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的讽论诗有什么代表作?有什么特点?

白居易的讽论诗有什么代表作?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1/3 18:29:22

《卖炭翁》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出太监到市上买物,随便勒索、劫夺,“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这首诗对于当时入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莫大的愤慨,塑造人物形象是成功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是卖炭翁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和“夜来城外一尺雪”,也还只是在写表面的现象;“心忧炭贱愿天寒”,却是进一层作心理描绘了。卖炭翁希望炭可以卖较高的价钱,宁愿忍受寒冷。这样写,对于后面“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两下一映衬,显得更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手把文书口称敕”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末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妙在含蓄,表面上没有谴责,谴责之意更深。用笔简洁精炼,在概括和剪裁各方面,煞费心思。

《新丰折臂翁》是对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求恩幸、立边功”而发动的侵略南诏的战争的谴责。诗人写一位老翁曾经为了避免兵役而“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的惨痛故事,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之深。诗中描写当时抓兵的情形是:“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诗人所反对的是这种不义的侵略战争,他并不是抽象地反战,这只要读他写的另一首《城盐州》鼓励和赞扬热爱祖国守边抗敌的将士,就可知道他能够判别正义与不义的战争。《折臂翁》是新乐府中写得极好的一首诗,借老翁自己的口,追叙往事,形象既刻画得很动人,结构上尤能前后互为照应,见出作者艺术手法的优越。

《缚戎人》描写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一个陷在凉原失土中的汉人,为了怀念故乡,逃出吐蕃,“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经过种种困苦折磨,求到汉地,不料被边地贪攻的将军把他当作“蕃虏”称住,配发南方低湿地,有冤无处仲拆。“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这个“汉心汉语吐蕃身”的不幸人的遭遇值得千载以后的读者同情。这首诗暴露了唐代统治阶级的昏暴,也反映了下层人民诚挚热烈的爱国情感。

《上阳白发人》替一生禁闭在深宫中的妇女诉说,她们被皇帝掠夺逃官中,每天都在忧郁寂寞中生活。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好时光都被活活葬送。自“宿空房,秋夜长”至“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那些描写,好像听到宫人的低声泣诉。和《上阳人》同样以“怜幽闲”为主题思想的还有《陵园妾》可相与媲美。

为妇女鸣不平的有《母别子》,概括过去许多妇女被压迫被蹂躏的种种悲剧。白居易是在妇女问题上第一个用诗歌作大声疾呼的人,“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说明他是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杰出的作者。

标签: 白居易

更多文章

  • 明史宋濂传,宋濂传讲了宋濂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史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记载,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因与祖父同日生,故取名寿,后改名廉。他的祖先宋栢在南宋时举家迁徙到金华迁西。宋濂后迁居至金华浦江。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因为宋濂的母亲不足月便产下了宋濂,所以宋濂小小年纪便体弱多病,"每风眩辄昏迷数日"。由于祖母金氏和母亲陈氏的精心照顾,才得安

  • 苏辙简介,苏澈的政治生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辙简介

    苏辙简介,可见于《宋史》,苏辙出生在宋仁宗宝元二年,当时他的父亲苏洵三十一岁,四处游学。他的哥哥苏轼刚满四岁,庆历八年八年(1048年),苏洵为父丧事闭门不出,专心教导苏轼和苏辙。第二年(1055年),苏辙娶了十七岁的同里的女儿石渠,十五岁的史氏。嘉佑元年春,苏辙父子共游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了知益

  • 毛遂怎么死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怎么死的

    毛遂怎么死的,可见于《史记》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首都赵国平原君的邯郸,打算从门下食客中挑选20名文武双全的人前往楚国求援。然而,选来选去,只凑够了十九人。这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自告奋勇说:‘我愿同公子前去!’平原君问:‘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呆了多少年?’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有能力的

  •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怎么从好友转为政敌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宋真宗三年,司马光生于光州光山,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被任命为光山县令,因此为其子起名为光。六岁时,司马池闲暇时开始教导司马光,七岁时,已能背诵《左氏春秋》,且向被人讲解这本书的主旨。他也是我们印象中砸缸救友的主人公司马光,有人好奇司马光长大后该有多大造化,其实他长大后也的确位极

  • 姜子牙的故事,大器晚成的姜子牙是怎么得周文王看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的故事

    姜子牙的故事,姜太公是齐国的创建者,周文王克殷时的谋士、军事统帅,齐文化的创始人,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军事家、政治家,几乎所有的典籍都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儒释道兵纵横诸家尊他为本家人物,被尊称为“百大宗师”。姜子牙又名姜尚、吕尚,祖籍牧野或东海之滨。他的祖先曾经是四岳之官,帮助夏禹治理水有功。舜大禹时

  • 韩宜可简介,韩宜可“快嘴御史”的称号怎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宜可简介

    韩宜可简介,可见于明史,于浙江山阴出生,元朝至正年间,行御史台招募他为属官,但他拒不应召。后朱元璋洪武初年,他被推荐到山阴教谕,转任楚府录事。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他性格忠正坦率,弹劾不避讳权贵。在明朝的御史有很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决定他人前途甚至生死。御史人员的品德素质,对明代官员的命运会有很大的影响。

  • 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中都提出了什么治国良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三国时期中原北伐前,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封信,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必要性以及对蜀汉君主刘禅治国的期望。言辞诚恳,字字殷切,写的是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我们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在诸葛亮实施了一系列相对正确的政治经

  • 丁谓简介,丁谓为何被称为“五鬼”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丁谓简介

    丁谓简介,可见于《宋史》,淳化三年,丁谓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足智多谋,多才多艺,通晓星象占卜、书画棋艺、琴棋书画、诗词音律。他曾被誉为“今世之巨儒”。丁谓早年是个顶天才的人物,‘过目不忘’。早年,丁谓同父亲丁颢在泾州,父亲同行窦漪见其聪明有才,赞:“此子将来必是大官。”所以将女儿许配给了

  • 《陈州粜米》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怎么描写包拯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

    《陈州粜米》是元代公案剧中最成功的作品。它描写包拯到陈州为民伸冤除害的故事。作品首先描写:陈州府亢旱三年,六料不收,朝廷派去开仓粜米的刘衙内的儿子和女婿,假公济私,抬高官价,并且用剌赐紫金锤打死与他们论理的灾民张撇古。通过这个事件,作者突出了权豪势要之家和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合米关着几九个

  • 李贽简介,李贽的作品离经叛道在何处?万历帝为何会赐旨要他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贽简介

    李贽简介,可见与《明史》,李贽出生于泉州晋江。父亲李白斋,也是一名教书先生。李贽小时候母亲去世,性格古怪倔强,很难相处。他声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七岁跟着父亲读书,二十岁离家独立生活,二十六岁去了南京中举,之后就不参加科考了。30岁时被选为辉县教谕,做了20多年的小官,先后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