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时期的文化政策

唐玄宗时期的文化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24 更新时间:2023/12/12 9:11:23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它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

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唐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图书建设

在文化事业上,唐玄宗重视图书建设。

开元三年(715年),约请褚无量、马怀素等人,商讨史馆经籍之事,因内府是太宗、高宗时代遗留旧书,常令宫人管理,有所残缺,未加补辑,篇卷错乱,难于检阅,遂令褚无量、马怀素率学者加以整理。

开元七年(719年)唐玄宗又下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马怀素、元行冲、吴兢、韦述等学者20余人在秘阁编校数年,成《群书四部录》200卷。后有专门设立书院等藏书机构。

开元十年(722年),在东宫“丽则殿”设立“丽正书院”,次年又创“集贤书院”,专供藏书、校书。开元时代藏书为唐一代最盛之时。总数达3060部,51852卷;另有道经、佛经2500余部。长安、洛阳各藏有四部书,分为甲、乙、丙、丁,排列经、史、子、集四库。史称“开元文集最备”,所藏达7万卷,命集贤院学士张说等47人分司典籍。

整理古籍

开元年间整理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数53915卷。玄宗时代,唐朝的文教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今天我们所常说的四部(四库)图书分类,正式被国家官方图书馆所采纳,就是在唐代。“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都主要生活在这个时代。举几件文化建设上的典型事例。第一件事,唐玄宗曾组织鸿儒硕学,在集贤书院校雠四部图书;第二件事,开元二十年编订《大唐开元礼》,是最完备的礼制建设,稍候不久又完成《大唐六典》的编纂,是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第三件事,大力提倡教育,广泛设立公私学校。开元二十一年(733)五月敕:“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这样推行政教的结果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可以说教化大兴!

创建书院

书院是古代教育机构,最早由唐玄宗李隆基创立。 袁枚《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于东都改明堂为乾元殿,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机构由此产生。

标签: 唐玄宗李隆基文化

更多文章

  • 元献皇后杨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嫔

    元献皇后(?—729年),本姓杨氏,名字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玄宗李隆基贵嫔,唐肃宗李亨生母。武周时期,嫁给临淄王李隆基。景云元年,册封东宫良媛,生下唐肃宗李亨。唐玄宗即位,册封贵嫔,生下宁亲公主(齐国公主)。开元十七年(729年),杨贵嫔因病逝世,葬于细柳原。唐肃宗即位,追谥元献皇

  • 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隆基,唐玄宗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同州下邽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晜孙女。当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聘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先天元年(712年),立为皇后。因皇后无子,地位受损,遂导致“符厌事件”发生,结果事情被揭发,玄宗亲自追查。开元十二年(

  • 唐玄宗时期的经济状况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经济,李隆基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先天元年(712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之间,李隆基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

  • 唐玄宗时期的外交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隆基,唐玄宗,外交

    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中外交往异常频繁。高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罗(今尼泊尔)、骠国(今缅甸)、赤土(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

  • 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即帝位之初,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开元十三年十月(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官员们乱作一团。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

  • 唐玄宗李隆基在军事上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军事

    在军事上唐玄宗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李隆基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

  •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李琰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隆基,唐玄宗

    李琰(?-752年),初名李嗣真,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唐肃宗李亨之弟。开元四年(714年),封鄫王,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封棣王,同年改名李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改名李琰,天宝初,为武威郡都督、河西陇右经略节度大使。天宝十一载(752年),因两位

  • 唐玄宗妃嫔莫才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玄宗,后妃,李隆基

    莫才人,《酉阳杂俎》所记唐玄宗的才人。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到鄠县打猎,在草丛中发现一个大铁柜,打开铁柜里边有位女子,女子说自己姓莫,前一天夜里来了两个贼僧打伤其父兄,抢走她锁在铁柜里,藏起来说等今晚再来弄走,李宪命令士兵把刚活捉的黑熊赶进铁柜里按原样锁好,将莫氏带到长安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册封她为才

  • 唐玄宗妃嫔阎才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隆基,唐玄宗,后妃

    阎才人,唐朝妃嫔,并州太原人。唐玄宗的才人。父亲赠朝散大夫、忠王友阎力,母太原郡太夫人王氏,兄宁远将军、守左武卫中郎、上柱国阎义之。开元年间为才人,阎才人生唐玄宗第二十四子李玼和信成公主,阎才人早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八月初五日,母亲王氏出家太平观女道士,道号紫虚。天宝十三载(754年)正月廿

  • 李斯和赵高合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的过程中于沙丘驾崩。原本按照秦始皇的遗嘱,继承皇位的人,应该是长子扶苏。但赵高却和李斯矫诏,立公子胡亥为继承人,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很多人想不通的是,秦始皇死后,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新皇帝上位前最有权威的人,为何要与赵高这个宦官合作?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