓起,形状如同一个覆釜。封土后护坡中心装饰一个直径0.82米的圆形“寿”字。

林则徐幼时家庭贫困,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村中私塾的教师,对林则徐的教育非重视。在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林宾日就把他带进了学校,并教他晓字。七岁,已粗通体,相比同龄人要出色得多。

林宾日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普通教师,他的教育态度既细腻又开明。他不仅追求知识,而且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学问,不求体罚,从善如流,诱导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他50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十多人进士登科。当然最杰出的是他的儿子林则徐,他八九岁的时候,在学校里写了一首诗“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有人见林宾日家中生活艰难,劝他让林则徐谋取一份生计,补贴家用。林宾日坚决拒绝,认为他的儿子必将飞往腾达,功成名就。

林宾日的期待应验了,林则徐官至总督,位列一品。可惜林则徐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清朝末年,这也注定他不会善终。他因上疏鸦片危害,并寿命在禁烟,被西方侵略者记恨,最终被道光皇帝流放至新疆伊犁,病死。

林则徐祠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林则徐在清六年为他的父母在修建的。封土前立有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一是祭文,另一个是碑文。案桌子中间有一块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着56个楷书字,写法属传统形式。先中行,再左行,再右行。

碑上所列官衔均来自林则徐,按照当时“父以子贵”的规定,父亲死后可以享用。纪念箱左右角柱上刻有对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碑面阴刻:““皇清诰封资政大夫、两淮盐政、前江苏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陈夫人,男少穆公”楷书,直下11行,直径12厘米。写法依然是传统形式。

题词中的““晹谷林公”是的父亲;“陈夫人”是林则徐的母亲陈氏;“少穆公”是林则徐,林则徐死后则被葬在这座墓中。

标签: 林则徐祠堂

更多文章

  • 永乐大典主编,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惨死雪天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永乐大典主编

    明成底朱棣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本不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但他很有朱元璋的流氓风格,就藩后又带着人杀了回来,所以他这个皇位,来得并不正当,于是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身份,决定编一部奇书,即《永乐大典》,编纂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

  •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其中王勃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初唐四杰,王勃

    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号称文坛四杰。他们的作品,深受齐梁作者的影响,也感觉到这些影响是不好的,企图改变绮丽的诗风。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昔日的文坛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到了王勃、卢照邻等之后,才使“积年绮碎,一朝齐廓”。他们既有才华,又有抱负,因为

  • 陈子昂介绍,他给唐朝诗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子昂

    唐初诗歌经过四杰的努力,已经开始逐渐摆脱梁、陈的颓靡影响,给诗坛带来了生气,但到了陈子昂才自觉地倡导革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扫除了形式主义的残余,开一代诗风。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世代豪富的家庭。他年轻时,使气任侠;十七、八岁以后,才立志专精读书;二十四岁

  • 诗人高适介绍,高适的边塞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适

    高适(702一765),字达夫,今河北人。开元初,西游长安,希望能得一官职,但却失意而归。壮年时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漫游,这个时期的创作也比较丰富,有名的《燕歌行》即成于此时。天宝初年高适已经四十多岁,还是一个过着流浪生活的布衣,高适这时候已是有名的诗人,得张九泉的荐举,中有道科。高适十分

  • 诗人王昌龄是怎么死的?他的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陕西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又于开元十九年中宏词科。开元二十八年被谪为江宁丞,后来又因为细故被谪为龙标尉。王昌龄很善于自遣,他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蔑视了统治者对他的迫害。在《龙标野宴》中说:“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而统治者对他的迫害却是愈来愈甚,安

  • 四知先生,杨震四知先生称号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四知先生

    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是后世对一些清官的简称,这些人为官时均清正廉明,在当时颇有盛名,如其中四知先生杨震拒金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时期华阴人。八世祖杨喜,他在汉朝时被称为“赤拳候”,是汉朝开国名将之一。其父亲一生研习《今文尚书》,为当代名儒,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杨振虽出身官

  • 诗人李白是怎么得到玄宗的认可?为何之后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生长在锦州(今四川锦阳)所属彰明县青莲乡。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爱好剑术,善作诗赋,二十岁前后,游历峨眉山、成都等处,并在青城山读书;二十六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别了故乡。他临行时所作的《峨眉山月歌》以及同时期的作品《渡荆门送别》和《

  • 摄政王载沣,载沣是个怎样的人?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载沣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晚清崩溃前,他在政治上非常活跃。然而,清朝灭亡后,载沣突然消失了。那么清朝灭亡后,载沣发生了什么?从满族人建立清朝政权到逐渐衰落,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朝的衰落不仅标志着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标志着封建王朝的终结。摄政王载沣并没有在清朝这座“大楼

  • 杜甫出生在什么时候?他和李白在哪里相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李白

    唐代发展到唐玄宗开元年代,曾经达到至盛的阶段,但是,随着专制统治者的日趋腐化和政治的急速败坏,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种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和加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首先爆发为“安史之乱”,从此,唐代封建社会转入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杜甫的作品里得到最充分最深刻的表现。杜甫的创

  • 《春陵行》作者是谁?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陵行,元结

    元结,河南人(一作武晶人)。天宝十二年载进士,乾元二年,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米在鄂北、豫南一带招集义军抵抗史思明的南侵。唐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元结拥护儒家的仁政爱民的主张,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深表不满。他的《时议》三篇,指责皇帝和将相们徇私、不顾大局的罪行。在道州刺史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