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九子夺嫡下场最惨的人物

九子夺嫡下场最惨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17 更新时间:2024/1/8 23:39:59

说到这个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也还是有很多话可以说的,里面也有很多故事可以研究的,因为影响也的确比较大。所以小编今天就简单的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九子夺嫡争得死去活来的,那么最后这个谁的下场最惨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看看!

1、九子夺嫡谁的下场最惨

九子夺嫡中“九阿哥胤禟”的下场最惨。

2、九阿哥胤禟的结局

爱新觉罗·胤禟,雍正登基后改名允禟。此人早年患病获得欧洲来华传教士的救治,因此对欧洲人颇有好感。史书记载,胤禟为人讲义气,他是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坚定支持者,因此被雍正痛恨。

这里插一句,胤禟非常善于经商,自己对皇位并不贪恋,他作为八爷党的成员之一,他为胤禩夺嫡提高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不仅如此,胤禟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广交好友,“凡僧侣喇嘛,医卜星相,甚至优人贱隶以及西洋人,大臣官员之家奴,俱留心施恩,相与往来,以备其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去世。对于胤禩来说,他的不幸将从此刻开始。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将那些跟胤禩关系密切之人遣散,所谓“敲山震虎也”。

皇帝要惩罚你,何愁找不到借口。雍正登基没多久,就以遵循旧制为由,派遣王公大臣赴军前,将胤禟发遣西宁。到了这个时候,胤禟还认为自己有个美好的前程。

胤禟来到西宁后,雍正秘令时任川陕总督年羹,让他对胤禟严密监视胤禟。胤禟来到西宁时,带着大量财宝,其家人在当地集市购买物品时,从来不说价格,有时候甚至将购买的物品给予贫困老百姓。

雍正四年正月,胤禟被削除宗籍,外加革黄带子。当年三月,胤禟被正式定罪,雍正将他改名“塞思黑”。所谓的塞思黑是指痴肥臃肿,矫糅妄作,粗率狂谬,卑污无耻之人。

胤禟被关押了三个半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最终死于关押的囚室里,现场惨不忍睹,终年43岁。

3、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

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是庶长子,因为在康熙的儿子中年龄最大,所以替父亲做事最多,很受康熙的喜爱。后来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废掉,监禁起来,雍正12年去世。

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是孝诚仁皇后所生,康熙的嫡长子,从出生就被立为太子。但由于生性骄横,与康熙发生了多次冲突,经过两立两废,被康熙禁锢,在雍正二年去世,被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母亲是荣妃,允祉博学,经常与父亲康熙做探讨。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出力不少,21岁,被封为诚郡王,32岁,封诚亲王。雍正登基后,就让他去守景陵。因为私下里发牢骚被雍正知道,被夺爵,囚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去世。

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原本是四阿哥胤禛竞争皇位最大的对手,但因为利用张明德相面让康熙立嗣的行为,使自己在康熙心里的形象大损,丢掉了继位的可能。雍正四年,雍正帝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了他,同年胤禩去世。

九阿哥胤禟,在雍正登基后被改名为“塞思黑”,满语“猪”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十阿哥在雍正二年被雍正帝圈禁,乾隆二年释放,乾隆六年病死,年五十九岁。

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一直与四皇子关系很好,雍正继位后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此后辅佐雍正治理国家,政绩卓越,雍正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八年去世,时年45岁。

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是康熙晚年很宠爱的儿子,在雍正继位后被打发去守皇陵,一直郁郁不得志,乾隆二十年去世。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起馆陶公主,她是汉文帝刘恒和皇后窦漪房的长女,她一出生,汉文帝刘恒便为她取名为刘嫖,别名馆陶,馆陶二字,意为珍贵之意,从这足以证明,汉文帝刘恒对她的喜欢。汉文帝时期,因为是皇后窦漪房唯一的女儿,馆陶公主自小的生活条件就非常优越,因而性格上也有些嚣张跋扈。就是这样一位自命不凡的公主,却在十四岁那年嫁

  • 馆陶公主的窦太主称号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历史上汉朝的有位长公主因其受封的土地在馆陶县便名为“馆陶公主”,她原名为刘嫖,是汉朝第一位公主,也是掌管后宫的窦太后膝下唯一的女儿。由此可见,馆陶公主的身份有多尊贵。可后世常会有人不解,为何馆陶公主后来又会有“窦太主”这个名号呢?原因得从她的母亲窦皇后说起。历史上,在汉文帝刘恒去世之后,是他的皇后,

  • 古代毛笔的发明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左右。关于毛笔的起源,有不同的传说;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蒙恬制做毛笔的故事。秦国有一位大将叫蒙恬。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受伤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的血迹,心中来了灵感。他剪下兔尾巴上的毛,将它插在竹管里,试着用它来写字。后来,他又发现,把这样的毛笔放到碱性的石灰水中浸泡

  • 李清照讨厌苏轼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

    自古以来就有唐诗李杜宋词苏辛之说,这四位,代表着唐诗宋词的高峰。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服气,对这种提法,不服气的大有人在。比如苏轼,在北宋时就是文坛领袖,苏门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但是,有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就各种不服,李清照不但在词论里痛批苏门大才子黄庭坚秦观等骁将,对苏轼也是暗怼,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 宋朝四大才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

    宋朝时期,非常的重视文学,因此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才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宋代的四大才女吧。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

  • 七子之冠冕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中有一人被称为七子之冠冕,那么这个人是建安七子中的谁呢?下面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地位很高。写《文心雕龙》的刘勰说他的辞赋是“七子之冠冕”,这种评价影响至今。东汉后期起,上流社会中有一种流行的风尚,那便是品鉴人物;王粲才气大,诗文感情丰富,修辞细密,在七子确实卓然高

  • 唐太宗思念长孙皇后望陵毁观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太宗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太宗让魏征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征是否看清了,魏征装作没看见,太宗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征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太宗听后明白魏

  • 长孙皇后是怎么平息唐太宗的怒气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不无故令人有冤。太宗长年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触怒太宗。长孙皇后深谙太宗脾性,总能让在气头上的丈夫熄灭雷霆之怒。《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后

  • 建安七子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

  • 长孙皇后为什么会嫁给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

    长孙皇后是长孙晟的幼女,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长孙家族非常上心。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睿智大气的妻子窦氏。窦氏年幼时曾劝说舅父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北周大局优待突厥皇后。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新唐书●长孙皇后传》: