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永乐大典主编,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惨死雪天的原因

永乐大典主编,永乐大典主编解缙惨死雪天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3/12/15 10:22:35

明成底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本不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但他很有朱元璋的流氓风格,就藩后又带着人杀了回来,所以他这个皇位,来得并不正当,于是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身份,决定编一部奇书,即《永乐大典》,编纂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永乐大典主编解缙

解缙剩余江南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变聪明绝伦,过目不忘,十一岁遍读经史,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得进三甲第十名。不过因其刚直的个性,这位才子在官场上并不顺利。永乐元年,奉朱棣的旨意,他开始编撰了《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类书,即资料性书记,编纂于明代永乐时期,完成于六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同法国的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相比,要早300多年。《永乐大典》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籍。

《永乐大典》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分10095卷,总字数3.7亿字。《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超前代编纂的各类书籍。即使是清代编纂的最大的一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6亿字,还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的规模之大,是其他经典书籍无法企及的。

永乐二年,即他开始编圈书籍的第二年,解缙升为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任内阁侍郎,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得意的时候。朱棣有一次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个人朝夕相处,我经常称赞你们在宫里的勤奋和谨慎。一开始谨慎很容易,但很难保持。希望你们几人共勉。于是每人给了五品官服等等。正逢立春,朱棣送了他一件与尚书同等地位的金缕衣。从那以后,朱棣以开放的心态采纳了内阁的建议。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商议立太子事宜。当时,明成祖打算让他的第二个儿子成为太子,但解缙仍然直言不讳的对朱棣说,‘为长,古来如此。如果不立长子的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到这个有些不悦。为了说服朱棣,解缙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两人相视一笑。最后,朱棣同意让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并让解缙写圣旨告诉天下。

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解缙入京奏事,当时朱棣北征未归,因此只进谏了太子朱高炽变回去了。待朱棣回来后,朱高煦诬陷解缙私见太子,为臣不忠。朱棣怒不可遏,不久将解缙逮捕入狱,永乐大典的其他编修均被连坐。

之后,解缙被酷吏扔在雪中活活冻死。

标签: 永乐大典主编

更多文章

  •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其中王勃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初唐四杰,王勃

    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号称文坛四杰。他们的作品,深受齐梁作者的影响,也感觉到这些影响是不好的,企图改变绮丽的诗风。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昔日的文坛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到了王勃、卢照邻等之后,才使“积年绮碎,一朝齐廓”。他们既有才华,又有抱负,因为

  • 陈子昂介绍,他给唐朝诗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子昂

    唐初诗歌经过四杰的努力,已经开始逐渐摆脱梁、陈的颓靡影响,给诗坛带来了生气,但到了陈子昂才自觉地倡导革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扫除了形式主义的残余,开一代诗风。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世代豪富的家庭。他年轻时,使气任侠;十七、八岁以后,才立志专精读书;二十四岁

  • 诗人高适介绍,高适的边塞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适

    高适(702一765),字达夫,今河北人。开元初,西游长安,希望能得一官职,但却失意而归。壮年时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漫游,这个时期的创作也比较丰富,有名的《燕歌行》即成于此时。天宝初年高适已经四十多岁,还是一个过着流浪生活的布衣,高适这时候已是有名的诗人,得张九泉的荐举,中有道科。高适十分

  • 诗人王昌龄是怎么死的?他的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陕西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又于开元十九年中宏词科。开元二十八年被谪为江宁丞,后来又因为细故被谪为龙标尉。王昌龄很善于自遣,他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蔑视了统治者对他的迫害。在《龙标野宴》中说:“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而统治者对他的迫害却是愈来愈甚,安

  • 四知先生,杨震四知先生称号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四知先生

    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是后世对一些清官的简称,这些人为官时均清正廉明,在当时颇有盛名,如其中四知先生杨震拒金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时期华阴人。八世祖杨喜,他在汉朝时被称为“赤拳候”,是汉朝开国名将之一。其父亲一生研习《今文尚书》,为当代名儒,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杨振虽出身官

  • 诗人李白是怎么得到玄宗的认可?为何之后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生长在锦州(今四川锦阳)所属彰明县青莲乡。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爱好剑术,善作诗赋,二十岁前后,游历峨眉山、成都等处,并在青城山读书;二十六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别了故乡。他临行时所作的《峨眉山月歌》以及同时期的作品《渡荆门送别》和《

  • 摄政王载沣,载沣是个怎样的人?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载沣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晚清崩溃前,他在政治上非常活跃。然而,清朝灭亡后,载沣突然消失了。那么清朝灭亡后,载沣发生了什么?从满族人建立清朝政权到逐渐衰落,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清朝的衰落不仅标志着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标志着封建王朝的终结。摄政王载沣并没有在清朝这座“大楼

  • 杜甫出生在什么时候?他和李白在哪里相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李白

    唐代发展到唐玄宗开元年代,曾经达到至盛的阶段,但是,随着专制统治者的日趋腐化和政治的急速败坏,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种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和加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首先爆发为“安史之乱”,从此,唐代封建社会转入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杜甫的作品里得到最充分最深刻的表现。杜甫的创

  • 《春陵行》作者是谁?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陵行,元结

    元结,河南人(一作武晶人)。天宝十二年载进士,乾元二年,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米在鄂北、豫南一带招集义军抵抗史思明的南侵。唐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元结拥护儒家的仁政爱民的主张,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深表不满。他的《时议》三篇,指责皇帝和将相们徇私、不顾大局的罪行。在道州刺史任上

  • 韦应物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他有什么作品?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韦应物

    韦应物,长安人。玄宗时,曾经在宫廷中当过“三卫郎”的差使,狂放不羁。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诗集用江州或苏州为名,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官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韦应物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复杂。他的生活经历是不平常的,始而豪迈非凡,继而折节读书。这两种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